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并非走“后门”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并非走“后门”的故事


沙海之舟


当年,刚开始返城的知青,多是干部子弟。文革中,一些老干部被打倒,成了“走资派”,他们的子弟便和工人子弟一块下乡了。有的在乡下表现得立场十分坚定,他们中间有的甚至哭天抹泪地要和“走资派”的老子划清界限。

我们那一批下乡的知青中有位老红军的子弟,姓啥就不说了。因为乡下艰苦,有些人探家之后借口有病就不回来了。那位老红军的子弟就是其中的一个。不久,听人说一位部队上的人专门来要这位老红军子弟的档案。当时还没有返城的先例,据上边的人说部队上的人被卷了面子,老红军子弟的档案愣是没拿到。不久,听说那位老红军子弟早就到部队当兵去了。知青们私下议论,有个老红军的爹还是好啊,“空中飞人”(指没有档案)也能当兵。后来,回城探亲时见到那位老红军的子弟,一身军装,很是神气。还有一位老干部也就是“走资派”的儿子,他的父亲“解放”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托老战友想方设法将他的儿子办了返城。

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的时候,能当上工农兵学员的也多是干部子弟。一所大学里曾经有批工农兵学员,凡是部队的学员,父亲不是军长就是师长再不就是什么司令。有位女学员是一位军长的女儿,她刚进大学校门的时候,连衣服都不会洗,说那是保姆干的活儿。

知青大批返城之后,“走资派”的子弟当工人的很少,即使有的当几天工人,也不过是镀镀金,后来也都“跳槽”走了。他们中间,出国留学的也不在少数。

下海经商那会儿,有许多干部子弟成立的“皮包公司”,他们靠着父辈的关系,一些人发了大财。如今,事业有成,不是“老总”就是董事长,更是财大气粗了。
最后编辑沙海之舟 最后编辑于 2013-04-16 02:57:36
分享 转发
TOP
2#

江青抓走后门,是抓对了。但提法不能这么说,应该是打击资产阶级的特权思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