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惊现“凉民证”,是商业炒作还是标新立异? [复制链接]

1#
惊现“凉民证”,是商业炒作还是标新立异?
刘逸明 发表时间:2011-7-13 21:58  



7月12日,恩施州来汉推介夏季旅游产品,并现场首发避暑旅游优惠证——“凉民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系教授舒伯阳认为该证伤害了国人的民族情感,因为它让人联想到了日军侵华时期耻辱的“良民证”,这种炒作有些过火。(7月13日《楚天都市报》)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业异军突起,对于改善民众生活以及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难发现,为了在旅游业分一杯羹,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地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景点,恩施作为土家族的根据地,风景优美,夏天的气候更是清凉宜人。

众所周知,武汉早有火炉城市之称,虽然武汉的年平均气温不是最高的,但在炎炎夏日,武汉的气温却总能名列前茅。在酷暑难耐的今天,恩施州到武汉推介夏季旅游产品,可谓正中武汉人下怀,是雪中送炭之举,相信会受到广大武汉市民的欢迎。

然而,媒体在报道此事的时候,并未做到客观公正,而是特别选取了个别市民和所谓的专家的意见,认为恩施州在武汉发放“凉民证”是一种炒作行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系教授舒伯阳更是上纲上线地认为该证伤害了国人的民族情感。

几年前,武汉大学曾出现过学生驱赶和服母女的事情,此事一经媒体曝光,就引发了舆论的激烈争议,虽然有不少人赞同学生的举动,但是,主流观点仍然是对此持批评态度。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狭隘民族主义的危害性,所以才会对这种举动挥起大棒。

令人悲哀的是,虽然上述事件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在武汉这座城市依然阴魂不散,有这种思想的不仅有普通市民,更有重点高校的教授。舒伯阳对“凉民证”的解读非常狭隘,他不知道很多东西可以见仁见智,如果非要将“凉民证”和“良民证”联系起来,为何就只能解读为是在伤害国人的民族情感,而不能解读为对国民勿忘国耻的期望呢?

现在常听人说很多大学教授“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而一些专家则是“该挨砖头的家伙”,舒伯阳显然已经换上的恐日症,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他以及部分市民对“凉民证”的恐惧其实正说明了中国在价值输出上还十分弱势。针对舒伯阳的言论,山水城市网资深旅游策划王军认为是一种过分的恶意解读,在他看来,“凉民证”不是亲日,而是一种独特的创意,即使没有“良民证”,这个证也照样会横空出世。

据负责此项活动策划创意的某广告负责人说,虽然“凉民证”与“良民证”同音,但“凉民证”突出的是清凉之意,希望市民不要误会与联想。他说,此次推介活动的主题是“凉城美景”,也是化用了成语“良辰美景”。显然,在推崇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这种创意不仅不能视为炒作,视为在伤害民族情感,而且值得肯定和弘扬。因此,那些将“凉民证”视为洪水猛兽的所谓专家和市民该好好检讨下自己狭隘的民族主义了。

2011年7月13日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