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宇太:草庐拾遗之三十八 [复制链接]

1#
                                                         宇太:草庐拾遗之三十八

1、我很喜欢听吴汝俊的京胡演奏,为什呢?他除了演奏技艺精湛细腻以外,还融入了演唱者或所扮演角色的剧情情感,实际上是恰如其分的融入了具有普世意义上的普遍人性情感,看起来他是在拉京胡,其实他是在为不同的剧中人命运抒发情感,并以拉京胡的演奏方式对听众如泣如诉,当角色命运到了关键点的时候,他所操纵的京胡节奏与音色,便掀起了起伏跌宕的心灵动荡,使你不得不被卷入某种情感或曰某种情绪的波涛。纯粹的艺术是注定要打动人心的,并将人心引入升华了的美妙的人性境界。否则,何谈艺术家?其实,中国的许多“家”大多都带有“傻逼”特色,他们早已被所谓专业逼进了人性的死胡同,沦落为一种任何阶级的政客都可任意取用的工具,尽管他们拥有很优厚的待遇,但他们终究对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真谛在哪里,却一直处于似是而非的朦胧状态或半朦胧状态。包括居住在中南海里的貌似高级的华贵人种,同样被表层利益卷进了高贵的愚昧或半愚昧状态,他们最需要的人性启蒙教育,并不是中央党校或中国社会科学院里那些学人皆可为之的常规专家,而是人民中的人民、百姓中的百姓宇太。因为那些人自身就是一具华丽的肉体机器,并不具备或曰不完全具备人性的全面素质,连文化就是人化的基本道理还不懂。很多人会以为这样讲话未免太狂妄了,其实一点儿也不,因为同是“天”的概念,井底之蛙和雄鹰对“天”的解读会完全不同。否则,主席“鲲鹏展翅,九万里,背负青天朝下看”,就纯属胡说八道了。

2、只要不直接碍着自己,中国人是注定要当看客的,本来就有此等传统或恶习,在当今尔虞我诈正不压邪的乱世中,家长或亲人仍要免不了加强自私自利式的安全教育,尽力不让管闲事。其实哪里有闲事?从全社会角度看,没有闲事,都是正事。有事了都参与是一种效果,都当看客,则定是另一种效果。鲁迅描绘中国看客可谓一绝,其中在《彷徨》之《示众》里这样写道:“……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这胖子过于横阔,占了两人的地位,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 于是他背后的人们须竭力伸长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舻鱼。”鲁迅笔下的看客,是冷漠麻木近似于痴呆的传统意义上的看客,现在的看客,可是开化了许多,因为改革了,思想早已解放了,所以行为上也狡黠诡异多了,很是表现出现代化了的看客新水平。你要是发动某君去造反,便是他妻子不骂你,他父母也定会骂你,甚至揍你。也是,干革命开工资麽?他要是死了,全家又怎么活呢?生计问题怎么解决呢?中国穷人基本都被绑定在生存的战车上,实在也是动弹不得。所以,遇事当看客也就成了不二选择。

3、方才在小区里与离退人员或买断下岗人员戏耍了一回,与两个颇有几分气质人打得火热,打乒乓便打乒乓,打台球便打台球,下象棋便下象棋,彼此谁也不知来路或姓氏名谁,虽然,混的却也恰似临时哥们。虽然夸俺“干啥都行”,却也并不有丝毫自豪感,因为在弹丸之地,“干啥都行”的实在没啥,要是在大范围内,“干啥都行”才算是了得。虽然是玩儿,玩得太好了也是不免要孤独的,你老是赢,就没人愿意跟你玩儿了,人老了是要返老还童的,老小孩儿嘛,所以极在乎输赢,有时还争执得面红耳赤,赌气时会把象棋子摔得地动山摇,有的老家伙们,幼稚的煞是可爱。人都有好胜心,都渴望自己最棒,其实这是好心态,但由此也易激发妒忌心理,总不免要恨比自己更棒的人,莫名其妙地疏远比自己更棒的人,以为与此类人在一起显不出自己。其实,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的,既生瑜,何生亮?有了庞涓,何必再有孙膑?孔夫子讲学名噪天下,何必再来个少正卯增添比较?没有邓亚萍,乔红注定平步青云;没有郭跃华,蔡振华亦能独领风骚;此天道使然,非人怨所能止也,又何必在乎?

4、利用别人是普遍的,举荐别人是罕见的,没有人愿意增添强大的竞争对手,只能利用势力,采取打麻将策略,吃上家压下家,自己和了才算胜利。仔细观察,一切都受制于潜藏着的利益。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决定,西方人在利益问题上比较明显,中国人在利益问题上则更趋于隐蔽。

5、人人都想显示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必然的,也是好事,但有两条需要提出来:一个是你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从哪儿体现,如果不是从捍卫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个基础上体现,那就注定要失去存在的最高价值和意义。你可以成大名,并为大量世俗世故势力的三流粉丝所鼓吹,但于人民大众而言,却绝无最实在的意义。再一个是体现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和方式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如果你吹捧薄熙来是为了他上台你就当部长,或者是吃了人家好处才讲话,就具有了收买性质,因此,你即便披着左翼红袍出面讲话,也照例算不得高尚。

6、一般说来,人之出息主要凭两条,一是水平高,二是人缘儿好。水平高和人缘儿好谁更重要?通常说来,人缘儿好比水平高更重要,所以中国人在人缘儿好上下的功夫,往往比在水平高上下的功夫更大。比如大学里,人缘儿好的往往比水平高的更容易当系主任或院长,你水平再高,一旦被置于属下,命运与前程就被动了。但到了关键时刻,人缘儿好就必须也只能让位于水平高了,比如遵义会议,为什么一直被打压的毛泽东又出来了?说别的都没有说服力,主要是因为在生死攸关时刻,不讲水平不行了,不把这个真领袖请出来不行了。倘若不是这样的关键期,毛泽东还是出不来的,还是要被打压掉的。

7、包装文化的流行,扩大并延长了本来就“伪而不真,虚而不实”的国人人品。我近日到许多农村家里去,冰箱彩电甚至车都有,可就是炉灶不改造,明显重面子轻里子,很是不舒服。一个农妇,一天做三顿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要做大约一千多顿饭,把炉灶改造好,得减轻多少脏活儿累活儿?实在是等于改变了一个农妇的命运。可在农村,这种解放人的理念仍然不够,有钱一定要先花在面儿上,只重视他人观感却忽略家里人的生存实际,实在是不咋的,违背人道基础原则嘛。

8、说到袁世凯复辟帝制,杨度就脱离不了干系,因为他顺应了袁世凯的复辟野心,几乎一度成为袁氏门下首席谋士,到底袁世凯会不会搞真正意义上的立宪?我想他心里也并不一定有底。他在呈送《君宪救国论》中曾讲,“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由此深得袁世凯赞许,称之为“至理名言”。其实袁世凯看中的是“专制之权”而绝非“立宪之业”。袁世凯由此对杨度恩宠有加,并亲自赐匾题字,称他为“旷代逸才”。可洪宪帝制一出台,便遭到全国上下的唾骂声讨,他先前的好友梁启超称其为“下贱无耻、蠕蠕而动的嬖人”,在他家乡也被骂为汉奸,杨度由此名誉大大跌价。

杨度拿过秀才,参与过公车上书,当过满清四品。和康有为、梁启超、黄兴是好友,跟汪精卫、蔡锷、齐白石是同学,赞同过孙中山共和,北伐时曾说毛泽东能得天下,救过李大钊,是杜月笙的师爷,入过佛门和国民党,最终由潘汉年介绍,伍豪(周恩来)批准,秘密入党,他是一名颇具政治素质的文人。

在我看来,辛亥革命时期思维最敏锐的就是奇才杨度,他连孙中山都不尿,却尿了袁世凯,极力怂恿袁世凯称帝,还是多少有些势力眼,良禽择木而栖,对不对?对。可老袁是个什么木?朽木。遗憾,聪明绝顶的杨度没看到这一条,完全被袁氏的表层势力遮住了双眼,没有认清历史潮流的本质所在,这就又把自已的聪明埋葬到属于小聪明的坟地里去了。

惜哉杨度,悲哉杨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