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源:评“马克思是资本主义的首席经济师”说 [复制链接]

1#
清源:评“马克思是资本主义的首席经济师”说
发布: 2011-7-12 14:00 | 作者: 报春

驳韩德强的“马克思是资本主义的首席经济师”说

作者:清源



目录
一、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私有观念)不是社会主义暂时失败的最终根源
二、不能把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与反动性混为一谈
三、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巩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确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1.韩德强先生的这个“马克思主义者”是不能代替马克思的
2、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并不存在整体意义上的所谓的“落后的封建社会”
3、在全世界资本主义的整个体系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也是资本主义落后国家中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4、 人类社会的第一波社会主义暂时的失败和退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1)传统和现实私有制、私有概念的强大
(2)一国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3)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建设中的社会主义,不等于最后获得巩固的社会主义
(4)一国不能最后巩固社会主义
(5)今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主要方式是全世界同时胜利的方式
四、阶级斗争和革命发生的根源在哪里
1、生产力,不是单纯物的生产力,还有人的生产力

2、生产工具的提高对生产关系有着革命性的意义,是生产关系变动的源泉,也是阶级斗争和革命发生的源头
五、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反动性与其运动趋势是两回事
六、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量变不等于共产主义的质变

-----------


一、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是社会主义暂时失败的最终根源


韩:“古代中国农民起义的失败,并非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而是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牢固地统治着人们的思想。相应地,如果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变,哪怕发生在最先进的工业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哪怕全球同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也只能是改朝换代、历史循环。”(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几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的无数次农民起义之所以只是历史循环和改朝换代的工具,正是因为没有大机器的出现而不能造就现代资产阶级,没有资产阶级这个先进的社会阶级,人类社会就无法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不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而是“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牢固地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使中国社会不能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话,那我们就要问:早在春秋时代和晋朝就反复出现了人类社会的大同社会的先进思想,为什么人类社会没有出现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我们又要问:奴隶社会里的奴隶和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木耒,能否创造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来?我们还要问:毛泽东的思想可是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无产阶级先进的思想,那为什么这种先进的思想不能避免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暂时失败?其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是不是历史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

二、不能把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与反动性混为一谈

韩:“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心态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从道义上强烈地谴责资本主义:‘资本来到人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却从历史进程的角度充分地肯定资本和资产阶级的进步作用:‘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奴隶主阶级曾经是一个上升的、进步的的阶级,因为这个阶级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了一步。封建的地主阶级也曾经是一个上升、进步的阶级,对于奴隶主阶级来说,它当然是一个革命的阶级。因为它把人类社会带进了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对于封建地主阶级来说,同样是一个上升的、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因为它把人类社会带进了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剥削阶级的剥削性与它的革命性是两码事,资产阶级在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的时候,虽然他同时也在剥削和压迫工人阶级,但是这个阶级和工人阶级一道同时在受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压迫。这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面对的是封建地主阶级这个共同的敌人和最大的威胁。资产阶级在处于被压迫地位的时候,它要打破利益的现状,这就决定了它的上升的进步性和革命性,因为这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要解决的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而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所以,马克思说,“在资产阶级还没有取得社会的统治权的时候,工人阶级应该帮助资产阶级尽快的取得统治权。”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在资产阶级取得社会的统治权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变成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由于既得利益的原因,这时的资产阶级就由一个上升的、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变成了维持现状、保持既得利益的反革命的没落阶级,而无产阶级则变成了上升的、进步的、革命的阶级。这样,否定这个阶级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请问韩先生: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矛盾心态”在何处?马克思“从历史的进程上”肯定“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资产阶级的进步作用的问题又在哪里?



韩:“资产阶级自我宣传、自我标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批判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为旗帜的理论家,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进行历史肯定。”(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韩:“在这一逻辑中,第三世界各国被贴上了封建社会的标签,可以任意由‘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历史进步的名义加以杀伐掠夺。”(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在封建社会末期,在解决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时候,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难道不应该肯定吗?这个阶级把人类社会带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作用不应该肯定吗?在这个阶级把人类社会带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在它由一个进步的、革命的阶级转变成了一个反动的、没落的阶级以后,这时否定这个阶级就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但这个否定不能否定前面的那个肯定,不能在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同时来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因为一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该事物内部的那对主要矛盾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个矛盾一天不完结,事物一天就不会转入到下一个过程。而将这两个过程混为一谈是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的,因而是错误的。



是谁把第三世界贴上封建社会的标签?马克思这样贴过吗?在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整个世界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这个体系的整体,在这个时期和这个体系里,哪里还有什么纯粹的、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的封建社会?



在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的那一天起,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上升到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地位,从那一天起,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就赋予了历史上的进步和革命的意义。在资本主义跨出国门的那一天起,资本主义就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资本主义早已失去了历史的进步性。在这一点上,韩德强先生攻击马克思“可以任意由‘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历史进步的名义加以杀伐掠夺。”的根据何在?

三、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巩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确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韩:“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失败后,强调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这是因为没有遵循马克思揭示的历史规律,在落后的、封建的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搞了社会主义革命,是革命的早产儿,因此注定要失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失败。按照他们的逻辑,只有工业资本主义发达的美国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革命才是能够持续的。或者说,只有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后,发生全球规模的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才是成熟的、够格的、可以持续的。如果他们的逻辑成立,则革命就将变得遥遥无期,世界各国深受压迫和剥削的人民就只能逆来顺受了。”(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1.韩德强的这个“马克思主义者”是不能代替马克思的。



2.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并不存在整体意义上的所谓的“落后的封建社会”。



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体系的整体,这时并不存在整体意义上的所谓的“落后的封建社会”。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列宁选集》第1卷255页)的现代世界的状况。而事实上,当时的俄国和中国都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哪里有什么“落后的封建社会”?

3.在全世界资本主义的整个体系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也是资本主义落后国家中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在这个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作用下,在资本主义的全球性交往方式开始阶段发展的还不十分紧密而出现列宁的“薄弱链条”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的落后国家里发生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哪里有什么“革命的早产儿”?



4.人类社会的第一波社会主义暂时的失败和退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1)传统和现实私有制、私有观念的强大。



在几千年来的传统私有制、私有观念和当今资本主义这些强大的社会势能下,公有观念、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社会势能就显得异常的弱小,二者的力量对比决定了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冲击波是不能冲垮资本主义大堤的。



(2)一国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社会主义只能是相对的将自己封闭起来,否则在彼此力量的悬殊落差作用下,社会主义就会很快被资本主义腐蚀和淹没掉,这是一个浅而又显的道理。但是,这样就产生出来了一个问题,就是人类社会的这个第一次社会主义的尝试,由于都是在落后国家里发生的,由于这些国家中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加上上面所说的相对封闭的而不能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充分的交往,这就限制了社会主义的最后建成而归于暂时的失败和退潮。



根本的原因,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主义社会不得不保留资产阶级法权,和还要保留的国家和家庭。因为正是这种社会存在才是造成了资本主义的暂时复辟的主要根源。



(3)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建设中的社会主义,不等于最后获得巩固的社会主义。



这样就需要一个重要的区分,就是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建设中的社会主义,不等于最后获得巩固的社会主义。



(4)一国不能最后巩固社会主义。



根据资本主义的全球性发展趋势,马克思设计的共产主义这个社会形态因此也是全球性的。在资本主义世界性交往方式的发展开始还不十分紧密的时候,会出现“薄弱链条”的落后国家中出现的社会主义的革命,由于力量对比、相对封闭和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原因,这样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整个体系里无法最后确立和巩固。这就导致了社会主义不能在一国最后巩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确立和巩固必须依赖于在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的全球性社会主义的胜利。



关于这一点,毛主席有明确地结论:



毛主席:“一九五七年主席说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条件下,在一个国家内不能建成共产主义。前人没有回答的问题,主席作了回答。三月二十八日同日本人讲话又发挥了。他说即使帝国主义在全世界打倒了,各个国家都成了社会主义,什么时候建立共产主义还很难讲。因为资本主义还要复辟。要经过长期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摘自《康生讲话》)




这并不是托洛茨基的思想,而是马恩和毛主席的思想。



托洛茨基的问题不是在一国不能巩固社会主义这一点上,而是出在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和一国社会主义出现以后马上将社会主义推向全世界这二点上。



(5)今后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方式是全世界同时胜利的方式。



事实上,资本主义的交往方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的时候,资本的流动已全球化,也必将冲击劳动的全球化。这样,它势必将烫平全球雇佣劳动的工资收入。例如:现在资本为了增加自身的全球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纷纷把工厂迁向落后国家,这样势必减少了本国的工作岗位,从而减少了本国雇佣劳动的收入。另一方面,国际垄断资本通过吸收落后国家的大量的合法移民和非法移民,借以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这样也势必要冲击本国雇佣劳动的工资收入。现在所出现的这两种现象的结果,就会造成发达国家中的雇佣劳动由过去的工人贵族(相对于落后国家来说的)跌落到与落后国家中的雇佣劳动大致同等的地位。而发达国家中的雇佣劳动由于知识和素质较落后国家中的雇佣劳动要高,因此他们将会较落后国家中的雇佣劳动觉悟的更快更好。这样,一旦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新一轮世界革命必将在全世界同时取得胜利,至少是在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国家中同时取得胜利。这就会与马克思的那个无产阶级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伟大预言相吻合了。



社会主义发生的方式(一国、多国和先进国家、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交往方式发展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是有区别的。在资本主义交往方式发展的还不十分紧密的初级阶段,会出现列宁的那个“薄弱链条”,一国社会主义是可能和现实的。在资本主义的交往方式发展的十分紧密的高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那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的方式。今后还会出现落后国家或一国的社会主义,但主要方式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那个伟大语预言。



综上所述,共产主义运动在全球的发展,并不存在韩德强先生认为的那种“落后国家中出现的社会主义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发达国家中出现的社会主义是合格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和道理,马克思从来也没有过什么“社会主义遥遥无期,无产阶级只能逆来顺受”的说法,更没有也不存在什么“不许无产阶级革命”的意思。有的只是社会主义的幼儿期和成年期,人的幼儿期也是人,难道人的幼儿是一个不合格的人吗?幼儿也是合格的人,而这个幼儿期和成年期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轨迹。

四、阶级斗争和革命发生的根源在哪里?

韩:“马克思认为,‘革命的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还可以发展时,哪怕剥削、压迫多么深重,都不可能产生革命,也不应该革命——因为会破坏生产力的发展。’”(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1、生产力不仅仅单纯物的生产力,还有人的生产力。





马克思认为的生产力,不是单纯物的生产力,还有人的生产力,他说过,“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列宁说:“人类的首要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 他们在这里说的很明确,生产力是劳动的人和劳动工具的结合,而劳动的人则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生产力的发展是劳动工具的发展,同时也是劳动的人的发展。



2、生产工具的提高对生产关系有着革命性的意义,是生产关系变动的源泉,是阶级斗争和革命发生的根源。



是生产工具的发展造成了劳动剩余的出现,剩余的出现带来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由于利益的不同,带来了对立阶级各自运行轨迹的不同。比如:由于资本贪婪本性的驱使,资本就会千方百计的一是通过压低生产成本,借以增加利润和剩余;二是通过采取新的科学技术而发展新的生产工具,借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的结果,出现了生产能力(劳动生产率)获得提高,但造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使劳动力的价格下降,新知识、新科技和新的生产工具会使整体的劳动处于不利的地位,还会使劳动机会减少,开始的工人不明就理而发生毁掉生产工具和机器的现象就是这一原因的反映。这样就使资本对工人剩余价值的榨取更为厉害,引起贫富差距的加大,这就会引起社会的震荡,从而促使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出现社会革命和社会生产关系里的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生产工具的提高对生产关系有着革命性的意义,是生产关系变动的源泉的道理就在这里。



由此可知,是人类对自然索取的欲望和动因促使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提高,而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有利于人类对自然索取的生产工具的提高反而变成了剥夺和奴役被压迫阶级的异化物,引起了阶级间的矛盾和对抗,从而引起了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的变动。



这样,出现社会革命的参照是以劳动阶级的受压迫的程度,而这种压迫程度的终极原因则是生产工具的发展引起的。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来也没有说过什么“当生产力还可以发展时,哪怕剥削、压迫多么深重,都不可能产生革命,也不应该革命——因为会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完全是韩德强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五、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反动性与其运动趋势是两回事。

韩:“一个多世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表明,从生产力出发的革命定义有极大的问题。首先,它削弱了革命的人道性、正义性,把自由、平等、人权的话语权拱手让给了资产阶级;并且,赋予生产力发展以过高的地位,埋下了修正主义的种子。其次,它剥夺了革命的主动性和自发性。既然生产关系是否能够容纳生产力发展是判断革命的时机的关键,广大受剥削压迫深重的无产者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革命,什么时候该忍受。谁来判断这个时机呢?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韩:“在生产力还可以继续发展的历史阶段内,本国的工人则只能继续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同样在这一逻辑中,第三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被贴上了早产儿的标签,被剥夺了历史合理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是资本主义的首席经济师,甚至是当代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首席经济师。”(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1、在资产阶级取得对封建地阶级的胜利以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就已经开始。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他本身所创造的财富了。”




当“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的时候,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作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84页,1995年版)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此外,对于某一国家内冲突的发生来说,完全没有必要等这种矛盾在这个国家本身中发展到极端的地步。由于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马恩选集》第l卷81页)



马克思以上说的很清楚,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现在已经变成了反动和落后的阶级,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革命已经到来。韩德强先生说马克思不许无产阶级革命完全是无稽之谈。

六、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量变不等于共产主义的质变

关于上一点,韩德强先生大概是根据马克思的这一段话来说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恩选集》第2卷83页)



马克思在这里是说,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所容纳的生产力现在就还没有发挥完,所以全球的资本主义制度就不会灭亡。因为资本主义的运动趋势是是世界性的,这样,共产主义运动也是世界性的。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是暂时、局部的和整个世界社会制度的整个质变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现象,不是马克思所说的那种全局性的质变,因为世界已联为一体。而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也同样是这样的,一时的、暂时的、个别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不是马克思所说的那种全局的、全世界的整体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马克思的这段话里的关键词是“胞胎”、“成熟”、“诞生”,这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胞胎没有发育成熟以前是绝不会产生的,指的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马克思那里都是一个概念,后来这个叫做社会主义的阶段只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它是一个过渡的历史时期,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独立的社会形态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主义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那它就不是一个马克思所说的那个成熟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胞胎,而是正在逐步发育生长的共产主义胞胎。所以,马克思在这里说的并不是无产阶级要不要革命的问题,而是说共产主义这个社会形态何时“成熟”和“产生”的问题,不是在说无产阶级要不要进行共产主义社会的量变和革命的问题。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全世界整体的、最后的灭亡和最后的整体质变等于和不要其间的量变和部分的质变吗?在这里马克思是在否定和不许其间的无产阶级的反抗和革命吗?马克思又在哪里讲过在世界资本主义的整体质变以前不许无产阶级革命过?给马克思扣的这个“当代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首席经济师”反映了韩德强对马克思的浅薄与无知。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论坛服务员 于 2011/7/16 11:38:5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共产主义是一个全球性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深入和普及,局部的,一国或某一地区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是可能的也是必然会发生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