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猫论”的实质就是修正主义 [复制链接]

1#
“猫论”的实质就是修正主义
发布: 2011-7-17 11:50 | 作者: 卫真士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1033 | 回复: 0

“猫论”的实质就是修正主义



卫真士


在毛泽东主席逝世后不久,复出的邓小平走上了党的实际的最高领导岗位,提出了党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否定了“抓纲治国”,重新抛出了早在六十年代初就被一直批判了的“猫论”,并把它做为领导党指导国家建设事业的战略指导思想。

什么是“猫论”呢?来源于四川的一名坊间俚语,即:“不管黄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也是战争年代邓的老搭档刘伯承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刘伯承到底在多少场合讲过“猫论”我们不清楚,但是,从资料上看,他曾经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10月10日的《在人民武装干部测验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过“猫论”,他说:“不管什么战术,第一便是武器问题,有了武器就要看技术如何!……其次说说如何打,打法只有三个,一个是袭击,一个是伏击,一个是急袭。这三种打法就是:敌人驻着,我找着去打它,叫袭击。等着敌人来,我们预先埋伏好打它,叫做伏击。这种打法也不能死板地等待着,也还要用勾头的办法来打它。急袭就是碰着时打,能击就击,不能击就游。麻雀仗就是游击战最小最散的战斗队形,其打法也是用这三个打法。我们不仅要白天打,而且要黑夜打击它。敌人白天行军疲劳,黑夜睡下象死猪一样。是最好打的。或者是白天选择好地点,夜晚去袭击它。能够打到它就坚决打,如打不到就走。游击战争就是:游,要拖垮敌人;击,就是要打垮敌人。要使得敌人处处挨打,敌人很少打得着我,敌人越打越少,我们越打越发展。‘不论黄猫黑猫,谁咬住老鼠就是好猫’”。(《刘伯承军事文选》 P356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伯承运用“猫论”,是在战术上对井冈山时期的“十六字”游击战争战术的形象化解释,即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达到消灭敌人和保存发展壮大自己就是目的,也是毛泽东“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军事思想的灵活运用,正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通过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等等,消灭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并在战斗中发展壮大了自己,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面对人民群众普遍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当时主持一线领导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不顾实际,不考虑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推行极左路线,大刮浮夸风等“五风”,大搞穷过渡,在“赶英超美”的口号下,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走向极端,尤其是五八年全民大炼钢铁,直接影响和耽误了农业生产,结果在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和苏修卡我们脖子时,使国民经济陷入了严重困难,甚至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已经退居二线的毛主席不得不出来通过个别谈话、先后组织召开郑州、上海甚至庐山会议,不断地纠正这一错误,亲自给全国各级包括生产队长在内的领导干部写了一封信,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先后制定了 “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商业四十条”、“手工业三十五条”等,并在“七千上大会上”代表中央政治局主动承担错误责任,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

1962年,一些农村地区为了应对饥荒和自然灾害,自发产生了包产到户、责任田等各种各样的生产形式。这些变化,在党内引起较大争论。7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包产到户”问题。邓小平认为,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他引用刘伯承经常说起的四川谚语:“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陈云等对此表示赞同。1962年7月7日,邓小平接见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再次借用这句谚语来表述他对恢复农业生产和包产到户的看法。他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都是些初步意见,还没有作最后决定,以后可能不算数。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现在看来,不论工业还是农业,非退一步不能前进。……比如说,要尽量保持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就得说服群众,加强干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些包产到户的,要使他们合法化。”(《怎样恢复农业生产》,《邓小平选集》第1卷)


面对困难,提出克服困难的办法,本身并没有错。但要看到这个办法是长远的还是暂时的,是主流还是支流。是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还是阻碍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落后地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在人们社会主义觉悟还不高的地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暂时进行适当的包产到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可以的。但是要使之“合法化”,势必破坏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集体化道路,动摇国民经济基础,阻碍国家走工业化的步伐,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制度的倒退。毛主席及时发现了推行“三自一包”的危害性,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坚持了人民公社化,坚持了集体化,制止了倒退,坚持了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修正主义,或者右倾机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比教条主义有更大的危险性。修正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者,口头上也挂着马克思主义,他们也在那里攻击‘教条主义’。但是他们所攻击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东西。他们反对或者歪曲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或者企图削弱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或者企图削弱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以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梦想恢复资本主义制度,他们要从各个方面向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包括思想方面的斗争。而在这个斗争中,修正主义者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对于修正主义,毛主席进行了一针见血的剖析,就是打着红旗反红旗,表面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是削弱人民民主专政,削弱社会主义事业,恢复资本主义,剥夺工人阶级利益。猫论”的实质是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和正确路线的思潮,就是修正主义的,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只顾眼前的暂时的局部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全局的利益。他们或过高地估计困难,过低估计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看不到革命形势的有利因素,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试看今日之中国,在农村,人民公社化解体,农民恢复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滞了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经济难以发展,在承包、租赁形式下产生了新的地主阶级和雇农,乡镇企业成了个人私有财产;在城市,国有企业、商业进行承包和股份制,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产生大量下岗失业职工,出现了一量的新生资本家和雇工,特别是境外经济势力的侵入,挤垮了大量的中小民族企业。在意识形态领域,在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拜金主义横行,低俗、庸俗、媚俗泛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见义勇为”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淡薄,是非观念倒置。在政治领域,官员腐败、司法腐败,堵塞视听,强奸民意。在军事外交领域,奉行“养晦”,不敢坚持正义,不敢捍卫主权,不敢挺直腰板说话。这就是在“猫论”思想指导下在“发展是硬道理和稳定压倒一切”的幌子下带来的恶果。



2011.7.17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