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913事件历史逻辑分析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当年文革时期毛主席提出了三要三不要,而这个三要三不要的第一条就是:要光明正大,不要阴谋诡计。
经历现在中国30多年改开资本主义的社会实践的人们,应更加重视新中国27年和文革十年的历史事实。
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用唯物历史观与唯物辨证观解读这个历史事实也是客观存在。
毛主席提出的“要光明正大,不要阴谋诡计。”,这句话讲给哪些人?这些人当然包括我友敌,但这个敌人在哪里?他们是谁?他们又如何在搞着什么阴谋诡计?他们搞阴谋诡计的目的是什么?
以上这些疑问,对经历现在中国30多年改开资本主义的社会实践的人们,并且这些人们中有更多人在用唯物历史观与唯物辨证观解读这些历史,答案就昭然于这些人心中了。
生活在现在这个颠倒世界里,就是要彻底把这个颠倒世界的一切给颠倒过来。
分享 转发
TOP
2#

毛主席在上世纪新中国文革时期(913事件结束后,在反击周邓翻案风前)说过:“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内,有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个客观事实存在,而其在经济基础上表现为资产阶级法权(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在法律上表现),其在上层建筑上表现为国家机关、工厂、农村、军队、外交、文化、科学研究等领域内领导权还掌握在(明和暗)的党内资产阶级手里。
所以毛主席这句话中最有启迪的是林彪后面的“一类”两个字,毛主席已经清楚告诉当时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革命战士们:敌人还在党内,同志们仍需努力革命到底。
而后毛主席逝世后的现在中国的“卫星(资本主义)上天,红旗(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落地”30多年资本主义事实,更加验证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未来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革命战士应时刻地吸取自己革命先辈们的血与火的经验与教训,秉承伟大的巴黎公社革命原则把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直到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那一天。
最后编辑青苔 最后编辑于 2013-12-27 12:08:04
TOP
3#

楼主转载的须菩提的博客文章,分析913事件确实是有独到见解。但其立场未必是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立场)。
舒云的博客是较早评周完人的,但其舒云立场是明显的资产阶级立场。
所以对一同一的历史事件(人物)或者现实事件(人物),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认识(结论)。
网友们可以参看日月之思和右而左的博客文章,他们揭示周完人的画皮还是下了很大工夫的。
经过现在中国的30多年改开资本主义的现实事实,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周完人派就是现在中国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的鼻祖。当年的文革毛主席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彻底革掉周完人派(党内资产阶级)及其国内外帮凶的命。但当时的劳动人民正如毛主席当年所说那样:觉悟不高,所以他们不自觉地干扰了毛主席的这个文革大战略目标,从而更验证了毛主席的科学预见:卫星(资产阶级)上天,红旗(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落地。
TOP
4#

恩格斯说过:“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而得到实现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偶然现象和表面的偶然现象都是如此。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如果您划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同经济发展的轴线接近于平行。


把恩格斯导师在《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于伦敦)》以上的这几句话,结合并联系到中国历史事实(周派人物)和现实事实(河蟹改开)中,就会发现上世纪的913后周的10个月整顿以及他亲自起草的10大报告和邓二次复出的《全党全国经济工作的总纲》,就是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即反映他们复辟阶级基础的共同利益意志的共同计划。
而作为无产阶级一方的张江等,却没有及时地制订出反映革命者们及其阶级基础的共同利益意志的纲领(即革命阶级的经济关系)来。张江等不自觉地背离了独立自主灵活地“敌打敌的,而我要打我的”的战略方针,从而疲命于在战术层面上不自觉地被动地与周派一决雌雄。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周派们的纲领(政治上要求)是他们的经济(要求)的反映。
而当时张江等人恰恰没有及时打出自己的纲领(政治上的要求)来反映他们阶级基础的经济要求。
最后编辑青苔 最后编辑于 2014-02-26 14:51:40
TOP
5#

在阶级斗争最为激烈的关键时刻,斗争的双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大阵营,也必然顺应着他们彼此的社会阶级基础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造”出个代表着自己阶级利益的代言人来。
恰恰在周恩来死了后,毛主席逝世前后的暂断时期,毛的昔日战友们中却没有一位有勇气、胆量和谋略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共呼吸共命运,这就是在应体现出当时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阶级利益(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缺失或不完全不完善---这个经济关系必然性的同时,而做为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的那些偶然性,并且对这经济关系必然所应作用。但是,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文革运动最前列的那些人物(毛张江等人们)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
从913事件后的周恩来主持的10个月整顿以及他亲自起草的10大报告和邓二次复出的《全党全国经济工作的总纲》等等一系列党内资产阶级(为复辟资本主义)所实施的充分反映他们社会阶级基础(利益)的经济关系,也必然决定其政治关系上的发展轨迹是:在周小平死后,会进入邓恩来时代。即使当年没有这个周小平、邓恩来的人物的出现,他们的社会阶级基础也会推出另一个人物来代替他们。
而现在任何从道德意义的批判他们这些党内资产阶级(周刘邓等),再入情入理也不能揭示出社会阶级斗争本身运动规律性来。在阶级斗争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决不饶恕一切敌人,但也决不相信眼泪而原谅自己。
最后编辑青苔 最后编辑于 2014-02-28 12:11:5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