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宗教信仰在中国呈燎原之势 [复制链接]

1#
按:看看目前打着马列主义旗号、披着社会主义外衣、戴着共产党桂冠的特色党是如何“代思想文化发展方向”的吧!他们背叛马克思主义、否定阶级斗争,通过发展私有制,培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大其阶级基础,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名利主义、奴隶主义和各种特权思想对青年少年人进行愚民教育,抽象地解释权利和义务,用超阶级的思想文化麻醉人,致使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思想文化像洪水一样在中国广大城乡到处泛滥。因为城乡人民群众的思想越混淆,精神越空虚,文化越贫乏,对他们的法西斯越有利。在资产阶级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下,很人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追求,他们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和精神痛苦,既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又找不到出路,不是选择跳楼自杀,就是皈依宗教,成为各种腐朽思想的继承者和牺牲品。特色党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请看来自联合早报网站的一则通讯:宗教信仰在中国呈燎原之势。资产阶级新媒体虽然报导这一现象,但是我们则不能从指望他们从根本上揭示这种现象的本质——资产阶级对广大人民群众压迫、剥削和奴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宗教信仰在中国呈燎原之势
(2013-01-15)

联合早报报导
● 孟丹丹
随着中国社会逐步呈现开放与多元,民众个人在信仰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各地,拥挤的教堂、香火缭绕的寺庙、跪满虔诚信徒的清真寺,不同地域的祭祖、祭孔大典,以及汶川大地震中忙碌的宗教慈善团体、志愿者的身影,显示与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宗教信仰已呈燎原之势。
孟丹丹 北京

  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极大改善了民众的物质生活,但许多人失落、焦虑和精神无处皈依的困惑也接踵而至。在精神、理想匮乏的当今社会,是饮啜心灵鸡汤,实践身心灵体验,还是在宗教信仰中寻求灵魂归宿?中国民众有着不同的探寻路径。
  33岁的北京科研人员魏金莹三年前开始涉足“身心灵”书籍及相关的课程培训。因专业学习、谋生的职业无法与个人兴趣相统一,郁闷的她希望借此找到心灵的出路。她对本报说:“当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经过“打坐、冥想、意象对话”等一系列自我疗法后,魏金莹感受到“重获平常心,容易活在当下”,“尤其工作状态不好、心情糟糕时,身体、心灵一体的修炼让人轻松快乐。”
  如今,象魏金莹这样进行身体、心灵一体修炼的人在北京等大城市越来越多。起源于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由台湾引进大陆的“身心灵”概念已成为忙碌的中国现代都市人用来解压、充实内心的一种途径。
  除了“身心灵”外,被称为“文化超女”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其烹制的“心灵鸡汤”,对于不少急需找寻心灵慰藉的民众来说也非常受用。当然,这种以快餐形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也一些争议。
  在“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时代已经远去,不仅“身心灵”、“心灵鸡汤”成为中国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宗教信仰是更多中国人的选择。
宗教信仰在民间早已兴起
虽然无神论仍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教育思想,但宗教信仰在民间的传播早已悄然兴起。
  29岁的北京高校博士生许建九年前皈依基督教。每个周日去教会聚会、祷告、交流读经心得已成为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在受访时说,自己虽非出自信教家庭,但父母长辈对超自然力量的认同让自己在宗教皈依时没有太多的挣扎。
  许建说,信仰让自己“心中充满希望”,并且“在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时,不再被个人狭隘的想法、繁杂的琐事困扰,做事也更有效率,心中有种保障和安全感。”
  信仰带来对人生和现实的积极态度,或许是很多人与许建一样选择成为信众的理由。
 随着中国社会逐步呈现开放与多元,民众个人在信仰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各地,拥挤的教堂、香火缭绕的寺庙、跪满虔诚信徒的清真寺,不同地域的祭祖、祭孔大典,以及汶川大地震中忙碌的宗教慈善团体、志愿者的身影,显示与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宗教信仰已呈燎原之势。
  以北京基督教堂为例,由于信教人数近年骤增,虽然大型基督教堂已有21处,但仍无法满足信众的礼拜需求。不少教堂不得不在主堂外另增设副堂。据了解,北京近年平均每年新增受洗人数约5000人,目前共有7万多人受过洗礼,这还不包括许多家庭教会的新增成员。
  中国共计约有5万5000多座教堂和聚会点,七成为新建。即使按最保守的2000万信徒计算,这个数字已比1949年中共建国初期70多万教徒多出近30倍。
  与西方的基督教相比,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社会影响最为普及深远的佛教,是近30年来恢复最为迅速的宗教。据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2010年公布的调查数据,佛教信仰者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约为18%。另外,认同信仰佛教的人数达到1.85亿。
 不仅宗教信仰人数在增多,信仰人群也愈来愈年轻化,知识化。像许建一样有高学历的年轻信徒在中国信教人群中并不少见。
据了解,北大、清华、复旦等中国知名高校学生中都有基督信徒的团契(fellowship或communion,指基督教特定聚会)。
  2010年中国宗教蓝皮书也指出,中国基督徒开始信教的年龄,并非如许多人认为的是在其进入老年之后。相反,有将近半数(占基督徒总数的44.4%)的基督徒开始信教的年龄是在35至54岁之间。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金泽研究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在信教群体中,不仅有高学历人群,各个阶层都存在信教人群。而信教人群文化水平的提升是因为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都有提高,尤其是中国青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老一辈。“即使从历史上看,高级知识分子、高僧大德重视宗教的先例也是不绝于史。”
  对于目前宗教呈现的繁荣现象, 金泽认为:“一方面因为财富多了,宗教投入也相应增多,带来了宗教的繁荣”。
 “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大量的人口流动超出以往任何时代,同时,中国的城镇化以及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交往、分工、协作、依靠越来越紧密,但同时,作为个人,由于传统家族式的交往方式逐渐消失,从传统家族走出来的个人需要在新的环境中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而宗教信仰成为一些人必要的精神生活。”
最后编辑藏森淼 最后编辑于 2013-01-15 16:47:59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