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清洁工
发布: 2011-7-28 10:41 | 作者: 思想的天空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178 | 回复: 1
我是一名清洁工
顽 石
对于清洁工,我总有一种莫名的亲近。
无论是小区里擦拭玻璃的阿姨,还是马路上披星戴月,不分寒暑清扫垃圾的大叔大妈,又或者是出差时为我整理房间的宾馆服务员,碰到了,我总要和他们打个招呼。我看他们,没有仰视,不会像一些诗人那样慨叹——啊,您真崇高!当然,我更没有俯视,脸上露出矜持的笑,居高临下对她们说——好好干,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我只是平视他们,日日从他们清扫过的干净的路上走过,有时见到他们,平平常常的问候一声,像对待朝夕相处的同事,抑或时常碰见的乡亲。
今天一早,我照例在园子里散步。到七点钟的时候,就有清洁工开始打扫路面,倾倒垃圾桶昨晚累积的垃圾了。看着他们一下一下的扫,重复着单调的动作,路上的纸屑、树叶、雪糕棍就被扫走了,换来的是洁净与明亮。我油然生出了些许感悟。
打扫卫生是清洁工的工作,就像有人当总理、总经理,有人当市长、董事长一样,分工不同罢了。不能说总理、总经理,市长、董事长的岗位就如何的不可或缺,而清洁工就可有可无。试想,如果没有清洁工,我们的一条条街道、一座座城市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我看来,少个把总理、总经理,市长、董事长也许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少不会塌了天,但如果没有清洁工,恐怕就真的街将不街、城将不城、国将不国了吧。
不是有人在评什么“中华脊梁”么?我以为,像清洁工一样的被大人们轻贱的小人物才是真正的“中华脊梁”,他们比政客、精英、戏子更能体现“脊梁”的含义。没有他们的支撑,整个社会大厦就会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修建的桥梁一样,说不上哪天就垮塌了。任何一个社会结构都是金字塔形,权贵和精英一定是居于塔尖的那一部分,处在塔基的正是像清洁工一样的普通大众,他们凝聚在一起,才维持了这个金字塔的稳定。因此,底层人物不是维稳的对象,而是维稳应该依靠的力量。如果本末倒置,塔基的人承受的重压超过了极限,他们中间是会走出陈胜、吴广、晁盖、李自成的,他们是会起来掀翻这个金字塔的。到那时,塔尖上的大人、老爷、精英们还能坐得安稳吗?
清洁工天天扫垃圾,并非爱垃圾,而是爱卫生。就像医生每天给病人看病,他们也不是爱疾病,而是爱健康;鲁迅们抨击丑恶与黑暗,当然更不是爱丑恶、爱黑暗,而是爱美丽、爱光明。想到这里,郁结于心中的一个疙瘩似乎消失了,脚步分外轻快起来。
顽石写博,不愿赶时髦,不会唱赞歌,不懂风花雪月,不知迎来送往,多数的文字都是在揭露伪善,鞭挞罪恶。于是,有人问我,这样做有意义吗?即算将那些阴暗的东西都曝光在天底下,又能怎么样?有人发自内心的担心我的安危,这其中既有阅读我文章的博友,也有相熟相知的同学、朋友。也许还有人认为我单调的重复着相同的愤怒,不过像祥林嫂在念叨着“我的阿毛”一样,最初还会有几个人施舍一点同情,时间久了也就不被人当一回事了。其实,我也经常问自己,写这些东西有价值吗?甚至,这个问题常常压抑得我喘不过起来。我看着眼前默默清扫垃圾的清洁工,忽然就明白了我和他们亲近的缘由,因为我也是一名清洁工。我用键盘和文字在做着和他们一样的清理垃圾的工作,为社会环境的净化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不就是我存在的价值吗?
一个清洁工只能打扫一段马路,不能改变整个城市的环境,但千千万万个清洁工就美化了我们生活的街道、城市和国家;一棵树洒下的只是一片绿荫,改变了不了炎炎夏日的骄阳似火,但一座森林却足以影响一个地方的气候;同样的,一块顽石对于这个社会是微不足道的,但无数的顽石就可以铺出一条路,架起一座桥,垒起一幢大厦。
有人批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做法,我倒认为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每个人都把门前雪扫干净了,至少这个世界就不会是完全被冰雪覆盖;如果我们在扫完自家门前的雪以后,还能把清扫的范围稍微扩大一点,那我们每个人出门的路就会畅通许多。
我走到一位倒垃圾的清洁工面前,告诉他:“我也是一名清洁工。”他诧异的看着我,满脸写着——不信。我说:“真的,我就是像您一样的清洁工。”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克拉尼察 (2011-7-28 12:25:17)
只要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不管贡献大与小,都是人才,都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