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鞍钢宪法的看法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作者认为,鞍钢宪法不能解决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这个观点是对的。但作者并没有回答当时中国社会阶级关系是怎么产生的?阶级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什么?阻碍消灭阶级差别的上层建筑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不搞清楚,无产阶级专政就无法建立,消灭阶级差异的生产活动也无法形成。】


对鞍钢宪法的看法
作者:心在左边跳
来源:微信群

两参一改三结合,看上去意义很大,不过尔尔。这是不是马后炮呢,我认为不是。鞍钢宪法真好使,就不用文革了。
文革是什么?社会主义阶级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的产物,不在修正主义的浑浑噩噩中灭亡,必然在文革中爆发。反过来,鞍钢宪法并不能缓解建国前17年的阶级矛盾。
鞍钢宪法的背景是什么呢?中苏还没撕破脸,但斯大林已经去世了,苏联在解冻,中国也在所谓探索新的道路。这点我在群里讲过了,毛共当时在不断膨胀,感觉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没了。
这种情绪不仅体现在毛泽东身上,而且是全党的。在当时毛共看来,斯大林纵使没有苏修说的那么不堪,也算是过气网红,或明或暗打着革新的名义来整一下斯大林(尽管是个死人)。
马钢,是斯大林多次赞扬的企业,是苏联第一套大型高炉的诞生地。计划就是法律,是斯大林亲口说的。
结果,毛共竟然把马钢和鞍钢作为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典型,鞍钢还是马钢二选一,这不是对斯大林明褒实贬?这不是解放思想?这不是改革开放?
把马钢鞍钢对立起来,就是要不要党的领导。马钢一长制,那就是不要党的领导。其实一长制也是斯大林提出联共长期跟托派斗争,托派的几个面孔,首先一个就是“工人反对派”,要求生产民主,正如我以前说过的,自由属于强者,民主属于弱者。托派为啥要工厂的所谓生产民主,就是那时候弱了,要笼络民心了。托派第二个面孔就是批判官僚专制,是工人反对派的升级版,不仅仅是工厂没有民主,国家都没有民主。可以想象,要跟托派斗,那当然得一长制。首先是民主派搅乱了大菊,必然是一长制挽回大菊。
不仅工厂一长制,索性军队也是一长制。政委首先诞生于联共,也首先取消于联共。这难道也是斯大林不重视党的领导的罪证吗
一长制就没有党的领导,这种论断是荒诞的。一长只是要杀伐果断系于最高领导一身,没说不让讨论。反过来大家伙一起来讨论,就真的畅所欲言?畅所欲言后就真的能拍板定事?
阶级斗争本质是人的斗争,绝不可能单纯从官职的设定看出是否民主。如果连长就是布尔什维克,为何还得安排政治委员呢?是这个职位天然革命吗?
当一长制所体现的计划经济层级严密管理不适应新的发展,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也很正常。如果连长政治比较弱,为何不能安排政委呢?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鸿沟。封建王朝也不见得是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也许是外戚,也许是宦官,那么一个团队,党的领导作用落实在什么人头上,也许是“一长”,也许是身边的什么政委,或者一个政治团体,这都是随着具体形势发展而定,马钢和鞍钢本无根本矛盾,否则斯大林本人就成了破坏党领导的反革命。
那么鞍钢宪法就真的达到加强党领导的作用吗?并没有。
所谓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在资本主义也是常态。尤其小企业,老板亲自劳动,比比皆是。这算什么呢?老板革命了?而资本主义的各级工头,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工人。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所以鞍钢宪法并没能延缓社会主义中国阶级矛盾的激化。能有幸参加工厂管理的工人,到了文革,就有一个专称:保皇派。没错,当然要挑业务好又听话的工人参加管理。这改变了什么?没有。是对马钢的突破吗?没有。是抛弃了资本主义吗?没有。
在资本主义企业里面,开展一个项目前,本身也要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布置任务,这就叫所谓生产民主。请问可以让工人讨论薪酬吗?讨论股权分配吗?讨论生产计划吗?不行,计划是市场决定的,而计划经济下,计划也是“上头”决定的。
于是,没有上层的革命,怎么可能有下层的自由民主呢?如果整个国家机构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马钢还是鞍钢,能改变什么呢?
所以,基于工厂管理的索性小事,本身就不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胃口。也就是说,这种所谓民主,顶多是怎么去开展生产的民主,但绝没有不做的自由。做和不做,是上一个层级决定的事情,而人民群众如果长期隔绝于这个层级,只能让矛盾不断累积并激化。
再来看鞍钢宪法的最后一条: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这个论调本身也是错误的。
怎么去克服官僚主义,不在于道德教化官员们如何接地气,这样适得其反,只无非是强化官员的存在。而无产阶级专政,恰恰要淡化官员的色彩。怎么淡化呢?靠民主吗?这都是扯淡的,靠三结合吗?也是扯淡的。
请问,为啥一定要区分“技术人员”“工人”“干部”这三个角色呢?为啥工人参加管理,而干部又参加劳动,这样就看上去很温馨呢?
这种感觉是彻头彻尾的自欺欺人,是民主的幻觉。如果所谓干部的职责本身相当重要,就跟哨兵一刻也不能懈怠,那么让干部去参加什么狗屁劳动又有什么意义呢?比如说,我是个干部,看报表是我的职责,假如报表真的相当重要,我可以通过不断分析,获得大量的生产状态信息,我的岗位就在这里,那么为啥还要让我去参加别人的劳动呢?不参加劳动就显得我脱离群众呢?我难道不是群众么?看报表只是我的工作而已
你要觉得报表都是文牍主义,没问题的,我们可以大鸣大放大辩论来确定这点,看报表有没有意义。没意义,那我就换岗。有意义,那我就继续干下去
于是,我的岗位,看报表,用今天的话就是大数据分析师,这是不是生产劳动的一种呢?到了今天,看报表是不是“干部”的象征呢?
同理,“技术人员”为何要单独和工人区分开来呢?这样的人设就已经默认工人就是傻逼,傻逼除了保皇,还能参加管理么?
我本人曾跟很多产线工人接触,发现他们对工程师的理解有很大分歧。有些厂子,工程师的权限很大,到车间是工作指导,而更多的厂子,工程师只是岗位而已,更别提在研发部里面,工程师一大摞,那就是穷屌而已。
因此,所谓鞍钢宪法,所有的目标都体现左逼的意淫,除了感动自己,无法感动他人。因为这条宪法里面,强化了技术人员,工人和干部的角色。
而这些角色本身,才是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意识,只能从淡化职称作为出发点。工人技术化,干部工人化,工人干部化,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岗位不过如此,那统一的无产阶级意识就形成了。事实上,这些问题,只能到文化大革命才看到解决的曙光,并且确确实实的进行了制度安排,尽管还远远不够。
2020年8月2日
最后编辑锤子 最后编辑于 2022-06-01 11:13:30
分享 转发
TOP
2#

马钢和鞍钢,产生出来的更多是工人贵族。深陷工联主义的泥潭。
技术人员和工厂的管理员(所谓的干部)的月工资不高于工人平均工资。彻底打破一线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壁垒。逐渐消灭社会分工的社会基础,消亡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意识。
巴黎公社革命原则深耕于各个领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