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析毛泽东时代的生产方式及阶级关系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根据论坛讨论文字整理,以此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198周年]

浅析毛泽东时代的生产方式及阶级关系


一、毛泽东时代的阶级斗争是官僚者阶级与广大劳动者阶级之间的斗争

    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1962年就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客观分析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提出了在当时的社会依然存在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1965年他又提出“官僚主义者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是对立的两个阶级”,之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要解决这个矛盾的,由于种种原因,文化革命没有完成彻底炸碎旧的国家机器、彻底打倒官僚者阶级以及消灭官僚者阶级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的任务。之后发生了官僚者阶级全面复辟资本主义惨痛悲剧,在无产阶级再次起来革命前夕,总结毛泽东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重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官僚者阶级”是指毛泽东时代的各级干部,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体现“官僚者阶级”的阶级利益在党内的代表。那些跟着毛主席路线走的干部,其阶级身份同样也是“官僚者阶级”,这部分人在当时起着调和”官僚者阶级“与”广大劳动者阶级“矛盾的作用。但是,一遇时机(毛主席逝世),官僚者阶级的阶级本性就会充分地体现出来。这一点主席看得很清楚,关于对待文革,主席晚年说干部队伍”支持的不多,反对的不少“。“官僚者阶级”的总体表现,在毛主席逝世后发生一系列事件就得到明证。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阶级的存在是同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相联系的,阶级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社会分工的产物。那么,”官僚者阶级“和“广大劳动者阶级”同样也是毛泽东时代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那么当时生产方式又是什么呢?是遵循苏联(东欧)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本质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因此,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演变轨迹是完全相同的(文革试图阻断这种演变,文革并未完成其历史任务,但文革为未来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由国家资本主义演变为自由资本主义。
     那么,无产阶级专政下,劳动者要怎么搞生产呢?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说得很清楚了:
     马克思:“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
      恩格斯:"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两位导师表达观点是一致的,并且互为补充。马克思说的更详细一些。如果把恩格斯所说的“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与马克思说的产品“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对应起来,那么就可以把恩格斯说的这句话理解为“物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这样理解更精准。马克思所说产品的“物”的属性是指具有价值的商品的一切关系在货币(或资本)以“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物”包含了商品生产所衍生出的一切社会关系。
总之,两位导师为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的生产方式提出几个基本要素,首先是(1)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然后 (2)消灭商品生产变为产品生产 及(3)劳动者自觉地组织起来进行有计划地生产。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采取这种生产方式下,就可以彻底消灭“官僚者阶级“,从而完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二、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依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保留商品生产方式,必然保留商品生产方式所产生的阶级关系、生产关系及社会关系
     首先,在生产上的表现为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对立,马克思说:“商品是物化劳动。唯一不用于物化劳动的是非物化劳动,是还处在物化过程中的,作为主体的劳动。换句话说,物化劳动,即空间上存在的劳动,可以作为过去的劳动而同在时间上存在的劳动相对立。如果劳动必须作为在时间上存在的劳动,作为活劳动而存在,它就只能作为活的主体而存在。在这个主体上,劳动是作为能力,作为可能性而存在,从而只能作为工人而存在。”
     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矛盾如何矛盾运动,马克思又说:“活劳动的客观条件(物化劳动-注)对于主观存在的活劳动能力来说,表现为分离的、独立的价值,而活劳动能力对于客观条件来说,也表现为另一种价值(它不是作为价值,而是作为使用价值来同客观条件相区别)。这种分离一旦成为前提,生产过程只能新生产,再生产这种分离,而且在更大规模上再生产这种分离。”
而在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对立下进行的商品生产表现为一种价值的增殖过程,物化劳动就转变为资本。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资本与劳动力的矛盾关系。而在当时我们搞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及再生产)是不是一种价值的增殖过程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当时,资本表现为国家资本,其人格化为”官僚者阶级“,与之对立的是“广大劳动者阶级”。

    其次,商品生产所表现的价值规律需要自由市场和市场竞争得到体现。恩格斯说:“商品的价格对商品价值的不断背离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并通过这个条件,商品价值才能存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只有通过竞争的摆动以及同竞争一起的商品价格的摆动,才能得到贯彻,商品价值的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只有在这种情况才能成为现实”。
    而我们保留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同时由官僚者阶级制定价格并限制自由市场和市场竞争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劳动者阶级会自发地去寻找商品的价值,当时的黑市就突出的表现。当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不知道国家农副产品收购价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商品生产必然产生其相应的社会关系)?他们就会自发地去黑市交换,这样,黑市就逐步泛滥起来。黑市在当时就充当商品的价值发现的作用。当官僚者阶级严厉打击黑市,又会出现什么效果呢?这样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工人与农村社员之间以及各生产单位之间形成一道道无法调节的利益鸿沟,工人和农村社员之间联盟已被商品生产完全阻隔了。要打破这样鸿沟,有两条路,一条路继续革命,消灭商品生产变为产品生产,社会劳动者自觉地联合起来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另一条路,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第三,在商品生产方式下,资本购买劳动力和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同样需要通过市场和市场竞争来实现,无论资本形式是国家资本还是自由资本。一方面,资本不断寻求自身的不断增殖,需要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劳动力,并且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实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劳动力工资和福利待遇(劳动力价格)的不同差异,促使劳动者需要通过劳动力市场形成劳动者的自由流动。然而,当劳动力市场被官僚者阶级当作商品生产中“坏”的方面限制后,它必然以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资本方面看,在当时很多国营企业或国营农场向农村社员招聘临时工、合同工就是资本为降低生产成本购买廉价劳动力的行为。从劳动力方面看,我们看到当时社会上有人在招生、招工、招干、招兵、工作调动、知青回城等事关劳动力工资和福利待遇切身利益上,劳动者通过向官员请客送礼或出卖色相等各种交换手段搞“走后门”活动,这些“走后门”的劳动者在不觉地行使着劳动力市场的职能。从“走后门”现象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走后门”发生的密度越大、范围越宽,表明了通过有计划的商品生产形成的官僚者阶级的权力也越大。官僚者阶级的政治统治也越强。这样,官僚者阶级的全面复辟资本主义不但可能,而且成为了必然。

     第四,在当时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下,已经形成了国家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矛盾对立,也就是官僚者阶级与劳动者阶级的对立。生产的客观目的是为了国家资本的增值,工人领到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在这种矛盾对立下,生产过程是由两种对立的劳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劳动是物化为国家资本的劳动(劳动客观条件,如工具、厂房、原材料等),另一种劳动是工人的活劳动。工人是被外力(国家资本)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的自由地相互结合。就这种劳动结合体来说,生产活动是服务和服从于资本的意志,并受这种意志所支配。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工人就会感受到工人劳动加工材料不是自己材料,劳动工具不是自己的工具,工人的劳动只表现为材料和工具这些实体的附属品,并物化在不属于自己的资本中。资本与劳动力的矛盾对立在当时表现在工厂和农村合作社中,有部分工人和社员出工不出力,占“公家”便宜,利用工厂和农村合作工具加工私活等现象。代表国家资本的官僚者阶级一方,则试图通过生产管理中“管、卡、压”等手段对工人进行专政,同时搞“物质刺激、利润挂帅”等手段调动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如何彻底解决当时生产过程两种矛盾对立的劳动?一种方式是复辟到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在小生产方式下,劳动工具及材料是属于个人,因而劳动者与劳动工具之间对立就会消除。另一种方式进行共产主义革命,消灭商品生产方式,也就消灭国家资本,从而消灭了物化劳动,从而消灭官僚者阶级。社会中的一切生产条件(工具原料等)仅仅作为自由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完成劳动产品的手段而已。不幸的是,官僚者阶级处于他们的阶级本性,选择了后者,率先在农业生产领域复辟倒退为小生产方式,致使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到严重挫折。

     第五,在当时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下,代表国家资本的官僚者阶级控制着整个社会商品的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分配、物价及流通等所有环节,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劳动者阶级对官僚者阶级主导的生产活动有一定监督作用。但是,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没有改变,官僚者阶级自上而下的对生产活动中决定性作用是无法撼动的,他们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同样是牢固和稳定的,那些充实到新领导班子的造反派成员无形中成为新的官僚者阶级中的一份子。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由于官僚者阶级代表国家资本,行使者国家资本主导着整个社会生产活动,因此,在对商品占有和分配上必然保护官僚者阶级的利益,正像毛主席晚年所说的“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
    这里要强调的是毛主席说的官僚者阶级比“资本家还厉害”。我们知道,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们有“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已是司空见惯的事,甚至当时官僚者阶级占有的财产并不比自由资产阶级多,那么,毛主席怎么会说官僚者阶级“比资本家还厉害”呢?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是由于在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下,官僚者阶级不仅掌控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同时也控制着社会劳动力的流动,同时控制商品的物价,也完全控制着市场及商品的流通。因而官僚者阶级的政治权力比自由资产阶级大得多。所以主席说他们“比资本家还厉害”!。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从1965年起提出的“官僚者阶级”与“广大劳动者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抓住了当时社会阶级斗争的脉搏。

    第六,进一步考察当时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所产生的官僚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的矛盾。我们只需要把国家资本价值增殖过程中的关系表述为占有的过程,就会看清楚当时的所有权的关系。工人除了工资外的剩余劳动变为国家资本的剩余价值,这一点意味着:工人并不占有他(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这个产品对他来说表现为他人的财产。反过来说,他人的劳动表现为资本的财产,这种所有权的关系通过国家资本继承而长期保存,并随着生产规模扩张而扩大,它不会被行使国家资本权力的某些官员的调动、撤换、死亡或权力更迭而受到丝毫影响。这样,在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下,公有制必然变为官僚者阶级所有制,公有制事实上已名存实亡。
为了加深理解有计划商品生产方式下公有制必然已名存实亡,我这里再引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段话:“为了使这些物作为商品彼此发生关系,商品监护人必须作为有自己意志体现在这些物中的人彼此发生关系。因此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就是说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可见,他们必须承认对方是私有者。”,从马克思这段话可以看出,由于商品交换的双方必须拥有产品的占有权,双方才能进行交换,因此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及商品交换,必然存在私有制及私有观念。

    第七,在商品生产方式下,由官僚者阶级主导的“有计划”的生产依然是无计划的。
    我们知道,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工业资本家承担着生产上一起责任,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都随资本家的意。对每个资本家来说,社会需要仍是一个未知数。在资本主义社会,今天还不能充分供应的东西,明天可能供应的大大超过需要。尽管如此,商品总的来说转移到了需要的对象上了。这个矛盾是如何解决的呢?是市场竞争,通过市场竞争。对于品种上、数量上不合乎当前社会需要的商品,竞争使他们的价格落到劳动价值之下,通过这种拐弯的办法使资本家感到,他们或者生产了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或者商品本身虽然需要,但生产的数量已经超过需要。通过市场竞争,资本家就会主动去调节商品生产计划。
    那么保留商品生产,由官僚者阶级统一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并掌控商品价格、流通和分配的所有环节,是不是能够为满足社会中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官僚者阶级在制定生产计划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资本意志驱使,去选择对资本发展最有利的生产计划。建国初毛主席批评苏联搞社会主义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严重短缺的状况,就说明了这一点。苏联为什么会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呢?这是因为发展重工业可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从加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种重点发展重工业必然与当时社会实际需要产生矛盾冲突。国家资本制定生产计划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还表现在官僚者阶级在做生产计划时无法考虑社会中不同劳动者对消费品的品种、风格及质地等产品特性的个性化需要,由于当时限制市场竞争,无法通过市场去调节这种冲突。这也就是改革开放后资产阶级自由派常骂的当时的经济是消费品“短缺”的经济。
      由于当时社会存在着官僚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之间对立冲突,这种冲突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些企业工人不认真干活,造成这些企业完成不了国家要求的生产计划,让计划落了空。
      前面说过,由于当时采用的商品生产方式,劳动者阶级自发地寻找价值规律,这就造成了“黑市”屡禁不止,致使官僚者阶级在实施粮食和农副产品收购时受到“黑市”干扰,而无法按计划完成收购计划。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保留着商品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依然存在国家资本的有计划性与整个社会产品需要之间的矛盾,整个社会的生产依然是无计划的。而要消除这个矛盾,无产阶级就必须继续革命,在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前提下,消灭商品生产,变为物品的生产,生产由劳动者自由联合起来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均由自由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决定,也只有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才会是有计划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产阶级革命掌握政权后,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改造后,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依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必然产生新的阶级关系及阶级斗争,这就是官僚者阶级与广大劳动者阶级之间关系和斗争。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无产阶级专政无法得到巩固,官僚者阶级却不断壮大发展,转变为官僚者阶级专政,最终官僚者阶级会把他们的政治统治兑现为财产关系上的占有,这就是中国和苏东地区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要原因。
最后编辑大树 最后编辑于 2018-01-15 13:19:10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7/12/20 9:05:38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抗资产阶级搞共产主义革命是纲!
TOP
2#

由此看来,文化大革命的主要任务应该是:
1)打碎建国17年来的国家机器,以巴黎公社经验为蓝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消灭商品生产,从而消灭官僚者阶级。
最后编辑学生工 最后编辑于 2016-12-22 12:26:26
TOP
3#

作者第六点做一个补充:

《资本论》第102页,为了使这些物作为商品彼此发生关系,商品监护人必须作为有自己意志体现在这些物中的人彼此发生关系。因此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就是说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可见,他们必须承认对方是私有者。

从马克思这段话可以看出,由于商品交换的双方必须拥有产品的占有权,双方才能进行交换,因此商品交换存在的前提就是私有制。联系到当时的生产及交换方式,当时所进行的生产资料或产品的交换,都是由官僚者阶级主导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当时的所有制就是官僚者阶级所有制,而非社会共同占有制。
最后编辑锤子 最后编辑于 2016-09-22 16:51:10
TOP
4#

已楼上网友引述马克思资本论的这句话加入文章中了。
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抗资产阶级搞共产主义革命是纲!
TOP
5#

最近《红旗网》有文章批判无产阶级专政下消灭商品生产的观点,并引述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话加以佐证。那我点评一下【红色部分为点评】

来源:http://www.np494.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125highlight=liu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消灭商品生产,是有前提条件的。
【这个前提条件,当然只能无产阶级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

商品生产只有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劳动力作为商品出现于市场而资本家能够购买并在生产过程中加以剥削,就是说,只有存在雇佣劳动制度时,才是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产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而毛主席在1962年提出重新对当时中国进行阶级划分,根据当时的生产方式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当时工人领到的工资事实上就是劳动力价格的货币表现,而各级官僚充当了国家资本的代言人,所以说当时的阶级划分只能是以国家形式占有资本的资产阶级(官僚者阶级)和无产阶级(广大劳动者阶级)的 划分,以及两者之间的阶级斗争。主席提出重新对社会进行划分阶级意义重大!】

    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大峡谷,共产主义者就必须完成消灭商品生产的转变,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
【在资本主义并不发达的俄国(以及后来的中国)能不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大峡谷,马克思是这样说的:“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按照作者提法,马克思提出的这个观点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照此推论,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农奴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先发展封建生产、再搞资本主义生产,最后再搞共产主义的生产,也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喽!】

     这个问题,斯大林、毛主席已经做了清楚的、正确的论述:

    某些同志断定说,党在我国取得了政权井把生产资料收归国有以后,还保存商品生产,是作得不对的。他们认为,党在当时便应当消除商品生产,关于这点,他们引了恩格斯如下的话来作证明: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那未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随之消除。”(见《反杜林论》)
【建议作者引述革命导师论据要完整一些,恩格斯的原话是:"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作者把恩格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进行共产主义生产三个基本要素的及消灭商品生产的必要性一笔勾销了:
共产主义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是:首先是(1)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然后 (2)消灭商品生产变为产品生产 及(3)劳动者自觉地组织起来进行有计划地生产。三个要素一个也不能少,少了一个就不是共产主义生产。
这句话也明确地说明了消灭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如保留商品生产,物化劳动的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就不能消除。这样生产必然产生资本主义的生产。】

【难道马克思就没有提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消灭商品生产方式吗?我不得不引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句话::“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

  这些同志是大错特错了。【你不如说马克思恩格斯大错特错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恩格斯的这个公式吧。恩格斯的这个公式不能认为是十分明确的,因为其中没有指出,究竟是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还是只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即一切生产资料转归全民所有,还是仅仅一部分生产资料转归全民所有。这就是说,恩格斯的这个公式可以了解成这样,也可以了解成那样。
【恩格斯说“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马克思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当然是说这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由整个社会的全体劳动者所有,这有什么异议吗?如果在这个“社会”里,生产资料部分由社会劳动者全体占有,部分由个人或小团体占有,这个“社会”必然会存在商品生产和交换,恩格斯说的商品生产能消除吗?
问题焦点在于这个社会的规模有多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把共产主义生产实施的社会规模定义为整个人类系统,列宁提出了共产主义实践的社会系统可先放在一个资产阶级国家,然后向外输出革命。按照这个思路,在俄国率先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毛泽东把共产主义实践的社会体系放到了一个国家红色割据地区,创立江西的中华苏维埃政权,然后想外输出共产主义革命。】


  如果可以公有化的不是一切生产资料,而仅仅是一部分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有利条件又已经具备,那将怎么办呢,——无产阶级是否应该夺取政权,在夺取政权以后是否必须立即消灭商品生产呢?
【(1)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生产资料是以资本形式存在于社会的,是私有制。
(2)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就是要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完成后进行共产主义生产条件具备了,就可以进行共产主义生产了。至于实行共产主义生产的“社会”规模问题,列宁毛泽东对“社会”规模的理解和实践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共产主义生产的规模可以是一个国家范围,也可以是一个比国家更小区域,然后向外部输出这种生产方式。
(3)作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产阶级专政下要保留商品生产,而事实上保留商品生产就是保留私有制,保留了阶级,这和共产主义革命宗旨是违背的。列宁在革命成功后的一些做法只是巩固新生政权的一些过渡措施,这些措施绝不能成为共产主义革命原则和理论基础。】


  对于这个问题,列宁在关于“粮食税”的几篇著作以及有名的“合作运动计划”中,给了回答。

  列宁的回答可以简括如下:

  (甲)不要放过夺取政权的有利条件,无产阶级应该夺取政权,不要等待到资本主义使千百万中小个体生产者居民破产的时候;

  (乙)剥夺工业中的生产资料,并把它们转归全民所有;

  (丙)至于中小个体生产者,那就要逐渐地把他们联合到生产合作社中,即联合到大规模的农业企业、集体农庄中;

  (丁)以一切方法发展工业,为集体农庄建立大规模生产的现代技术基础,并且不要剥夺集体农庄,相反地,要加紧供给它们头等拖拉机和其他机器;

  (戊)为了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的经济结合,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商品生产(通过买卖的交换)这个为农民唯一可以接受的与城市进行经济联系的形式,并且要以全力展开苏维埃贸易,即国营贸易和合作社——集体农庄贸易,把所有一切资本家从商品流通中排挤出去。

  有人说,商品生产在任何条件下总还是要引导到而且一定会引导到资本主义。这是不对的。并非在任何时候,也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

             ——摘自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我们也有[这]样的人。

  我们现在还只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

  列宁的五条,我们都做了,并且建立了人民公社,以全力发展工业、农业和商业,列宁是要以全力发展商业,问题还是一个农民问题,必须谨[慎]小心。

  不要怕资本主义,因为不会再有资本主义。——摘自毛泽东195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最终与生产力有关,因此即使是完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了,某些地方仍要通过商品来交换。

      ----摘自毛泽东195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楼主是讨论苏联和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经验教训的,这个结论是经过楼主认真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和全面的资本主义复辟两个历史过程,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找到的。楼主没有否定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和毛泽东革命功绩,不然楼主也不会说“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会对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给予高度评价(文革为未来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提醒作者,你可以试图去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共产主义著作中找找有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下保留商品生产的论述?】
最后编辑锤子 最后编辑于 2017-08-17 12:22:18
TOP
6#

简单的商品生产及再生产,如果是生产和积累规模是不断扩大的,其物化的生产资料及货币就形成了资本:

马克思在谈资本存在的基础时说道,当交换价值不是简单的物化,而是物化了的并且独立化的这样的交换价值:它只是为了更新自己并从自己出发重新开始流通,才把自己提供给劳动,变成劳动的材料。因此这也不再像在流通中那样是单纯的相等即保持交换价值的同一性,而是自我增殖。这样:
物化在交换价值中的劳动把活劳动变成再生产自己的手段,而起初交换价值只不过表现为劳动产品(这里指简单商品交换--笔者)。
最后编辑锤子 最后编辑于 2017-09-20 16:21:00
TOP
7#

“官僚者阶级”是指毛泽东时代的各级干部,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体现“官僚者阶级”的阶级利益在党内的代表。那些跟着毛主席路线走的干部,其阶级身份同样也是“官僚者阶级”,这部分人在当时起着调和”官僚者阶级“与”广大劳动者阶级“矛盾的作用。但是,一遇时机(毛主席逝世),官僚者阶级的阶级本性就会充分地体现出来。这一点主席看得很清楚,关于对待文革,主席晚年说干部队伍”支持的不多,反对的不少“。“官僚者阶级”的总体表现,在毛主席逝世后发生一系列事件就得到明证。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阶级的存在是同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相联系的,阶级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社会分工的产物。那么,”官僚者阶级“和“广大劳动者阶级”同样也是毛泽东时代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那么当时生产方式又是什么呢?是遵循苏联(东欧)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本质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因此,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演变轨迹是完全相同的(文革试图阻断这种演变,文革并未完成其历史任务,但文革为未来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由国家资本主义演变为自由资本主义。

第一段分析得很深刻。作者使用了“官僚者阶级”这样的表述,而毛泽东用的是“官僚主义者阶级”的表述。作者的表述基于毛时代官员工资等级高于普通劳动者(其实,某些高级别工人的工资比普通官员高),毛泽东的表述把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并反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官员排除在外。这是应该明确的。

第二段是有问题的。计划经济方式未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尽管生产的东西还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俺觉得实现计划经济的方式是官僚方式,这才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根源。这其中包括计划不是劳动者广泛参与制定的结果,因而它成了显示官僚意志的存在。计划的执行也不是劳动者自由协作生产,而是靠法权构建的生产单位来生产的。

第一段抓住了用官僚方式构筑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颠覆的深层原因,第二段却脱离了官僚的危害,莫名其妙扯到计划经济上边去了。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TOP
8#

第一段分析得很深刻。作者使用了“官僚者阶级”这样的表述,而毛泽东用的是“官僚主义者阶级”的表述。作者的表述基于毛时代官员工资等级高于普通劳动者(其实,某些高级别工人的工资比普通官员高),毛泽东的表述把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并反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官员排除在外。这是应该明确的。
-----------------------------------------------------------------------
首先,搞八级工资制本身就是违背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按劳动量分配产品的原则,农村中基层干部和普通社员拿工分比较接近按劳分配原则,但这种分配方式与普鲁东提出劳动货币一致,“劳动货币”依然遭到了马克思无情的批判。
第二,我们看到,虽然干部和工人都拿工资,甚至有些基层干部拿的工资比高级技工拿的工资低。但是,两者在生产活动中角色和分工不同,干部行使的是国家资本职能或角色,工人行使者劳动力的职能或角色。因此把前者称为官僚者阶级(那个时代的资产阶级)和广大的劳动者阶级(那个时代的无产阶级)。毛主席通过文化大革命是希望干部队伍能为广大劳动者阶级服务,但是他们阶级身份和阶级地位决定他们不可能为广大劳动者阶级服务,因此干部中绝大部分是极力文革的,干部队伍的阶级本性在毛主席逝世后充分地展露出来。



第二段是有问题的。计划经济方式未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尽管生产的东西还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俺觉得实现计划经济的方式是官僚方式,这才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根源。这其中包括计划不是劳动者广泛参与制定的结果,因而它成了显示官僚意志的存在。计划的执行也不是劳动者自由协作生产,而是靠法权构建的生产单位来生产的。
-------------------------------------------------------------------------
有计划的生产当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有计划生产出的是商品,那么必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按照半退半就想法,在一个在商品生产方式下的社会里,工人们用民主决策进行有计划的生产。那么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每一个生产单位的产品需要卖出去才能进行积累和消费,这样社会中每一个生产单位之间关系成为利益对立关系和市场竞争关系,这种关系下,工人的民主决策必然首先考虑本单位利益,这样所谓计划经济必然被市场经济冲决。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有的单位效益好而不断壮大,有的生产单位必然效益不好而破产,两级分化快得很,破产后的企业工人只有变成新生的无产阶级,我们又回到了今天看到的资本主义。
你会说,无产阶级政权不允许企业破产,也不允许工厂雇佣打工者。但是,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各个单位成本及利润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各个生产单位分配上的差异也是存在着,政府只能用行政手段强制控制和调节这种差异,必然加大了政府及各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政府官员及各企业管理人员的权力也增大了。这样,官员及各企业管理人员必然主导了社会商品生产及产品分配,也就是说,这些人通过控制商品流通从而控制劳动者的劳动,他们必然成为了新生的资产阶级---官僚者阶级。他们是掌握物化劳动和积累物化劳动的一方,即国家资本的一方,而普通劳动者就成为劳动力一方。
也就是说,只要你在这个社会中实行统一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必然产生出官僚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
毛泽东时代最流行的一个说法“三兼顾”,即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的关系。我要问为什么会出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的利益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呢?我思考的最终答案是: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国家要合作社按统购价收购合作社的粮食,他们的关系就成为对立关系,在市场环境下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进行调节,如果国家统一定价,没有市场调节,双方都觉得吃亏了。集体和个人关系同样如此,队干部把这个集体企业的粮食这么“低”的价格卖给国家,不是明摆着让我们的工分缩水吗?我还是磨洋工或搞其他副业吧。政治挂帅一段时期能起作用,政治挂帅不是为了政治挂帅而政治挂帅,而是动员群众去消灭阶级存在的基础---商品生产方式,不消灭商品生产,那么商品生产所引起的利益鸿沟你怎么也无法抹平,人们的私有观念永远也无法消除。所以说,商品和商品交换是阻隔在劳动者自由地联合起来进行共产主义生产的最大鸿沟。



第一段抓住了用官僚方式构筑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颠覆的深层原因,第二段却脱离了官僚的危害,莫名其妙扯到计划经济上边去了。
--------------------------------------------------------------------------------------
见上,官僚者阶级与社会中实行统一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最后编辑锤子 最后编辑于 2017-11-15 00:30:20
TOP
9#

回复 8楼锤子的帖子

从历史的角度看,“官僚者阶级”表述要准确一些,但毛的表述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他看来,用官僚方式建立国家,不过是为了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并给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一个喘气的机会。用官僚方式建立国家机器,难道不是使用的旧的国家机器吗?作为共产主义者不会没有这点觉悟吧?因此,他认为有这种觉悟的共产党干部是不会捍卫官僚系统的。而他的团队中,有大量民主革命派,这些人正在变成捍卫官僚体系的力量。这就是他用“官僚主义者”来表述的原因。这是俺的猜测。

计划经济恐怕不是你说的那样。一个企业生产多少,由国家计划确定,不由市场决定。企业也没有自负盈亏之说,账上没钱了,银行借贷,下次国家多安排一些产量让你补回来。至少,俺上班时是这样的。

不管怎么说,社会主义的被颠覆,主要原因是官僚阶级作用的结果,中国和苏联都一样。毛时代是有一定的商品经济,但主要还是票证经济多一些。票证经济被官僚们解释成经济不发达的表现,而不是按需分配的一种形式。周恩来就曾经嘲笑过湖北代表,“布票带来了没有?”
TOP
10#

从历史的角度看,“官僚者阶级”表述要准确一些,但毛的表述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他看来,用官僚方式建立国家,不过是为了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并给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一个喘气的机会。用官僚方式建立国家机器,难道不是使用的旧的国家机器吗?作为共产主义者不会没有这点觉悟吧?因此,他认为有这种觉悟的共产党干部是不会捍卫官僚系统的。而他的团队中,有大量民主革命派,这些人正在变成捍卫官僚体系的力量。这就是他用“官僚主义者”来表述的原因。这是俺的猜测。
------------------------------------------------
不要把这些战争年代过来的老龟命高看了,封元帅、封将军的时候那可是挣得头破血流的,进城就换老婆是“新常态“。



计划经济恐怕不是你说的那样。一个企业生产多少,由国家计划确定,不由市场决定。企业也没有自负盈亏之说,账上没钱了,银行借贷,下次国家多安排一些产量让你补回来。至少,俺上班时是这样的。
--------------------------------------------------
上个回帖中,我的问题是“按照半退半就想法,在一个在商品生产方式下的社会里,工人们用民主决策进行有计划的生产。那么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最后导出必然出现官僚者阶级情况。在官僚者阶级主导下,你说情况当然是司空见惯。但在当时(70年代中期),各个企业之间收入和福利是不同的。在我所在城市,分为四等人。一等人:是中央直属的计划单列的生产单位的人,他们的福利待遇最高,住房条件最好。二等人:省市级全民所有制单位的人,他们的福利待遇次之。三等人:集体企业,福利待遇差,住房条件差。四等人:农村合作社员,主要靠卖公粮分配公分过日子。
最后编辑锤子 最后编辑于 2017-11-15 13:51:46
TOP
11#

那么在共产主义世界里面,劳动力或者说劳动和生产资料的分配如何解决?苦思而不得。
TOP
12#

18、共产主义怎样消除或改变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分工?
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方式,代之以物品生产方式。在新的生产方式下,原有的社会分工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首先,在资本或货币流通领域的社会分工将会消失。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证券交易所及证券交易相关的行业将彻底消失,银行在工人们夺取政权后几乎完全消灭,只保留一个部门,仅用于与外部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物物交换时必要的核算职能。当全世界资产阶级政权全部垮台后,这个部门也会彻底消失。其次,资本主义商业将做重大改造,很多传统的商业网点会缩减或改造成产品配送站,而现代的互联网企业将会做重大转变,社会将会以互联网为基础,建成一套崭新的面向社会的综合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初期可能是一个无产阶级公社或几个公社组成的联盟搭建起来。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不断扩散,会有新的无产阶级公社加入进来,直到整个地球。该综合信息平台,集产品的需求征集、新产品设计及展示、产品及服务预订,生产计划制定,人员物资调配、在线生产进度监控及物流配送为一体,通过这种综合信息平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自愿地申请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参加生产。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大部分生产单位会得到保留,生产毒垃圾食品等工厂会立马消失,有的生产单位会随着社会需要而扩大,人们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创新型生产单位会不断涌现。生产单位内部的分工也会发生巨大变化,资本家这种角色会彻底消失,在资本主义企业中的监督工人劳动的保安和监工等工种将会消失。在每个生产单位中,参加生产的每个人既是生产者,也可以是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控制以及技术攻关的执行者。由于消灭了商品生产所产生的社会分工,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差别也会彻底消失,如行业之间的差别、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以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公共服务单位如医院、学校等将为社会每个人服务,这些单位将会与生产活动相结合。医务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保护生产者的健康,及时处理生产者的疾病,基层单位将建立医疗站。生产单位会因地制宜地办一些学校,以满足当地人们学习的需求。生产单位也将会与学校互动交流,一方面,生产单位有科研难题可带到学校去一起研究,另一方面,学校师生会深入生产单位实习调研,以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选定科研项目进行攻关。学生也可以自由地选择进某个生产单位实习,实习一段时间后再进学校完成学业,无论年龄大小,生产者认为自己需要学习科学知识,可以自由地选择某学校和某专业学习,学校应无条件地接收他(她)入学。

来源:http://www.weunion.tk/showtopic-15177.aspx
TOP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
甚至普鲁东所要求的工资平等,也只能使今天的工人对自己的劳动关系变成一切人对劳动的关系。这时社会就被理解为抽象的资本家。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因此,随着一方衰亡,另一方也必然衰亡。
哪怕真的是人人工资平等消除了等级制,也不过是把社会变成了一个抽象的资本家,更不要提文革前的中国和赫鲁晓夫以前的苏联了。这就基本上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把整个国家变为一个辛迪加”的路线,更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