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淮 海 战 役 纵 横 观 [复制链接]

1#
   按: 谨以此文纪念淮海战役七十五周年,缅怀军委统帅毛泽东和华野代司令员粟裕
  


                                                         淮 海 纵 横 观
                                                   羽箭04/24/2012- http://hua-yue.net/
                                                                                          


           摘要:淮海战役的真正指挥者是毛泽东与粟裕。淮海战役酝酿阶段是毛与粟的互动。以政工干部任总前委书记是为了便于军委遥控;总前委错判战场局势断送战机致使二阶段成夹生饭;毛的建军路线是红军战胜强大敌人的根本因素,三湾改编是真正的建军节。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今年是淮海战役75周年。与中外战争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战役相比,淮海战役毫不逊色。战役的酝酿、发展、结果,有两个人不可或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粟裕。战役的政治与军事前提,是辽沈战役的胜利、华野与中野联合作战、中原与山东的父老的支持。战役的最终结果,超出了毛与粟最初的期望,一举歼灭了几乎全部蒋黄埔系机动部队主力。至此蒋之命运已无可更改。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一)运筹

           1947年7月,中原野战军主力13万人遵照军委指示,突破国军的黄河防线,转入外线作战,将战争引向蒋管区,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下站住了脚跟,但损失了重武器;差不多同时,华东野战军也遵军委令,为策应中野进行“七月分兵”,跳到外线作战,也打了几个勉为其难的消耗战。战术层面,两野战军经历了艰难的时刻,减员数万,陷入被动。但从战略层面看,完成了从防御到进攻的过渡,将战争引向蒋管区,减轻了根据地的负担,同时为陕北、东北战场赢得了时间与空间,从此国军不再有选择战场和战机的主动权,对山东根据地的重点进攻实际上被粉碎。这期间解放军的损失,是为后一年在豫东、济南大规模歼敌预付的代价;1948年底,华野与中野一起,更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在淮海战场上一举歼灭了国军黄埔系部队的主力。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一般公认,按进程来分,淮海战役可分为三阶段。一阶段:华野围歼黄百韬集团;二阶段:中野及华野一部围歼黄维集团,华野大部阻击徐州及蚌埠国军之增援;三阶段:华野追围并歼灭杜聿明集团。此三阶段外,其实还应加上酝酿策划阶段。根据已公开的电文资料,最早提出暂时不分兵过江,主力集中在江北打歼灭战的,是粟裕的子养电;毛采纳了粟的建议,同意暂不过江,放手给粟发挥的空间,这就有了随后的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济南战役尚未结束,粟于1948年9月24日7时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以攻占两淮、海州、连云港为主要目的。这是小淮海计划。毛主席于9月25日19时复电:“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并修改了战役目标:“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这是大淮海的雏形;11月8日粟张齐辰电,提出在徐州附近与敌决战,歼灭国军机动部队主力。毛很快复电同意,至此大淮海的计划正式成形。一言以概之,最早提出在两淮、海州、连云港一带歼敌的小淮海计划的是粟,最早提出先打黄百韬是毛,将小淮海演变成大淮海则是毛与粟的共同手笔。 ...华岳论坛 http://washeng.net

             决定了大淮海的方向后,毛调动中原局、山东局党政系统,组织数百万支前民工、数十万地方武装,数亿斤粮草弹药,从人力物力方面全面支持军事决战。这是战役胜利的政治与后勤保障,毛之外无人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战役一阶段发起于11月6日晚,至中后期(11月16日)总前委才成立。从时间分析,在宏观层面策划淮海决战的,只有军委毛主席与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此外的任何人要争酝酿之功,都是没有根据的。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决战徐州的军事前提之一是华野与中野的联合作战,实现这一前提的关键是成立总前委。在总前委书记的人选问题上,毛也煞费苦心。从纯军事角度来说,与东北战场不同,解放军在中原战场上兵力少于国军(60万对80万)。指挥这样的决战,惟有擅用奇兵的粟可以胜任,但粟之资历不足以统帅刘陈邓。10月31日,粟建议“战役规模很大,请陈邓统一指挥”,次日军委复示同意,然陈邓表示:“本应负责指挥,只因通讯工具太弱,还请军委对华野主力多加直接指挥。”鉴于此,毛在战役一阶段中后期决定成立总前委,协调指挥两野战军,但于总书记人选,毛有更深层的考虑。辽沈战役期间,东北战场由军事主官林彪兼任总前委书记。林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足以独立应对东北大局,对军委的建议,合意则执行,不合意则不执行。毛从全国战场考虑问题,期待全歼东北国军于关外;林则从东北战场本身考虑,倾向于代价最低的打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实战的需要,林的出发点也是合理的。然毛需反复说服林,才实现了先打锦州。但在中原,资历不足的粟是军事方面的唯一人选,毛只有亲自遥控,才能助粟调度两野战军。而一个大权独揽的军政一把手不利遥控。为此,毛将名义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总前委三常委刘陈邓,却任命一个政工干部为总前委书记。这样既整合了中野华野,又淡化了总前委的军事指挥功能,将战役指挥权事实上收归军委。这是毛遥制战场的政治手段。实战毛倚重粟裕,通过军委协调,配合粟充分发挥指挥才能。粟也不负毛所望,在这个框架下运筹帷幄,把握了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战机,使战役基本上按照自己构思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淮海战役是粟军事生涯的顶峰。

             但是,毛的这一政治手段,客观上也给了后人关于谁是淮海战役指挥者的争论空间。本来,中野与华野都是军委指挥的人民军队,无必要、也无法完全分清哪些是谁的功劳。但粟后来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终其一生不得平反,战功也被一些人私分;原因是军功太盛,却又不是功高震主。整粟主要人物之一是彭总。彭为人简单,无野心,反而因此敢无忌惮,完全没有从毛的角度考虑问题,终于失势。日后也真心忏悔、道歉,不失磊落。但整粟另一主要推手动机就没那么简单。毛逝世后,此君不单无忏悔之心,反而更称“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连毛的功绩也一起抢。粟之被整,终生不得平反,大半是拜此人所赐。相比之下,毛始终是欣赏粟的,一直在保全,日后有事还要用之。同时也在反复考验,看逆境下粟是否心生怨气。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毛逝世后,其历史功绩也被有意无意地淡化,甚至遭有些人恶意诋毁。这些人的目的不在澄清历史而在搅浑水。当今党内外所谓“公知”们的如意算盘是彻底否定毛。因为否定毛,就否定了毛的事业;否定毛的事业,共产党就是乱臣贼子,追随毛的人(包括党内那些非毛派)就是犯罪集团的走卒,如同日后的纳粹一样。斯大林在西方已经被妖魔化成希特勒式的人物,苏共自身也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实际上,苏共、斯大林对苏联的发展、对抗击纳粹、对世界和平是有大功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彻底否定,也宣判了苏共的死刑。王莽式的人物就在党内,其目的也是要挖中共的祖坟。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粟裕生前不写、不读、不看有关淮海战役的文章及影视作品,回忆录中有关淮海战役付诸空缺,把对这段历史的解释权拱手让人。这也是一种无言的蔑视,将历史留给后人去评说。作为后人,如果默认在历史问题上的浑水摸鱼行为,就给了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向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泼脏水的方便。这已经不只是个人功劳问题,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非常重要。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二)夹生饭

              淮海战役的酝酿阶段与第一阶段,主要是军委主席毛与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之间的互动。总前委在战役一阶段过半时才成立,陈邓既不曾负计划之责,也不曾实际参战,且曾发电报给军委,曰联络不畅,请军委多加指挥。可以说,战役一阶段陈邓只是偏师。三阶段是华野的独角戏,也没有总前委什么事。跟总前委有关的,只是二阶段在军委的反复敦促下决心打黄维。军委多次指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应以围歼黄维或李延年为目标,而以围歼黄维为首选。刘陈邓决心先打黄维,军委立刻“完全同意”,并授权“临机处置一切”。但偏偏就是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毛主席对淮海战役有一句精辟的概括:“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为何是夹生饭?夹生饭是怎样煮成的?在笔者看来,淮海战役之所以夹生,不在第一阶段打黄百韬,不在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而在第二阶段打黄维;其次,二阶段煮成夹生饭,不是客观原因而是主观错误所致。具体而言,原因是总前委的错误判断和指挥。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从战役进程来说,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始于11月6日,终于11月22日。在这之前的11月3日,远在豫西的刘伯承认为陈邓在徐州西、南两方向牵制的方案,不足阻徐州军东援黄百韬,故向军委及陈邓建议攻取宿县,隔断徐蚌之敌。11月7日,粟亦电军委:“建议中野主力出击徐蚌段,断敌退路,使邱李不能南撤;华野歼灭黄伯韬后,协同中野攻击徐蚌,孤立徐州;下一步或歼黄维,或歼孙元良,或夺徐州。”军委回电:“黄伯韬被歼后,徐州之敌可能撤至蚌埠以南;如敌不撤,可包围徐州之敌,先歼黄维或孙元良。” 9日9时,粟裕电军委及陈邓,建议陈邓“即令豫皖苏军区将徐蚌铁道截断,以阻延敌人南撤”。军委9日电:“陈邓直接指挥各部,包括一、三、四、九纵应直出宿县,截断宿路。” “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全力保证供给。”至此,“小淮海”计划正式演变成“大淮海”;10日再电:“你们务须不顾一切,集中四个纵队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等部,切断徐蚌路。华野三、两广纵亦应用于攻击徐宿段,至要至盼。”同日又电:“你们应集全力(包括三、广两纵队)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控制徐蚌段,断敌退路,愈快愈好,至要至盼。”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11月9日,刘伯承与陈邓会合;11月15日,刘陈邓终于占领宿县,隔断了徐蚌,切断了津浦路,对徐州之战略包围至此完成。16日毛主席命令,成立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为委员,刘陈邓为常委,邓为书记。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覆灭。25日,黄维被围于双堆集。三常委致电军委并粟: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一)我昨晚出击及正面顽强抵抗,结果黄维全线动摇,刘峙令其向东南突围,刻敌已将浍河以北主力全部退过南岸,其突围未逞,其全部在南坪集东岸二十里地区被我合围,极为混乱,正激战中,估计三天可解决战斗。

          (二)我已令韦吉二纵至蕲县集、湖沟集以南参加歼敌。
          (三)望粟陈张唐即布置歼李延年作战。”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根据华野围歼黄百韬的经验,粟裕一开始就不大相信这个三天说。一旦敌大兵团从运动中转为固守,运动中歼敌将不可能,须改以迫近作业减少攻坚伤亡,战斗所需时间会增加,同时也会增加阻援部队的压力。11月25日粟致电刘陈邓及军委:“除王张纵已由中野指挥,参加向黄维突击外,另再调七纵、苏十一纵加入对黄维之作战。该两纵于明(二十六日)晚始可赶到宿县以南及西南地区。十纵亦可于明晚赶到宿县以东地区作预备队,稍事休整后,准备加入歼灭黄维作战。”26日粟再电:

          “(一)为协同中野作战,职部已令王张纵直归中野指挥,二十六日晚以七纵进至蕲县以南之奶奶庙地区(笔者注:距南坪集约12公里,双堆集约8公里),苏北十一纵进至宿县以南之桃园集(注:距南坪集约10公里,双堆集约14公里),本晚相机以七纵及六纵之一部解决大营集四十九师两个团,而以苏北十一纵控制蕲县集附近。以上两个十一纵、七纵(不是六纵)及特纵两个美榴炮连(八门)、两个日榴炮连(六门)、一个野炮连(三门)统归中野指挥,参加歼灭黄维之作战。特纵炮兵今晚可到蕲县集,归七纵成钧、赵启民指挥。”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自25日黄维被围始,不待军委及总前委下令,粟已将五六个纵队运动到双堆集附近。至26日晚,七纵、苏十一纵距双堆集8至12公里,十纵约20公里;至27日粟可投入七纵、六纵一部、苏十一纵、十纵、特纵炮兵,加上中野王张十一纵,以上将近六个纵队,共十余万生力军。军委11月26日意见也是这样的:“除使用华野的两纵、王张纵外,十纵亦应迅速进入战场,准备参加最后战斗,保证歼黄维的足够兵力。” 战机转瞬即逝。如果历史可以假设,按照军委与粟的部署,此时迅速投入六个纵队的生力军,此时黄维仓促应战,没有时间构筑工事,尚无意愿从突围转为固守,完全可能在三五日内覆灭,淮海战役这锅饭就不会夹生。实战黄维兵团28日才决定转为固守待援。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然而,11月27日总前委电,拒绝已在战场附近的华野六、七纵及苏十一纵参与围攻黄维,并命令近在咫尺的七纵急速移向蚌埠、六纵移向固镇,准备围歼李延年:

“         (一)迄此刻止,我军已将黄维兵团压缩在双堆集附近十余村庄,沿途进攻已有俘获。廖运周(85军110师师长)率部今晨在战场起义(三天内不公布)。现猬集于双堆集之十八军军部等部,已局部有向我投降者,全战斗至迟明日可解决。(二)已告粟陈张,立即开始歼击李延年、刘汝明的部署。我们已直接通知苏十一纵、七纵归还韦吉建制。并就近命令七纵今(二十七)夜向固镇、蚌埠间急进,截断固镇以北敌人的归路。并通知韦吉令六纵由湖沟集向固镇攻击前进。此后七纵、苏十一纵(王张十一纵除外)即归粟陈张指挥。关于围歼李刘即由粟陈张负责处理。(三)中野各纵(包括王张十一纵)于明天完全解决黄敌后,须要相当时日处理战后事宜,今后战略方向请中央决告。”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总前委自信可以独力围歼黄维,三天解决战斗,故遣走附近华野两个纵队,同时下令华野部署歼击李刘。6纵、7纵的突向固镇,就是断敌退路。军委也信以为真,11月28日复电,也指示“请考虑淮海战役作战第三阶段的兵力部署问题”。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总前委的这个判断都是完全错误的。至11月28日,总前委已经意识到三天解决战斗的可能性为零。该日17时刘陈邓致电军委和粟裕:

          “我们六个纵队,从19日涡阳阻击战开始,到今晨至,共伤亡不过六千人,士气很高。加上华野七纵和炮兵配合,全歼该敌却有把握,但须十天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原来根据敌人总突围和廖运周起义的情况,估计可以迅速解决战斗,此种情况业已改变。华野七纵因敌人改成固守,故仍留用为总预备队。”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三五日内全歼黄维的可能性,就这样断送在总前委三常委的手中。从三天到十天,说起来不过是个数字,对阻援部队来说却是数量级之别。中野及华野特纵十余万人围歼黄维,华野14个纵队、近四十万人分别于北线阻击徐州杜聿明、南线阻击蚌埠李延年两个集团约五十万国军的增援。总前委直接把一锅夹生饭上交,吃还是不吃,由军委决定。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总前委此时对黄维仍无足够的估计,但军委意识到了单靠中野十天也解决不了黄维,阻援部队也被拖住不能机动,战局久必生变。11月29日毛明确电示:“解决黄维兵团是解决徐蚌全敌六十六个师的关键,必须估计敌人的最后挣扎,必须使自己手里保有余力,足以应付意外情况,因此,粟陈张在解决固镇、曹老集之敌以后,华野二、六、十、十一、十三等五个纵队应立即集结休息,作为歼灭黄维的总预备队。”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11月29日粟电:“南线各部除七纵、特纵配属中野参战外,其余二、六、十及苏十一纵,即集结宿县、灵壁、固镇及宿县西北地区待机,准备适时增加必要兵力,最后解决黄维。”“估计邱、李、孙兵团有倾巢南犯增援黄维,就便南撤,或乘我主力围歼黄维兵团,及李刘兵团南撤我主力南追之机,即集中二等部队向我攻击,主力乘隙向南,或向两淮突围的可能。”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11月30日军委电:“二、六、十、苏十一纵四个纵队应以两个位于固镇附近休息,准备随时供刘陈邓使用,为解决黄维的总预备队,以策万全。其余两纵即是否即可按谭王李提议开致双沟、大王庄一线,以配合一纵阻止邱李主力向两淮逃跑之可能。请刘陈邓、粟陈张按情决定。七纵炮兵已供刘陈邓使用,这里不再说了,唯炮纵应全部开去打黄维,以厚火力。刘陈邓电台应速与谭王李电台沟通。”显然,军委否定了总前委的部署,不允许围歼黄维的战斗继续拖延下去。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战场态势:

           北线:自11月26日起,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六个军全力攻击,试图解救黄维。华野投入第1、3、4、8、9、12、鲁中南、两广纵队及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共八个纵队十九个师(旅)六十三个团,阻击徐州之敌南援,防御阵地从二陈集、三堡到孤山集,正面约五十公里;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南线:华野2、6、10、11、13纵,中野2纵、华野渤海纵队第11师、豫皖苏军区三个团、豫西军区两个团及地方部队,阻击蚌埠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北援;粟以6纵防御正面太宽,兵力单薄,恐被突破,请求总前委将就近部队调往增援。陈毅以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的名义写信给华野6纵司令政委,要求6纵咬紧牙关,要有牺牲大部的决心,坚决顶住李延年兵团北进,保障中野消灭黄维兵团。南北两个方向共投入了十五个以上的主力纵队阻援,其中华野十四个。黄维不解决,这些部队就无法机动。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11月28日,黄维遵蒋指令,改固守待援,以第18军守平谷堆、尖谷堆,以第85军向西守腰周围、李庄地区,以第14军向东守张围子、杨四麻子地区;以第10军向北向南守马围子至杨庄、李庄间。兵团司令部设在位于双堆集以北的小马庄,依托村庄、构筑地堡群固守。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12月1日(一说11月30日),杜集团放弃徐州,西撤永城,然组织混乱,运动迟缓。华野北线8个纵队立即转入追击。这时蒋又改变主意,令正向徐州西约100公里的永城开进途中的杜集团,立即向东南转进,解救徐州城南被围的黄维兵团。杜曾提出“撤即不能打,打既不能撤”,蒋一转眼全都忘了。杜集团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可以说是白白放弃了徐州,从阵地战转入运动战,自投绝境。12月4日,杜集团被华野11个纵队(含北线八个纵队,南线三个纵队)围于徐州西南65公里的陈官庄。

           中野吸取华野一阶段攻击黄百韬的近迫作业经验,逐村攻击。至12月初,黄维兵团的防区进一步缩小,能机动突击的力量只有七八个团,然战斗仍然久不能决。奉军委令,华野再投入特纵、7纵、13纵、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参与围歼黄维。12月6日下午16时30分全线发起攻击。中野4、9、11纵附华野特纵炮兵主力及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编成东集团,中野1、3纵和华野13纵及炮兵一部编成西集团,中野6纵和华野7纵、陕南军区第12旅编成南集团,同时对当面之黄维兵团各军发起突击。至13日,黄维兵团被压缩在东西不足1.5公里的狭长地域。黄维及胡琏率第十八军突围。此时,华野再投入3纵加入南集团。至15日第12兵团被歼,兵团司令官黄维、第18军军长杨伯涛被俘,12兵团副司令官胡琏搭乘战一团战车二营战车,率八千官兵成功突围。日后在宁古头全歼叶飞部渡海之九千余人,报了一箭之仇。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是役国军损失官兵4.6万余人,兵团司令官黄维中将以下5万余人被俘,计十万余人。这十万余人都算在了中原野战军的战果中,否则华野歼敌数将在90%以上(淮海战役总共歼敌55万人,其中杜集团30万人,黄百韬集团10万余人,黄维集团12万人)。解放军损失3万6千余人,缴获各种火炮870门、坦克15辆、汽车300余辆,及其他大批武器弹药等。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三)复盘

            淮海战役二阶段很像孟良崮战役的重演,也是中间共军包围国军,外围国军包围共军,只是规模大了数倍。不同的是围歼中央的部队久攻不下,成为僵局。哪方先打破僵局,战局就不可逆转地偏向哪方;哪方先放弃,自然就失去了争胜的可能,剩下的只是损失多少的问题。蒋在相持阶段动摇,决定放弃徐州,相当于从决战中逃跑,战局已不可收拾。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黄、杜之撤退皆不坚决,根子在老蒋哪一块都舍不得。黄维是来驰援徐州的,突围而走则意味着放弃徐州。黄突围不成,很大原因是犹豫不决坐失良机,更深层之原因是蒋认为黄维兵团完全可以顶得住中野的攻击,命黄死守待援以策应徐州,而不是第一时间坚决突围。否则单以中野的力量,难以阻止黄突围。即便在三阶段中野华野合力围歼时,胡琏仍然率八千人突围而去。杜之撤退也是不坚决,拖带家眷及文官、学生等,日行三四十里,中途又舍不得黄维,转向西南。否则以华野北线八个纵队的力量,很难全部围住杜集团。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解放军方面也出了重大指挥错误。总前委误判战场形势,先是说三天独自解决战斗,拒绝华野几个纵队参战,一现即逝的三五日内消灭黄维的机会就这么断送了。后改十天也是照顾面子的说法,实战华野加入后仍然打了九天。黄维迟迟不能解决,如鲠在喉,拖住华野十四五个阻援纵队无法机动,战役形成了僵持局面。这期间如果国军不犯错误,坚决救援黄维,无论南线或北线突破,战场形势都将起根本变化。一旦杜黄或李黄会合,则豫东战役二阶段殷鉴不远,胜负在未知间。所以二阶段对双方来说,都是决定性的转折点。11月30日杜集团撤离徐州,华野分兵追堵,终围之于陈官庄,另一边黄维却仍然坚决抵抗。是为夹生饭。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总前委还在25日下令华野部署围歼蚌埠方向的李延年。如果华野当真听命从北线调兵向南线,则北线杜集团或倾巢向南援黄,或者倾巢西撤,华野都只能坐视。一旦杜集团与黄维会合,“战场形势将起重大变化(粟语)”,胜负可能易手。退一步说,就算杜选择不顾黄维集团而西撤,华野此时主力在蚌埠方向,单凭阻援部队(北线最多时8个纵队,如果围歼李,还要再调走两三个纵队)五六个纵队,不可能拦住杜集团三十万人。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围歼黄维战斗一共打了21天。其间总前委数次拒绝军委及华野增援的建议(即便是28日电文,“十天解决黄”,仍然高估了自己力量),并下令粟围歼李延年(幸好没有打上),不但战斗打成了僵局,拖住华野阻援的十几个纵队不得机动,能够抓住杜是完全是粟将兵力使用到了极限、华野将士超水平发挥,加上蒋瞎指挥的结果。一直到了战役后期,华野12月6日先后投入先后投入特纵、7纵、13纵、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后又加上3纵,计四个纵队直接参战,与中野一道激战9日,始能歼黄。可见后来总前委的十天说也是天方夜谭。而如果按照粟与军委的建议,26晚至27日即投入华野七纵、六纵一部、苏十一纵、十纵、特纵炮兵,中野王张十一纵,近六个纵队、十数万人的生力军,以黄维之仓促应战,无时间构筑工事,完全可能于三五日内全歼黄维。如此,即便没有蒋的瞎指挥,杜集团也是瓮中之鳖,李延年刘汝明动作不快的话也可能跑不掉。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战后检讨得失,国军之上策是李刘集团以蚌埠为依托向北、杜集团以徐州为依托向南,约50万人马夹击,坚决不动摇救援黄维。如此华野阻援之十四五个纵队压力极大,一旦防线被突破,国军60万人马会合,胜败之势就可能逆转,一如豫东战役二阶段。如此国军有五成的机会。一旦脱身则从容撤退,隔长江布防,因为林彪大军即将入关,中原已不可为。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中策是放弃救援黄维,弃徐州辎重及文官,30万人马果断迅速西撤。这就是杜11月28日的计划,但是还应更果断,动作应更快,不应带文官家眷辎重日行三四十里。此时华野力量已经用尽,仅靠北线七个纵队(后增加到八个)拦不住杜集团的行动,南线三个纵队增援也鞭长莫及。如此淮海战役就只有两个阶段,解放军后面的渡江战役难度会大得多。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下策是固守徐州,与解放军在阵地战中拼消耗。碾庄围困黄百韬、双堆集围困黄维,都是运动战转化的阵地战,没有永久性工事。徐州则不然,国军经营已久,且兵力三倍于黄百韬、黄维,攻坚必然付出更高的代价。拼成消耗战,国军就不算输。消耗掉华野主要实力,能给划江而治赢得时间。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从解放军方面说,上策是中野分兵担负阻援任务,第一时间集中优势兵力,以华野为主攻,围歼黄维集团;中策是以华野配合、中野主攻,第一时间投入华野五个纵队配合围歼黄维;下策是华野阻援,中野在华野炮兵支持下独自进攻黄维。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上策之不能行,是政治原因。中野多次担当阻援任务(如豫东战役),心有不平;中策之不能行,是总前委三常委对黄维之战斗力判断失误。实战解放军所行的是下策,国军所行的是下下策:杜集团先是向南猛攻援黄维,至30日又带着文官向西撤退。此时蒋已昏了头,两个方向都想要,弃徐州、后援黄之言犹在耳,中途竟然变卦,命杜集团转向东南会合黄维。如此,白白失去了徐州这个依托,将徐州方向的攻坚战变成了粟擅长的运动战,给了解放军全歼两个方向敌军的可能性。蒋的指挥,比人们所能想象的极限更愚蠢。很像今天的某些决策,令人每每怀疑是敌方间谍提的建议。事实上蒋的作战厅长的确是间谍。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解放军行下策,原因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军委、总前委、华野三套班子同时存在。以中野主攻黄维是政治选择,而非军事最佳方案。中野多次担任阻援任务,已经心有怨言。然攻击力不足,总前委三常委又拒绝华野部队参与围歼,给了国军根本扭转战局的机会,至少也可以从容撤离徐州。只是国军上下不要说有张灵甫固守孟良崮的意识,连撤离的机会都没有抓住。黄、杜集团突围都不坚决,这反映了蒋的犹豫。黄维是来增援徐州的,是放弃任务自己突围,还是改固守以等待徐州集团一起突围,始终举棋不定;杜集团救援不力,撤退不迅速,中途又转向试图会合黄,最终输了个干干净净。从解放军方面说,二阶段中野本来是主角,戏却被总前委唱砸了,围歼黄维打成了夹生饭,其间拖住华野十四个纵队打援,阻援与围歼部队都陷入苦战。因为蒋的瞎指挥,才使得总前委的错误后果不那么严重。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即便有蒋的瞎指挥,中野华野的兵力也已经使用到近乎极限了。如果不是因为粟把握了每个转瞬即逝的战机,将士超水平发挥,战役的结果仍然在两说之间,至少杜集团30万人逃走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期间粟动作很快,剑及屦及,行动与请示同时进行;军委反应也很快,放手让粟发挥,事后追认。至于总前委三常委已沦为双堆集战斗指挥官,此时只顾双堆集战场犹不暇,基本是局外人了。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中野奉军委、毛主席命,渡黄河、出大别山,将战争引向蒋管区,功在史册。渡河时失去重武器,长期无后方作战,在艰苦的环境中转战一年余,部队减员大,战斗力不强,这不是总前委三常委的错,更不是浴血苦战的中野将士的错。但是对双方战斗力判断失误,拒绝华野数个纵队第一时间参与围攻黄维,却板上钉钉,是总前委的错误,必须负责任,不能推给军委。三常委意识到这个错误,所以改三天为十天,后来竟改成“就是中野打光了”(邓语)也要坚持云云,可知当时已经不抱独立歼灭黄维的希望,只是指望华野脱身后回头支援。如果说,这些都只能算善意的失误,那么日后整粟、自称“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阻挠粟的平反的那些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失误了。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平心而论,毛麾下最优秀之的将领当数林彪与粟裕。与林彪相比,粟裕敢用奇兵行险,胜负多在一线间,一个环节不到就是败仗,然胜则战果惊人。解放战争期间胜负最悬殊的将领当属粟,林称其为神仙仗。例如孟良崮战役,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从容而去,粟之决策出乎所有人之意外。毛有无人可及的大局观,更有诗人气质,也喜行险,所以两人一拍即合,互相欣赏。尽管后来粟遭权臣排挤,郁郁不得志,毛却以将才难得故,一直保全了粟。当时粟建议陈邓来指挥战役,统一指挥两个野战军的军事行动,避免豫东战役二阶段两军协调不力,断送胜利果实局面再现。毛雄才大略,闻弦歌而知雅意,用建立总前委的方式,将中野纳入战役的统一部署中。所以说,淮海战役的真正主导者是毛与粟。战役构思与发起阶段两人中少了一个,大淮海战役都不可能发生;战役发展过程中少了一个,都不可能取得这样辉煌的胜利。淮海战役的最高指挥者是毛,实际战场指挥者是粟,还有一个是刘帅。这三人之外,任何人都是可被替代的。刘帅对粟始终推重有加,粟始终对刘帅保持一份尊重,这才是真正的军人风范。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粟指挥的华野完成了淮海战役三阶段中的两个半以上,歼敌90%左右(一般史说80%,因为打黄维的全部战果歼敌10万人全部算在了中野头上,缴获也全留下)。这些毛看得清清楚楚,但要平衡各方面,有些话就不说。粟自己也很低调,不去争功。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淮海战役的当事人多已去世,留下的是当时的电文。粟的回忆录中,有济南战役,有渡江战役,就是没有淮海战役,当时的很多想法无从得知,这是很可惜的。粟之遗孀楚青整理的相关回忆文字,作为附录收于《粟裕回忆录》中,发表在粟去世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利于总前委的文字被删去或一笔带过,“有个估计三天可以全歼”连主语都省略了,只提了军委要围李。《粟裕传》、《大将粟裕》等正式出版物都是这么处理的。张震的回忆录中,11月25日到28日之间发生了什么,也是一笔带过。这样一来,给不熟悉那段历史的人留下的印象是军委瞎指挥。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中楚青整理的文字中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黄维兵团被合围后,有个估计三天可以全歼。中央军委于11月27日电示我们,当黄维兵团快要歼灭,但尚未能歼灭之际,对李延年正面阻击兵力后退一步,引其前进,以主力从侧后打去,求得歼其一部。这使我极度紧张。我担心我们打上了李延年,而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未能迅速结束,杜聿明又跑出来了,不仅不能再增调兵力打黄维,而且只靠北线七个纵队,也难于完成追击合围杜聿明的任务,杜聿明集团可能跑掉(当然完全跑掉也不可能)。如果杜、黄会合,战场形势将起重大变化。当时我日夜守候,注视着情况的变化,设想着临机处置的方案。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军委28日还发来电报。要我们在歼灭固镇、曹老集之敌以后,考虑以2、6、7、11、13等五个纵队乘胜渡淮南进,切断蚌浦线,合围并相机夺取蚌埠,但29日军委取消了这个决定。

           李延年这个人动作不积极,我们一动,他就向后缩,我们没有打上。幸好没有打上,当杜聿明突围时我们才得以从南线又抽出三个纵队,和北线的七个纵队,以及刚南下的渤海纵队,共十一个纵队,一起参加兜围。

           杜聿明于12月1日率30万人全部撤离徐州。我们以多路多层尾追、平行追击、迂回截击、超越拦截相结合,尽全力追击。实际上我们对杜聿明是网开三面,你向西去也好,向北去也好,向东去也好,就是不让你向南。其他方向都是唱空城计。说明我们的力量也差不多用尽了。12月4日拂晓,我们将杜聿明集团全部合围于陈官庄地区,并于12月6日全歼了向西南方向突围的孙元良兵团,仅孙元良化装逃脱。杜聿明被我们“夹”住了,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我们密切注视着形势。这时有消息称:敌宋希濂兵团已到浦口,向蚌埠前进。蒋纬国也到蚌埠指挥北犯;杜聿明曾建议从西安、台湾及甘肃抽调几个军空运蚌埠,组成一个兵团,与李延年、刘汝明、宋希濂合股北援。我们分析:歼灭杜聿明的作战估计还需半月至二十天,中野及华野已分成三个战场作战,兵力均感不足,尤其南线阻击李、刘兵力不足;不论杜聿明的建议是否能实现,即使宋希濂兵团赶到,我南线阻击部队必更吃紧,万一出乱子,势必影响对黄维的作战。为此,我们立即于12月10日晨发电刘陈邓并报军委、华东局,报告了上述情况和分析,建议再由华野抽出一部兵力,以求先解决黄维。对杜、邱、李暂采取大部守势,局部攻势。尔后中野负责阻击李、刘、宋,我们再集中力量解决杜、邱、李集团。当即得到总前委电话复示同意,又经中央军委同意,决定集中足够兵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后来刘帅把这形容为“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四) 偶然与必然

               国共两党军事之争,起自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终于三年内战之海南岛战役,跨越23年。胜负的根本因素却不在战场,不在几个主要将领之能力,而在政治路线与军事路线。蒋虽一世枭雄,但输给毛不是偶然的。政治方面,毛之卓识远超同代人。可以说,建国年前毛的几乎每一个重大决策都是当时条件下的最佳手段。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四一二政变,蒋大杀共产党。毛认识到革命不但要有笔杆子,还要有枪杆子,首先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但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那两支队伍,本质上仍然是旧军队。人马、武器、后勤跟对手差不多时可以一战,劣势下则不可战,战败则落荒而散。除非兵力与蒋相当,才有争天下的资格。这对当时的共产党来说,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当时党内那么多人不看好武装割据的原因。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红军从小变大,以弱胜强,败而不亡、胜而不骄,终取得全国胜利,根本的转折点是毛主持的三湾改编。正是这次改编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组织原则,使红军从旧军队升华成一支全新的为解放工农而战斗的理想主义军队。这是红军战胜强大敌人的真正法宝,也是胜利的必然性所在。可以说,1927年10月1日三湾改编,是人民军队的真正建军节。没有三湾改编,就没有全国的胜利,乃至抗美援朝、援越的胜利。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有了正确的建军路线,更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解决了农民问题,就解决了中国的主要问题。在这一点上,二十世纪的中国,没有人比毛更准确地把握了历史的脉搏。在中国革命的不同发展阶段,毛依靠农民,组织农民,壮大了红色军队。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毛始终把农民问题放在首要地位。得到了土地的农民焕发出极大的热情,支持子弟兵保卫土改成果。以淮海战役为例,战前国军以80万对60万占优。但如果加上五百余万支前民工、数十万地方武装的支持、国统区内的反战力量的配合,则共军的力量远大于国军。这种政治动员力,国军是完全没有的,原因就在于蒋没有民心。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有了毛确立的政治路线与建军路线,红军逐渐成长为一支为解放工农的理想而战的军队,并从卒伍中涌现出林彪、粟裕这样一批名将,自觉地服从党指挥枪的原则。尽管有来自左与右的不断干扰,王明为代表的留洋派的瞎指挥,红军仍然成长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军队,最终夺取了全国胜利,建立了红色政权。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相比之下,蒋政治上代表江浙财团的利益,于社会底层之工农,掠夺剥削之余,且有一种源自骨髓的蔑视:就肆无忌惮地腐败,又能奈我何?这一点与今之为政者颇为类似。军事方面,蒋依靠黄埔军校来组织、扶持嫡系,以忠义廉耻传统观念建立对自己的效忠,以收买或暴力手段来控制其他派系。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在建军路线和政治路线问题上,蒋都输给了毛。国军没有一条可以与共军相匹敌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在战场上的失败决不是偶然的。相比之下,国军战略战术失误,将士作战不利,指挥机关被渗透,都是次要因素。国共内战三年,除宁古头渡海攻防战外,一度占尽优势的国军不曾成建制地消灭共军一个师,自己却每年损失上百个旅,这不是双方将领的能力差别、武器装备优劣、兵力大小可以解释的。不久前军内有人主张恢复传统武德,完全不提毛泽东军事思想,若非愚不可及,就是敌方间谍。传统武德能承载的就是一支蒋式旧军队,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这样的军队在外族侵略面前不堪一击。一支由毛泽东思想武装的、得到人民支持的理想主义军队,才是战胜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敌力量。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得人心者得天下”,不是一句空话。尽管历代统治者多有视民众如草芥者,最终还是得服从这个规律。在国共之争期间,那么多民工推着小车支前,那么多青年知识分子抛弃蒋投向延安,可以作为民心的指标。国军指挥机构被共谍渗透,是徐州战场失败的原因之一,这种渗透却难以反过来针对中共。因为没有理想主义的支撑,只靠收买是难以让青年知识分子去冒生命之险的。今天政权也是靠收买和利益输送来维持统治,在反渗透问题上,不会比蒋强。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尽管如此,具体淮海战役这样的大决战,仍然是艰苦卓绝,惊险百出的,偶然性因素依然很大。没有战场指挥员粟的运筹帷幄,随机应变,奇兵屡出,没有华野、中野将士的浴血苦战,克服种种不利因素,胜负犹在两说之间,更不用说全歼国军黄埔系机动主力部队了。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从更大的尺度上看,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百年屈辱与沉沦,呼唤着英雄的出现。蒋有过自己的机遇,但没有能够引领中国走出危境。毛、周、林、粟等一时之杰的涌现是偶然的。但上天不弃中华,生此人物引领中国走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危境,故是应国运而生,这又是必然。这些杰出的人物领导人民战胜了内外敌人,建立了新中国。建国不久的抗美援朝战争,彻底终结了东西方帝国主义的百年侵略。它是半殖民地中国的准独立战争,也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更是中国百年突围的里程碑、国运的转折点。中国为此付出了数十万伤亡的代价,但其正面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战后的156个重点工程,是中国强行工业化的经济革命,奠定了中国完整的重工业基础。中国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两弹一星”工程则奠定了百年和平的基础。没有毛的高瞻远瞩,没有红色军队将士的百战不屈,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毛的政治及军事思想,是上天留给中国的一个宝库,是国人战胜内外敌人的思想武器。今执政者轻易将之丢弃,是对人民犯罪,也是对历史与未来的犯罪。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毛是数百年来唯一真切同情工农的上位者。解决土地问题,不只是调动农民的手段,更是出于对底层人民的深深同情,这是他得到拥护的根本原因。建国后毛的一些失误,部分源自其乌托邦情结,一厢情愿地拔高了人民群众的觉悟。在毛的思想中,人民的利益天然合理,所以要为人民服务,所以造反有理。毛认为党内官僚会必然转变成资产阶级,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所以要继续革命;而其党内同事认为,这种转变是因为地富反坏的引诱,所以要进一步镇压之(即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根本分歧在于革命的对象。后人或可以质疑毛解决问题的手段,却无法挑战毛认识问题的超前眼光。毛之继续革命理论,得到人民的拥护,却得罪了官僚集团。毛身后,最恨他的不是被赶到台湾的对手,不是地主资本家,不是知识分子,更不是工农大众,而是党内新生的资本利益集团。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相比之下,同代之西方精英如尼克松基辛格等对毛评价极高,因为意识到,以双方资源之悬殊,美仅能勉强打个平手,这样的对手绝不寻常。高明的敌手之间的看法往往更客观。尼克松基辛格都极其自负,尊重毛这样的对手是其自负一种表现。西方媒体对毛的抹黑,是专喂愚民的垃圾快餐。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毛那一代人解决了百年忧患的突围问题,并为中国之均衡发展、公平分配奠定了工业基础与政治基础。发展不足则患外侮,分配不公则忧内乱。中国仍面临西方大国的围堵,国内工农阶层仍然在为生存而挣扎,需根本解决发展与公平问题,中国才算真正完成复兴。过去数十年的非毛化,幕后主导者以包括造谣在内之种种手段夸大毛的错误,种种诋毁,乃至贪天之功为己有,自称指挥了某战役,目的在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在中国其实已经完成,剩下的只是瓜分国有资产、摘牌子以承认瓜分的合法性。这条路走下去,中国终将被官僚资本与买办资本控制,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内忧外患将并至,复兴成为一句空话。中国能不能真正复兴,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一种力量能制止这些人的倒行逆施。这个也关乎国运与气数了。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附录:淮海战役大事时间表

by hatchet_man
http://bbs.tiexue.net/post2_3611615_1.html

              1948年9月24日早晨,粟裕向军委发报:“建议举行淮海战役,先攻击两淮,再进占高邮宝应,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扬州北援,则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入休整”;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当日,华野结束济南战役(粟裕为济南战役全军指挥;许世友为攻城总指挥);

9月25日,军委复示:“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10月11日,军委指示陈毅(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兼中原局第二书记兼中野副司令,此时在中野负责后勤等经常性工作)、邓小平(中原野战军政委、中原局第一书记)率中野4个纵队部署攻击徐郑线牵制孙元良第16兵团; 此时,中原野战军司令刘伯承率2个纵队在豫西作战;

10月20日,陈邓率中野4个纵队发起郑州战役;

10月22日,蒋军郑州主力孙元良16兵团已东撤,陈邓歼灭万余残敌,克郑州;

10月23日,粟裕(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兼副司令)签发《淮海战役预备命令》,决定集中华野全军38万人马(含归华野指挥的原中野11纵),分东路、中路、西路、徐州西北一路四路进兵; 同日,十分关注淮海前线战事的毛泽东致电粟裕等人,指示:“请粟谭在济南不要留太久,济南方面一切问题交漱石处理。粟谭速赴南线指挥,以便按预定时间发起战斗”;

10月24日,陈邓收复开封;

10月25日,陈邓发报给军委,建议不去淮南,而集结于永城亳州一带,军委复示同意;

10月28日,根据战场态势变化,粟裕及时调整了作战计划,并报中央军委以及友邻部队中野刘陈邓(此时粟裕尚未建议陈邓统一指挥),“运(河)东作战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主”,同时在运河以西“造成我南北聚歼李(弥)兵团、攻略徐州之态势”。并定下淮海战役发起时间,运河以西各部为11月7日晚,运河以东各部为11月8日晚; 随后,粟裕先派出两个纵队向鲁西南进军,以9个纵队用于运河以东,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主;再以6个纵队加4个旅用于运河以西以南,造成南北聚歼李弥兵团、攻略徐州的态势,隐蔽解放军意图,声西击东,错乱国民党军的部署;

10月30日,毛泽东再次电示饶漱石(华东局书记)、粟裕等人:“你们后方各事如有未处理完备者,宜交适当之同志去处理,以便粟谭专心指挥作战”,“望你们精心组织这一伟大的战役”; 同日,军委指示陈邓:“进至萧县,对徐宿、徐砀两线相机行动”,此时中野、华野战役协同条件具备;

10月31日,粟裕发报给军委,建议“战役规模很大,请陈邓统一指挥。”;

11月1日,军委复示:“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陈邓复电:“请军委对华野多加指挥”;

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 当日,陈、邓进至商丘西南地区,发现孙元良兵团向宿县转移,并判断刘汝明可能放弃商丘,退守砀山、黄口地区,邱清泉兵团可能自砀山、黄口之线缩回徐州,似有东援黄百韬模样。因此提出新的作战方案:估计敌人有三种可能的动向及我军之三种打法,其主要意图是从西、南两个方向对徐州采取攻击行动,以钳制邱清泉、刘汝明两部,并拟以一部兵力攻占宿县、徐州中间地区,在孙元良北援时歼其一部。

陈邓将上述作战方案,电报军委并发刘伯承、邓子恢、李达。

当时刘伯承与邓子恢(副政委)、李达(参谋长)指挥二、六纵队和豫西、陕南、桐柏、江汉军区部队,分别钳制、滞留张淦和黄维兵团于大洪山、桐柏山区,以配合东线歼灭黄百韬兵团的作战。

11月3日,刘伯承于中午接电后即与邓子恢、李达反复研究,几乎整个下午都没有离开作战室。刘伯承再三推敲,总觉得方案偏多,思路分散,有未能击中要害之瑕。刘伯承认为,津浦路之徐(州)蚌(埠)段为敌人生死攸关的要害,孙(元良)兵团之被调至宿县即为此。从西面攻击邱清泉兵团,对会战重点支援之力不大。如兼顾西东两面,则力量分散,打不痛敌人,只有集中力量截断徐州、宿县间铁路,斩断敌之中枢,击中要害,才能引起震动,引敌回顾,减轻敌人对东线的压力。

刘伯承当日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文(同时接到军委2日20时及陈邓冬午两电):

军委、陈邓:

甲、蒋军重兵守徐州,其补给线只一津浦路,怕我截断,故令孙元良兵团到宿县(今江日全到)。邱清泉、刘汝明两敌,亦有如陈邓所料之趋势。只要不是重大不利之变化,陈、邓主力似应力求首先截断徐、蚌间铁路,造成隔断孙兵团、会攻徐州之形势。亦即从我军会战重点之西南要线斩断敌之中枢的方法,收效极大。盖如此,则不仅孙兵团可能北援,便于我在运动中给以歼击,即邱兵团亦可能被迫南顾,减轻其东援之压力,对整个战役帮助较大,请陈、邓切实考虑,机断行事;

乙、我们仍令二纵6日到息县(走商城多2日以上行程,且多翻山经沙淮水网,不便机动)。六纵8日赶到上蔡、汝南间,分由南北夹击东进之敌,并令六纵力求保障陈、邓之左侧背;

丙、已令桐柏、江汉部队继续破击平汉路,妨害八十五军向确山集中(我桐柏原十纵,现仅一个独立旅,在武胜关破路并闻)。


刘邓(子恢)李江酉


11月4日,觉察到共军行动的蒋介石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徐州部署“徐蚌会战”。在会议上,受粟裕的战役意图隐蔽行动影响,徐州“剿总”各个兵团司令官都说自己防区当面发现共军重兵集结,遂判断华东野战军部队将由鲁西南南下,而不会在徐州以东发动攻势,顾祝同因而决定放弃海州、连云港,固守徐州,集结兵力于津浦路徐蚌段,作攻势防御,并计划于6日开始按此计划调整部署;

11月5日,国民党军开始徐蚌会战;

11月6日,海州之国民党第44军撤离,而隐蔽在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的共产党员何基沣、张克侠在发动起义上“要求更趋积极”;粟裕根据敌情变化,决定提前发起战役; 当日戌时,粟裕一面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并告邓小平、陈毅、华东局,一面签发《关于全歼黄百韬兵团的政治动员令》,下令部队立即执行,华野16个纵队分路南下,淮海战役开始; 同日,蒋介石又调华中“剿总”所属之黄维第12兵团至太和、阜阳地区,相机东援;

11月7日,中央军委复电粟裕,指示:“完全同意鱼(6日)戌电所述攻击部署,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
当日,华野进占海州、连云港,并攻击万年闸的蒋59军; 同日,粟裕发报给军委:“建议中野主力出击徐蚌段,断敌退路,使邱李不能南撤;华野歼灭黄伯韬后,协同中野攻击徐蚌,孤立徐州;下一步或歼黄维,或歼孙元良,或夺徐州”;军委复示:“黄伯韬被歼后,徐州之敌可能撤至蚌埠以南;如敌不撤,可包围徐州之敌,先歼黄维或孙元良”;

11月8日,粟裕发报给军委并:“估计蒋军有两种可能:不撤回江南或撤回江南,建议如能负担,应将徐州之地抑留于徐州周围,或先歼徐州敌,或先歼黄维或孙元良”;军委复示:“估计及部署很好”; 当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77军和59军起义,华野立即南渡运河;

11月9日,军委指示:“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全力保证供给”(“小淮海”演变成“大淮海”);
同日,刘伯承从豫西来到柘城与陈邓会合; 当日9时,粟裕再次发报给军委及陈邓,建议陈邓“即令豫皖苏军区将徐蚌铁道截断,以阻延敌人南撤”;

11月10日,中央军委连发三电,皆以“至要至盼”作为结语,指令陈邓集中中野4个纵队攻取宿县,控制徐蚌段铁路,切断徐敌南撤通路,并指令华野以勇猛神速手段歼灭李弥兵团,切断黄百韬兵团西撤通路。当日,华野切断黄伯韬兵团退路;
同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并决定:派爱将杜聿明连夜赶赴徐州就任“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指令黄百韬“固守待援”,指令邱清泉、李弥两兵团迅速东进,以及确山地区的黄维兵团立即开向徐州增援;

11月11日,华野将黄伯韬兵团完全包围于碾庄地区;粟裕以6个纵队歼灭黄百韬兵团为主要作战目标,同时以7个纵队阻击徐州东援国民党军,争取在阻援打援中歼灭一部分援军。军委指示第二阶段歼灭邱李兵团,夺取徐州;

11月12日,华野开始对黄伯韬兵团猛攻;同日,杜聿明奉蒋介石之命抵达徐州,当晚令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主力,计划从13日起沿陇海路南北两侧向东攻击前进,以解救黄百韬兵团之围;

11月14日,华野6个主攻纵队开会调整作战方式为近迫作业,重新开始攻击黄伯韬兵团; 此时,中野继续阻击黄维兵团,刘陈邓提出:“黄维兵团远道而来非常疲惫,又远离后方,兵力也只有12个师,中野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之”;

11月15日,中野攻克宿县,切断徐州之敌南撤通道。华野、中野形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当日,军委指示“究竟第二阶段先歼灭哪一部,应等黄伯韬被歼灭后视敌位置等情况决定”;

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

11月18日,邱李兵团收缩至大许家,并未积极东援黄伯韬;

11月19日,刘陈邓建议华野一部钳制徐州之敌,一部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并协同中野歼灭黄维; 当日晚7时,军委指示华野抽出兵力对付李延年;

11月20日,粟裕复电同意,派8个纵队钳制徐州之敌(1、3、4、8、9、12、鲁中南、两广),5个纵队(2、6、10、11、13)位于宿县、西寺坡地区,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的增援,并派2个纵队(7,特纵)南下协同中野合围黄维;
同日华野攻占碾庄;

11月21日,军委指示华野下一步主要歼灭李延年;

11月22日,华野全歼黄伯韬兵团;刘、陈、邓将中野司令部移到临渔集以东的小李家村,并同粟裕的华野司令部进行了电话联系,以了解粟裕解决黄伯韬兵团采用的是什么办法。此时邓小平认为陈赓搞近迫作业的攻击办法速度太慢,而陈赓觉得他乱指挥,挂了他的电话,于是刘伯承、陈毅决定打电话问粟裕的办法。粟裕回答采用的是近迫作业的办法,刘伯承便让陈赓继续用紧迫作业的办法来进攻黄维兵团。于是邓小平发火了:中野就是打光了也要打。

11月23日,早上,刘陈邓发报给军委和华野:“中野全力对付黄维,华野全力歼灭李延年、刘汝明,然后视情况决定下一步行动”; 同日中野和华野7个纵队阻击黄维兵团;刘陈邓又发报:“歼灭黄维之机甚好;建议华野阻击李刘兵团,并派至少4个纵队协同中野歼灭黄维”; 当日,毛泽东致电淮海前线粟裕等指挥员并告华东局、中原局等,指出“歼灭黄伯韬并孤立徐州之敌”,“这是一个伟大胜利”,并说:“在战役发起前,我们已估计到第一阶段可能消灭敌人18个师,但对隔断徐蚌,使徐敌完全孤立这一点,那时我们尚不敢作这种估计”;

11月24日,军委复示刘陈邓:“完全同意先打黄维”;

11月25日,中野(1,2,3,6,11纵)和华野(7,特纵炮兵一部)共7个纵队将黄维兵团12万人包围于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 当日,刘陈邓电告军委:“(一)我昨晚出击及正面顽强抵抗,结果黄维全线动摇,刘峙令其向东南突围,刻敌已将浍河以北主力全部退过南岸,其突围未逞,其全部在南坪集东岸二十里地区被我合围,极为混乱,正激战中,估计三天可解决战斗。

(二)我已令韦吉二纵至蕲县集、湖沟集以南参加歼敌。(三)望粟陈张唐即布置歼李延年作战”,邓力主三天拿下黄维兵团;

11月26日,黄维计划以四个师齐头并进向东南突围。110师师长廖运周(地下党)主动要求带头突围,获批准;

11月27日,蒋军黄维兵团开始突围,110师2个团在廖运周率领下走在突围部队的最前面,顺利起义,后面3个师被迅速合拢缺口的解放军预付火力大量杀伤,突围失败; 当日,军委指示粟裕:“引李延年上前,求歼其一部”;粟裕及时进行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华野作战与部队情况的总结,并与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联名致电上报中央军委; 同日,刘陈邓发报给军委并粟陈张:“(一)迄此刻止,我军已将黄维兵团压缩在双堆集附近十余村庄,沿途进攻已有俘获。廖运周(85军110师师长)率部今晨在战场起义(三天内不公布)。现猬集于双堆集之十八军军部等部,已局部有向我投降者,全战斗至迟明日可解决。

(二)已告粟陈张,立即开始歼击李延年、刘汝明的部署。我们已直接通知苏十一纵、七纵归还韦吉建制。并就近命令七纵今(二十七)夜向固镇、蚌埠间急进,已截断固镇以北敌人的归路,并通知韦吉令六纵由湖沟集向固镇攻击前进。此后七纵、苏十一纵(王张十一纵除外)即归粟陈张指挥。关于围歼李刘即由粟陈张负责处理。(三)中野各纵(包括王张十一纵)于明天完全解决黄敌后,须要相当时日处理战后事宜,今后战略方向请中央决告”,乐观估计最迟次日解决黄维;

11月28日,军委指示粟裕:“歼灭李刘一部之后,渡淮南进,截断津浦线,合围并夺取蚌埠。”; 同日,蒋决定放弃徐州作战略撤退;黄维18军3个主力团向小马店强攻,被中野6纵17旅拼死打退;

11月29日,军委取消28日命令;黄维兵团突围无望,转入防御;

11月30日,徐州杜聿明率3个兵团30万人向西撤离,华野11个纵队开始多路追击; 同日,华野13纵成为攻击黄维的总预备队,中野2纵、华野6纵和豫皖苏军区5个团阻击李刘兵团,华野3个纵队(2,10,11)作为总预备队,集结于宿县,防止徐州蒋军可能的东西逃窜;

12月1日,粟裕派华野渤海纵队解放徐州;

12月2日,华野在永城的孟集、大回村等地兜住了杜聿明集团,并发起猛攻;

12月3日,杜聿明集团改向濉溪口方向前进,企图解救黄维兵团; 当日,中野发起对黄维兵团攻击;
同日,军委复电粟裕,指出:“关于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总结报告甚好,望本此精神继续指导追歼徐州逃敌的当前战役,期获全胜” ;

12月4日,华野将杜聿明集团合围于陈官庄、李石林、青龙集等纵横不到20里的狭小地区内

12月5日,刘陈邓命令中野3个纵队和1个旅(4,9,10,豫皖苏独立旅)组成东集团为主攻,中野1纵、3纵和华野13纵组成西集团,中野6纵、华野7纵和陕南12旅组成南集团,华野炮纵火力配合东、南集团,华野鲁中南纵队为预备队,定于次日下午四点半开始总攻黄维;

12月6日,华野全歼向西南突围的孙元良兵团; 同日,中野6个纵队华野3个纵队对黄维发起总攻;

12月10日,粟裕发报给军委并中野,建议华野再抽出兵力协同中野先歼灭黄维,经同意后派参谋长陈士榘率3纵和11纵去支援中野;

12月13日,陈士榘统一指挥南集团并担任主攻,中野6个纵队(1,3,4,6,9,10)和华野5个纵队(3,7,11,13,炮纵)开始猛攻黄维兵团;

12月15日,黄维兵团12万人被全歼;
此时,华野已全歼孙元良兵团,歼灭一半李弥兵团,歼灭三分之一邱清泉兵团;

12月16日,为配合平津战役作战,遵照军委指示,华野全军转入战场休整,并开始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邱李兵团)展开强大的阵前政治攻势;

12月17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中野刘、陈、邓到华野司令部萧县蔡洼村,同粟裕、谭震林会合。总前委全体成员第一次集合开会讨论渡江作战问题,并合影;

12月19日,刘伯承、陈毅奉命去西柏坡向中央汇报渡江战役问题;

1949年1月3日,邓向军委发报,总结并检讨围歼黄维兵团过程中对发展为大仗估计不足等问题;

1月5日,华野对杜聿明集团的政治攻势结束,共瓦解敌军10万余人;
1月6日,华野对杜聿明集团残敌发起总攻;
1月10日,华野全歼杜聿明集团残敌。淮海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数据:蒋军1个剿总、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伤亡13.4万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