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中国“民营”资产阶级的分析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1)在基本数字扩大的基础上,私营企业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在改开初期,民营资产阶级实力非常弱小。根据官方统计,1990年中国私营企业共有98000万户,注册资金总计45亿元,平均每户不到5万元。(韩明希,前言).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计,从1988年开始登记注册,到1991年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0.8万户,1993年达23.8万户,1995年超达65.5万户,1998年达120.1万户,2001年达202.85万户,2003年达300.6万户,2005年达430.1万户,2006年达498.1万户。2007年全国私营企业为551.3万户,比上年增加53.2万户,增长10.7%。同时,私营企业主数1396.5万人,比上年增加124.8万人,增长9.8%;雇工人数5856.6万人,比上年增加542.0万人,增长10.2%;注册资本总额93873.1亿元,比上年增加17844.6亿元,增长23.5%(见表1)。
表1见《社会蓝皮书: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第349页
(2)私营企业的经济实力逐年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都是小企业
截至2007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达93873.1亿元,平均每户注册资本金额为17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6万元,增长11.6%。注册资本金额超过100万元的私营企业有133.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5.1万户,增长12.7%,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24.2%。其中,注册资本金额100-500万元的私营企业有94.4万户,比上年增长9.6%,占其总户数的17.1%;注册资本金额在500-10000万元的有21.1万户,比上年增长13.2%,占其总户数的3.8%;注册资本金额在1000万-1亿元的有17.5万户,比上年增长31.0%,占其总户数的3.2%;注册资本金额超过亿元的有5734户,比上年增长35.1%,占其总户数的0.1%。
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增加,截至2007年底,私营企业在国内上市公司由1990年的1家,稳步发展到41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1/4强。其中,2007年增加33家,包括借壳上市的17家。民营上市公司在国内的股本总数达1248.0亿股,流通A股696.2亿股,分别占全部A股的5.64%和全部流通A股的14.84%。另外,截至2006年底,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的民营企业达171家。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私营企业在经济实力上呈两极分化现象,注册资本金额超过亿元,仅为总户数的0.1%,而注册资本金额不足100万元的却占75.8%。
民营经济在国家GDP的比重,已经是全国GDP的一半以上,占全国GDP增量的2/3。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全国GDP比原统计数字多了2.3万亿元,其中93%来自于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另据报道,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70%的生产总值,60%的国家税收和76%的出口创汇,90%以上新增就业的工作岗位。江苏省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地区GDP比重的50.5%,成为全省的“半壁江山”。
全国私营企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仍呈东部地区最为发达,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对落后的态势。但是,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一些省、区、市增长速度较快。
从全国范围看,东部10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的私营企业为344.7万户,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户数的62.5%。其中,私营企业户数超过30万户的省、市均在东部地区:江苏67.6万户、广东62.3万户、上海49.9万户、浙江45.0万户、山东37.1万户和北京33.7万户,这6个省、市共有私营企业295.6万户,占全国总户数的53.6%。中部6省(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有私营企业81.8万户,占其总数的14.9%。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共有私营企业86.0万户,占其总户数的15.6%。东北地区3省(辽宁、吉林、黑龙江)有私营企业38.7万户,占总户数的7.0%.
关于中国民营资产阶级的更多资料,请看:中国的新资产阶级是怎么产生的?
http://tigerpaw.blog.hexun.com/4248100_d.html二,对民营资本的分析
在中国的区域民营资本中,实力较强的,主要是江浙资本,闽粤资本和港澳台资本,其中江浙资本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后来居上,江浙资本集团中,仅温州资本的实力,据传就在八千亿以上,再加上杭州资本,宁波资本,绍兴资本,上海资本和其他江浙地区的资本,其总额估计在几万亿以上;闽粤资本是中国改开的先锋,其中广东是修共复辟的桥头堡,是民营经济的急先锋,仅广东一省的GDP就超过万亿,加上福建及周边附属地区,其地方民营资本也在数万亿;港澳台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金融中心,其实力一直非常强大,与江浙资本和闽粤资本不相上下;
下面仅以江浙资本为例,说明一下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江浙金融财团”形成的标志及其经济、社会基础(上)
http://jyw.znufe.edu.cn/pub/znjjslt/xstd/yhy/xscg/t20051115_0134.htm“江浙金融财团”形成的标志及其经济、社会基础(下)
http://jyw.znufe.edu.cn/pub/znjjslt/xstd/yhy/xscg/t20051115_0133.htm江浙金融财团的三个问题(上)
http://jyw.znufe.edu.cn/pub/znjjslt/xstd/yhy/xscg/t20051115_0129.htm江浙金融财团的三个问题(下)
http://jyw.znufe.edu.cn/pub/znjjslt/xstd/yhy/xscg/t20051115_0128.htm当代中国“民营”资产阶级同上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改造)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都是资产阶级,但两者有许多不同之处:
第一,后者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过程中,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产生的。一方面它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半封建主义和蒋家王朝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与束缚,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由于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联系,所以它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它对蒋氏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经济上垄断,政治上专制独裁既有一定的反对的积极性,又有动摇性妥协性;它与无产阶级之间是对抗性的矛盾,但在蒋家王朝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对它实行利用控制,打击,取缔的政策,而日益强大的无产阶级却对它采取了争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下,它权衡利害得失,最终不得不接受无产阶级的和平改造,使无产阶级可以将对抗性矛盾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处理。当然,在和平改造中,它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并没有熄灭。
第二,前者即现中国的“民营”资产阶级是现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复辟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以“国进民退”、“招商引资”、“能人创业”等政策,官商勾结,扶助起来的,他们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一起参与了窃取无产阶级革命果实尤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反动活动中,所以,现中国的“民营”资产阶级与生俱来就带有明显的反社会主义反共产主义的反动性。“民营”资本主义企业对工人剥削的残酷性,也十分突出,臭名昭著的“黑”字号煤窑砖窑和包身工,都出在官商勾结的“民营”企业里。
现中国“民营”资产阶级无论人数和经济实力都远远大于当年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其中很多人都已是执政的“共产党”党员、干部,不少人已经开始以专家身份进入国家和地方政权机构。
在发展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个大方向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营”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在具体的经济、政治权益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对“民营”资产阶级主要是扶助,利用,勾结,但也有限制侵害的一面。“民营”资产阶级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主要是依赖,利用和勾结,但也有抵制争夺的一面。
无疑,官僚资产阶级有其寄生性的一面,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妨碍的一面。从这个角度说,私人资产阶级也有争取民主的要求。但是,与专制政权带给私人资产阶级的利益比起来,专制政权的祸害只能算是一点回扣。私人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一样,都是剥削阶级,都靠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发财。对于资本家来说,工人的工资越低越好,福利越少越好。工人越是缺乏斗争力量,资本家的这些愿望就越容易实现。而工人越是没有政治权利,工人就越是缺乏斗争力量。私人资产阶级自己当然也渴望得到政治权利。但是,如果为了自身得到政治权利,必须让工人阶级也得到政治权利的话,这个买卖未必划得来。私人资产阶级关心的是,如果实现了民主,我能得到比目前更高的利润率吗?如果不能,私人资产阶级当然对民主不感兴趣。如果实现民主以后情况与现在差不多,或者极不确定,那又何必为此折腾上十来年.闹个天翻地覆,甚至冒革命的风险呢?
所以,“民营”资产阶级同样是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它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在未来的革命浪潮中会不会转化,将由那时的阶级力量对比和它的态度决定,现在难以推测。
我们知道,近代历史上,蒋介石集团就是靠江浙资本起家的;今天的中国,既然形成了强大的民营资本,就必然会在政治上形成他们的代理人,窃以为,当今政坛上所谓的“上海帮”,就是江浙资本在当今政坛上的利益代理人,另有广东帮,可谓闽粤资本的代理人,习近平曾出任福建,浙江两省书记,又是上海帮姜泽民所选的接班人,其上台后必然会代表江浙闽粤资本的利益,为东南沿海一带的民营资本集团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