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后,工人还会回来吗?——拷问东莞企业的山寨升级之路 年后 [复制链接]

1#
年后,工人还会回来吗?——拷问东莞企业的山寨升级之路 年后,


广州各大车站紧张的春运里裹挟着的滚滚人流似乎彰显了珠三角的经济在慢慢复苏。作为珠三角经济的标本城市——东莞又开始了她一贯以来过年时的冷清。我独自驾车行进在由西向东的主动脉之一的莞龙路上,几乎在每一个红绿灯前,车位都能靠得很前。而环城路上的车流也开始少了起来,北环与南环车流的落差似乎也可以影射出东莞各个区域的经济活力的强弱。沿途有很多拎着大包小包的人在路边等车,我意识到又过年了。当深圳逐渐改变了过年时唱空城计的形象之后,东莞又在复制当年深圳的景象。与往年不同的是,金融海啸过后的东莞,这个年显得更冷清一些。唯一能够让人惊喜的是东莞的服务业一反常态的繁荣。希望这不是泡沫。



看报纸的新闻,很多工厂的老板与前几年一样用钱留人,向回家过年的工人允诺年后还回厂上班的有金钱上的奖励。不知道这“一招鲜吃遍天”的老办法还能撑多久?在与工厂主管朋友聊天当中,也感受到了工厂的一些明显变化,比如老板开始注意成本控制,于是有些台湾人摇身一变,成为了成本控制,减少损益的职业经理人。据说这些职业经理人理念先进管理严格,颇受老板赏识。于是一些职位上的主管颇有些如临大敌的感觉。采购、外发、后勤等油水部门的灰色收入锐减,这些要害部门的主管多为老板的皇亲国戚,于是以前类似于大宅门内的利益争斗因为新管家的到来而微妙了起来。



但更微妙的也许是在金融海啸和民工荒的双重压力之下,老板的理念也有了变化。这大概是一种从家族式的管理向职业经理式管理的变化(郎咸平的职业经理人理论似乎有些道理)。这些细微的变化我且戏称为东莞民企的山寨升级。这里用山寨一词,并不是假冒伪劣的意思,而是要强调这种产业升级是一种草根性、倒逼性的升级。这种升级的内容还包括员工住宿条件的改善,资薪的提高,厂内文化设施的建设(厂内网吧,但价钱上并没有明显的优惠),实际上相对于这些做于某个工序的加工厂而言,大型的制造企业都早已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于是在周末,在东莞的各大公园里都有标着厂名的红旗飘扬——那是企业组织的文化活动。



把企业文化以及精神比作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点都没错的。但东莞的很多工厂还不能称之为企业,因为这些工厂没有研发能力,没有开拓市场的能力,没有企业文化,只是产业链条上的一环。但是也千万不要忽略这一环,如果当年宝马没有野心,他们就不会从飞机发动机以及摩托车发动机制造的工厂发展到现在的知名汽车制造企业。产业升级从来都是由小做大的。而支持宝马这么做的正是一种勇于开拓的精神。所以东莞要产业升级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构建企业文化,塑造一种勇于开拓的企业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要不然产业升级只是一句空话。而这个建议在去年12月1日我参加的网民论坛上,在奥一网的留言栏里我写下了相关的留言,并且被论坛主持人读过,不知是否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重视?



在今年的春运期间没有看到市长去汽车总站留人,但我想说真正能把人留下来的除了物质的优厚之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感、成就感、归属感。于是年后,工人是否还会回来这个问题可以从东莞企业升级进度看出答案。工厂老板如果能够转变理念,如果工厂能够形成一种锐意进取的文化,这样的工厂何愁不能升级。升级之后有何愁工人不会留下来?有些官员希望工人离开,有些老板希望工人留下。不同的利益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就如在之前的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一座城市如果吸引不了人,那么她更吸引不了人才。城市的发展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要不然那只是迪拜的空中楼阁罢了。在根基不稳的沙漠上建城市大概也只能是海市蜃楼。

作者帛儒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武夷山 于 2011/2/14 21:18:48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