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诞辰150周年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一百五十年前的今天,一位伟大的人物,诞生在俄属波兰的一个边境小镇,扎莫什卡。她就是罗莎 卢森堡。她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有着重大的补充,她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行云流水般地运用起来,她熟捻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她所遇到的重大历史事变。她是批判伯恩斯坦、考茨基的第一人。她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有卓越的贡献。她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变是波兰革命、德国革命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者。一百五十年过去了,她愈来愈光辉灿烂。现借朋友一文,共同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

罗莎•卢森堡的预言是什么?

——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诞辰150周年

寤庸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她那样引起了巨大的,并且是无休无止的争论,而且这些争论还将持续下去。她就是罗莎•卢森堡,一个和列宁一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2021年3月5日是她诞辰150周年的纪念日。

罗莎•卢森堡因为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其鲜明的观点,在不同观点的人眼里呈现出了非常不同的结论,可以说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结论,而且是完全相反十分矛盾的结论。

罗莎•卢森堡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解体以后就火了,那些幸灾乐祸的人说她曾经在十月革命的时候就预言了苏俄会灭亡,进而根据这一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必然走向专制和独裁,结论就是共产主义是永远不可能成功。在一篇南方的《德共领袖预言俄国革命》里,文章最后的结论竟然是“罗莎之后的七十年,苏联重新确定了自己的历史走向。这一切,将告慰于罗莎的在天之灵。”
这才是最可笑的,难道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的希望是苏俄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和国家的解体吗?难道苏联的修正主义复辟才可以告慰于罗莎的在天之灵吗?如果这样,我们一定会问罗莎•卢森堡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

还有一些研究者根据罗莎•卢森堡热爱人类、酷爱自由的一些表现,把她说成是一个对人类、自然、自由、民主非常热爱的人道主义者,把她打扮成为了一个仁慈的圣母。

明天就是2021年的3月5号了,我觉得应该就我自己的理解来说明罗莎•卢森堡的观点,试图来澄清一些事实的真相。鉴于本人的能力和水平,希望各位朋友来批评指正。


卢森堡在世的时候资产阶级对其恨之入骨并最终杀害了她(当时的自由兵团,诺斯克直接授意了卑鄙的暗杀行动—编者注),但是在她去世身后资产阶级却断章取义用其部分观点来反对列宁和共产主义,他们有意识的把列宁和卢森堡在革命过程中的因为不同看法而产生的分歧说成是完全对立的两种观点,利用卢森堡的一些语句来污蔑俄国十月革命和列宁。他们最终利用卢森堡的一些观点断定社会主义是一种必然的独裁,说社会主义是一种违法人性的制度,所以社会主义是必然要失败的,而结果就是资本主义才是人类最好的永远的社会制度。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卢森堡就这样在去世后成为了一块砸向共产主义的石头。

以下我们重点以罗莎•卢森堡的《论俄国革命》来讨论她和列宁在一些观点上的相同和分歧,并借此还原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

一、《论俄国革命》的时代背景
1917年在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的时候,罗莎•卢森堡还在德国的监狱里。长期的铁窗生涯,使卢森堡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是在得到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消息后,正处于肉体和心灵巨大痛苦之中的罗莎•卢森堡,流露出了无限喜悦和振奋之情。在狱中的罗莎十分关心列宁和俄国革命的进程,她依靠德国资产阶级公开发行的报纸,她的秘书和同情她的一个女看守提供的十分有限的消息,写下了《论俄国革命》和另外几篇关于俄国革命的文章。由于德国资产阶级报纸对于俄国革命的态度问题,其报道文章中除了抵毁革命外,还极力扩大革命中的破坏,而罗莎的秘书和那个女看守提供的关于俄国的消息也并不比报纸上的多多少。消息来源的缺乏,导致了罗莎在这一时期关于俄国革命的文章中一些观点的偏离。
在这部后来名为《论俄国革命》的著名手稿接近完成时,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了,卢森堡获释出狱,这部未完成的,甚至还未加上标题的手稿就由卢森堡的女友和秘书雅各布保存。(德国革命从1918年10月28日水兵起义开始,到11月9日在柏林形成革命洪流并取得胜利。11月10日布勒斯劳的起义者打开监狱,罗莎卢森堡重或自由,一刻未停就奔赴柏林,投入革命实践中去。--编者注)
卢森堡出狱后再没顾得上此文稿。这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德国十一月革命热火朝天的过程中事务繁忙无暇顾及此事。另一种可能是,她认为此书尚不成熟,某些观点尚需重新推敲而不愿立即发表。
卢森堡牺牲后,她的亲密战友约吉希斯曾表示反对发表手稿。他说在卢森堡牺牲前夕曾与之谈话,她承认此书手稿有错误。约吉希斯遭敌人杀害后的一段时间内,就再没有人提起手稿的发表问题。直到1921年底,列维从雅各布那里拿到了手稿的抄件,别有用心地对于罗莎的手稿选择性的以《俄国革命,批判的评价》为名擅自发表,并在书前加上自已的反苏反共的长篇序言,因为当时他已脱离德共脱离革命。列维的用意是明确的,那就是企图借用卢森堡的权威和影响反对布尔什维克党。
1928年,在柏林发现了该手稿的原件,这才发现列维出版的版本有不少脱漏和错误。此后,在德、法、美等国曾多次出版过这本书的德文单行本和英、法文译本。但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内,由于这部书涉及到了苏联模式这个最敏感的根本问题,人们长期避免涉及它,导致《论俄国革命》实际上成了禁书。
1974年,民主德国马列主义研究院才初次在出版的《卢森堡全集》的第4 卷中首次收入了这部著作,编者加上了《论俄国革命》的标题。这是这部著作各类版本中迄今最为完整、可信的一种。
在《论俄国革命》罗莎对于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批评,主要是在土地问题与农民政策,民族自决与媾和,解散立宪议会而引起的民主与专政这三个问题上。
二、关于土地问题与农民政策
在土地问题与农民政策上,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在革命成功以后把土地收归国有,以土地国有化来实现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把没收大地主的土地直接分配给了农民。罗莎认为这样做会使农民阶层保守化,使农村中的阶级对立更加激化,最终造成与社会主义相敌对的强有力的农民阶层。这种观点的产生,是因为罗莎•卢森堡不知道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所面临的非常艰难的国内外形势所迫,当时布尔什维克党不仅面对着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战争威胁,而且国内还有反对革命的旧军队的威胁,所以为了争取广大农民支持、建立工农联盟,使革命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反革命力量发动的内战中赢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而中国革命正是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下才成功的,正是因为中国革命依靠的是那些获得土地的农民。
但是,把农村土地分配给农民而不是土地的国有化会导致农民的阶级重新分化,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土地的私有化会对国家的工业化形成阻碍。如果新中国没有在农村实行合作化集体化,还是坚持农民家家户户的单干,那么中国的农村就没有办法进行平田整地和兴修水利,因为通过平田整地和兴修水利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会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减少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投入,给工业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如果农业产量无法提高和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大量的农民就不能离开农村进入工厂,工厂缺乏工人不能开工。还有一点就是,因为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中国这样落后的农业国家就无法从农业获得剩余积累来建立工业化,因为中国已经不能像列强那样通过侵略外国来得到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了,所以它只能首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来自我完成工业化所需要的积累,而原始的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是根本不可能完成这种剩余积累的。
我们可以看出,卢森堡的想法是对的,但是她的批评是脱离当时的实际的。尽管前苏联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农业集体化中发生了尖锐的阶级对抗和经济危机,但那主要是操之过急和采取高压手段推行的结果,而非必然会发生的事。因为新中国也进行了农业集体化,就没有发生前苏联那样农民和政府激烈的对抗。新中国农业集体化的顺利开展,是因为中共通过广泛的动员和宣传,依靠广大的农民,并且坚持自愿的原则。
三、关于民族自决与媾和
对于布尔什维克党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至今为止在一些人眼中都是作为一个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出卖俄国国家利益的证明,甚至因此制造了列宁是德国间谍的故事。
这是卢森堡与列宁长期论争的焦点之一。她批评说:“布尔什维克用自己的口号使一切边疆国家的群众发生迷惑并且受资产阶级蛊惑 宣传的支配。布尔什维克通过这一民族主义的要求导致和准备了俄国本身的瓦解,从而把刀子送到自己的敌人手里,好让他们用它来扎进俄国革命的心脏。”这个和约使俄国失去了芬兰、波兰、乌克兰、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的土地,并且还要赔偿德国60亿马克,俄国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
客观的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所面临的非常艰难的国内外形势所迫,可以使用内外交困来形容都一点不过分。列宁为了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能够生存下去,坚持通过对德国的妥协和让步,把俄国的对外战争停下来,集中力量处理国内旧军队的威胁和经济问题。因为那个时候的苏联红军刚刚建立,力量非常薄弱,连国内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旧军队都对付不了。
正是布列斯特和约以土地会赔款为柔弱的布尔什维克政权赢得了喘息的时间,保证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
至于前苏联的解体,和列宁的民族自决没有什么关系。那是修正主义的腐败导致了苏联人民对于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完全失去信心,进而被野心家所利用造成的,并不能证明列宁的民族自决政策是错误的。
四、关于解散立宪议会而引起的民主与专政
这个问题是由于十月革命以后布尔什维克解散制宪议会引起的。罗莎认为制宪议会是民主的象征,那么解散制宪议会就是不民主的了。虽然她不了解当时俄国的实际状况而不正确地批评了解散制宪议会的措施,但是她因此而提出的关于民主与专政的观点,却是有着远见卓识的可贵思想,不仅是对那个时候的布尔什维克,而且对于当代和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卢森堡认为,民主和专政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的。她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无非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这一专政的使命在于运用民主,而不是取消民主,“这一专政必须是阶级的事业,而不是极少数领导人以阶级的名义实行的事业,这就是说,它必须处处依靠群众的积极参与,处于群众的直接影响下,接受全体公众的监督,从人民群众日益发达的政治教育中产生出来”卢森堡十分重视和强调人民群众对政府和干部的监督作用。她指出,“绝对公开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她还说,如果没有充分的民主,“社会主义就将是十几个知识分子从办公桌上下令实行的、钦定的”,是无法真正实现的。由此可知,卢森堡强调要把无产阶级专政同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她说,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的专政,不是一个党或一个集团的专政,这就是说,最大限度公开进行的、由人民群众最积极地、不受阻碍地参加的、实行不受限制的民主的阶级专政”她认为,如果没有民主保证,苏维埃也不可能发挥作用。她说:“随着政治生活在全国受到压制,苏维埃的生活也一定会陷于瘫痪。没有普选,没有不受限制的出版和集会自由,没有自由的意见交锋,任何公共机构的生命就要逐渐灭绝,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生活,只有官僚仍是其中唯一的活动因素。”她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几十个或十几个“杰出人物在领导,还有一批工人中的精华不时被召集来开会,聆听领袖的演说并为了鼓掌,一致同意提出来的决议。"卢森堡说,“这固然是一种专政,但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就是说,资产阶级意义上的专政。”她说,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一定会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她认为,“这是一条极其强大的客观规律,任何党派都摆脱不了它”。
卢森堡认为,正是因为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社会主义是整个阶级和全体人民群众的事业,所以少数人企图以命令的方式,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铸造世界是行不通的,需要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意志和自觉行动才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任务。
卢森堡当时较早提出来的有价值的这些思想与列宁后来在晚年的一些思想是有许多相通之处的。列宁晚年时期,对苏维埃制度中逐渐复活和日益发展的官僚主义和缺乏民主等现象曾表示了巨大关注和深为忧虑,曾设想过与之作斗争的方案,以完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遗憾的是,列宁过早地逝世了。此后,苏联制度中权力过于集中,过分依靠行政命令管理,没有很好地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的现象有了发展,从而使官僚主义、特权化和个人专断逐步盛行并酿成重大后果。
今天,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回过头来再看,卢森堡当时的某些论断不幸而言中了,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正确、全面地总结历史经验的。
当我们回过头去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同罗莎•卢森堡所说的一样,那些社会主义国家无一例外都是由极少数的部分精英在控制着国家的一切,所谓的无产阶级就和任人宰割的牛羊一样。精英们制定出对他们有利的一个又一个政策和法律,试图像封建时代的把他们的权力一代代的传递下去。
可以说,包括前苏联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因为缺乏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民主,缺乏人民群众对于执政党的有效监督才导致了官僚集团的产生和发展,并最终造成了资本主义的复辟。如果我们按照罗莎的思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民主,我们就能把权力掌握在无产阶级的人民群众的手中,就能防止官僚集团的产生和发展,也就能够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五、罗莎•卢森堡对十月革命的评价
卢森堡在书的开头部分,一方面以嘲弄和讥讽的笔触批判了考茨基之流攻击和诬蔑十月革命。另一方面,她充分肯定了十月的伟大胜利,高度赞扬了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历史功绩。她指出,考茨基断言,俄国作为一个经济落后、农业为主的国家,尚未成熟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只适合进行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卢森堡指出,从俄国革命的实际看,恰恰与此相反,“战争和革命的过程没有证明俄国革命不成熟,而是证明德国无产阶级还没有成熟到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她还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全部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并且坚决实行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从而成为唯一理解一个真正革命党的使命和职责前党。“西方社会民主党所缺少的全部革命荣誉和行动能力都在布尔什维克身上体现出来了。他们的十月起义不仅从实际上挽救了俄国革命,面且也挽救了国际社会主义的荣誉。”纵观卢森堡的一生,从来不愿对任何党说赞扬的话,如此高度评价布尔什维克党,充分说明卢森堡确是衷心欢迎和坚决支持十月革命的。
但是,卢森堡并没有停留在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讴歌和赞誉,更没有采取迷信和盲从的态度。她认为,十月革命是实行“工人阶级专政的试验”,而且这一试验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 行的。由此,俄国革命所做的一切不可能是“完善的顶峰”,如果这样看,那是荒谬的。所以,决不能把布尔什维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策略都当做社会主义政策的样板推荐给国际无产阶级,要他们毫无批判地加以赞扬和模仿,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把布尔什维克的政策中本质的东西同非本质的东西,实质性同偶然性区别开来。”作出批判性的检验。她认为,“不加批判的辩解不能发掘出经验教训的宝藏,只有详细的,深思熟虑的批判才能做到这一点”。正是本着这种精神,即为了积极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建立起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她对布尔什维克党所实行的某些政策,提出了一些批评性意见。
卢森堡在《论俄国革命》的结束部分反复强调指出,俄国革命后发生的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在革命而临复杂困难的条件下,不可能要求十月革命是一个模范的,没有错误的社会主义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确实为国际社会主义作了他们在如此严重条件下所能作出的贡献”但是,卢森堡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如果把上述情况下“而采取的策略的一切部分都从理论上固定下来并且打算把它当社会主义的样板推荐给国际,要他们加以模仿,从这时起危险就开始了。"


对于罗莎•卢森堡的评价
列宁曾经不止一次地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有些虽然犯过错误但仍不失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倍倍尔、卢森堡等人所采取的态度,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完全不同。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掩饰倍倍尔、卢森堡等人的错误,而是通过他们的错误例子,“学会避免这些错误,应当符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更严格的要求”。与此相反,修正主义者对倍倍尔、卢森堡的错误,只是“幸灾乐祸”、“欢喜若狂”。
为此,列宁引用了俄国的一个寓言讽刺修正主义者说:
“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

倍倍尔、卢森堡是“伟大的共产党人”,虽然他们犯过错误,但他们始终是“鹰”,而修正主义者,则是“工人运动后院粪堆里”的一群“鸡”。
——《中共中央九评苏共•关于斯大林问题》

关于民主集中制
卢森堡认为,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的集中制应该是一种“自我集中制”。她指出:“社会民主党的集中制无非是工人阶级中有觉悟的和正在进行斗争的先锋队(与它的各个集团和各个成员相对而言)的意志的强制性综合,这也可以说是无产阶级领导阶层的‘自我集中制’,是无产阶级在自己的党组织内部的大多数人的统治。”“自我集中制”概念集中地体现了卢森堡的党内民主思想,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上,它强调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民主的真正实现。卢森堡认为:“社会民主党的集中制不能建立在党的战士对中央机关的盲目听话和机械服从的基础之上”。
第二、在自由与纪律的关系问题上,它强调党的纪律并不排斥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自由,但党的纪律和党内自由都应服务于党内民主。卢森堡说:“我们社会民主党的纪律与工厂或军队的纪律在本质上和根源上是截然相反的。军队和资本主义工业的纪律建立在外部强制的基础上,而社会民主党的纪律建立在自愿服从的基础上;前者为少数人对人民群众的专制服务,后者则为民主服务”。在她看来,只有“党内树立了这种在政治上拥有活动自由的精神,并且能把这种精神同对运动的坚持原则精神和它的团结精神所持的敏锐观察结合起来”,党内民主才能得到保证。
但从现实角度而言,列宁何尝不想通过马克思—卢森堡的方式,通过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和自我革命来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替(这可能也是列宁和斯大林的区别)。核心的问题在于,马克思所预想的那个具有创造力的阶级在现实中并不能自我解放,它并不是一个“自为“的阶级。因此,它只有依靠一个严格集中制的党和领袖来通过“面包、自由、和平”的物质激励和自上而下的思想灌输来促成革命。


简单地说,在战争这种特殊状态下,集中应该多于民主,因为时效性和保密等要求;而在战争结束以后的和平建设时期,则应该是以民主为主,必须充分发扬全体人民群众的民主,形成对于领导和干部的前面监督,以人民群众的选举和罢免形成对于领导和干部的威慑。
今天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今天我们重新学习《论俄国革命》,理解罗莎•卢森堡的希望,防止在社会主义革命中产生官僚集团和资本主义复辟。
我想他们的分歧是否可以适用于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列宁的用于战争年代,她的用于取得政权以后的和平年代

我想说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罗莎•卢森堡应该是被有意识“遗忘”的,是被已经掌握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官僚集团有意识抛弃的。这是因为她的理论是要求无产阶级的全体参与共产主义活动,而不是仅仅是那些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控制,这就威胁到了那些官僚集团的利益。官僚集团是害怕人民群众学习到卢森堡的无产阶级“民主”,害怕他们成为人民群众监督和可以选举罢免的对象。
也就是在共产主义先锋队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中是“集中制”多一些还是“民主”多一些,这也是她和列宁的主要分歧之一。

我们不是要放弃无产阶级专政,而是要明确无产阶级专政只能用于对资产阶级,而对于无产阶级则只能是民主不能是专政。以往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有意识的滥用“无产阶级专政”对付无产阶级,不仅产生了官僚集团,而且这个“专政”更是官僚集团对付无产阶级的有力武器。当我们把消灭资产阶级的武器用于对付无产阶级的时候,那个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名存实亡了,也就离灭亡不远了,前苏联的分裂证明了,东欧国家的剧变也证明了。
卢森堡的预言不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诅咒,而是防止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警告
如果把社会主义革命分为取得政权和保卫政权的话,前苏联和中国等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证明了我们可以取得政权
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最可怕的敌人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混进我们队伍里面的机会主义分子,由这些投机分子形成的官僚集团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这就是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被资本主义复辟的血的教训。
我们只是在政权的保卫上走了弯路,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的吸取经验教训,下一次的社会主义革命就一定能够成功,资本主义的末日也就要到了
所有罗莎卢森堡说过的话,所有她的观点,都是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为目的的,并不是资产阶级所说的是用来给社会主义制度判死刑的。

据说罗莎卢森堡曾于1906年指责列宁说,用无产阶级专政为借口打造的专政工具,早晚会落到红色后代们手里,而他们实质上都变成了资产阶级....然后, 就是打着无产阶级专政名义下实质化的剥削得更厉害的资产阶级专政时期开始了,因为,没有资本主义的民主宪政制约。他们必然比资本主义更坏更无耻。

如果非要说罗莎卢森堡有过什么预言的话,那就是她提前预见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且她和列宁都已经给出了解决和预防的方法。虽然现在社会主义运动失败了,但是当我们认真的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以后,在下一次的革命中我们还会容忍那种几十个或十几个杰出人物在一起开个会就决定了成千上万人民群众命运的事情发生吗?而我们在电视机前聆听着领袖的讲活并且还要为他鼓掌,甚至一致同意他们们提出决议的事情还会发生吗?
不,绝对不会了,我们要把所有的领导和管理者置于所有人民群众的选举和罢免之下,只要我们不满意看着不顺眼就可以通过开会被他们罢免,让他们下台,而不管他们的职位高低或者是过去的贡献大小。

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我们也有了防止失败的方法,有了这么多刻骨铭心的教训和经验,我们的成功还会远吗?



最后,请允许我用罗莎卢森堡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的不成熟纪念的结束语:

Ich war,
Ich bin,
Ich werde sein!
我过去在,
我如今在,
我将来也在!

二〇二一年三月四日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卢森堡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民主。
TOP
3#

纪念学习马克思主义者卢森堡的意义在于,卢森堡准确理解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含义,及时发现十月革命建立的布尔什维克党及苏维埃政权存在的问题,即,决不能用“无产阶级先锋队”专政代替无产阶级专政,决不能用等级制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让我们再看看卢森堡振人发聩的警告吧:

“无产阶级专政是随着政治生活在全国受到压制,苏维埃的生活也一定会陷于瘫痪。没有普选,没有不受限制的出版和集会自由,没有自由的意见交锋,任何公共机构的生命就要逐渐灭绝,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生活,只有官僚仍是其中唯一的活动因素。”

“几十个或十几个“杰出人物在领导,还有一批工人中的精华不时被召集来开会,聆听领袖的演说并为了鼓掌,一致同意提出来的决议。"
“这固然是一种专政,但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就是说,资产阶级意义上的专政。”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一定会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

“这是一条极其强大的客观规律,任何党派都摆脱不了它”。
最后编辑锤子 最后编辑于 2021-03-07 13:25:23
TOP
4#

无产阶级专政是整个无产阶级专政还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专政?
http://www.weunion.tk/showtopic-15146.aspx
TOP
5#

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