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日本影响最大的罢工:持续218天仍以失败告终 [复制链接]

1#
日本影响最大的罢工:持续218天仍以失败告终
文章摘自《品牌背后的故事:企业文化与全球品牌》 作者:艾尔布莱特·罗赛切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龟甲万(Kikkoman)目前是一个市值达20亿美元、全世界最大的酱油生产商,全球共有4千名员工,相关产品近2千种,并行销100多个国家。龟甲万是日本公司中,唯一想要将饮料与调味料产品推向国际舞台者。事实上,龟甲万已成功地将酱油变成世界性的调味品,而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日本料理或中餐中使用。

有关公司创立过程的传说是这样的,龟甲万酱油最初发源于东京附近、位于江户河沿岸的野田(Noda)。创始人是真木茂(Shige Maki)——部族里一位刚强聪明的女性祖先。在17世纪的内战中,她从大阪一个被包围的城堡中逃过一劫之后,即改姓茂木(Mogi),而揭开龟甲万事业的序幕。根据记载,在1661年,茂木高梨(Mogi-Takanashi)家族开始在野田酿造天然酱油(shoyu),该地是一个位于千叶县(Chiba Prefecture)的小镇。酱油酿造是一个发展于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典型农村产业,其时,都市化使得乡村生产的纺织品、陶器,以及加工食品的需求增加(大家应该记得,在18世纪,东京〈旧称江户〉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但是,生产方法很明显还未现代化,一直到明治时期(1868年开始),身为掌门人的茂木却未能发挥管理上的功能。其时,东寺(toji,即领班)负责分权化下的生产,师傅(oyakata)负责找工人并且支付薪水,另一个职员则做记账与销售的工作。这个半自治式的、合作松散的生产结构,一直延续到20世纪。

1887年,走向了统一管理制度的第一步。当时,一个区域性的卡特尔组织成立,即“野田酱油酿造商协会”,主要为了改善关东地区酱油市场供给过剩与过度竞争的现象。野田酱油酿造商在这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总计约5%到10%。这个卡特尔组织维持了30年,主要功能为制定统一的采购、售价、工资,以及安排运送酱油到东京的事宜,其时东京是主要市场。1911年,这个卡特尔组织修筑一条连接东京与野田的铁路,将原本区域性的市场扩大为全国性市场。

不过,这个产业还是需要现代化的发酵技术,即高产量、低成本的生产,才能符合经济效益,但要达到这种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而这就需要酿造商之间更紧密的合作方能实现。就在1917年,茂木高梨家族中的9个家庭决定脱离卡特尔,组成他们自己的“野田酱油株式会社”,同时推出旗舰品牌“龟甲万”,龟甲万是在这几个家庭的品牌中最畅销的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龟”意指长寿,“甲”是指甲级,而“万”则取其长久之意。此一合并,形成了当时最大的日本酱油生产商,其股份与管理权由家族中主要的家庭持有,而这些家庭则因百余年来的世系继承与通婚,维持着紧密关系。

到1925年,野田酱油废止了由领班带头的工作团队,改为由新聘的管理人员来负责监督的正式生产结构,并进行严格的工作监督与纪律管理。于此组织变革的时刻,工会的活动也开始出现。由于食品业大多为男性劳工,工会多少因成员气味相投而发展快速(食品业是日本当时第二大产业,仅次于纺织业,而纺织业则多半雇用乡下来的女工)。由于不满这种现代化过程所带来的冲击,野田的工人在1923年于日本劳动总同盟(Sodomei)——一个改革派工会——带领之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罢工,主要是为了抗议工作环境不佳。最后,千叶县总督为避免声望受到影响,向双方妥协,才结束此一罢工活动。四年以后所发生的“野田大罢工”,更成为日本史上重大的社会事件。劳动总同盟在一些较激进的工会会员刺激下,加上茂木管理阶层减薪措施的影响,而发动了罢工事件。罢工持续了218天,最后以失败收场。工会的经费耗尽,而野田酱油则通过没有参加工会的工厂,以及聘请新的工人来设法使产量不受影响。最后的结局是,有关提高工资的诉求被弃置一旁,工会解散,大部分被开除的员工则未能重回工厂上班。

一直到这次大罢工事件之后,茂木家族才刻意地采取一种“企业家庭”的哲学,亦即劳资双方就像一家人一样。1930年代,野田酱油株式会社对于正式员工,采用常见的家长式权威统治的方式以及实物津贴,并采用以年资为基础的薪酬制度。那时,野田酱油株式会社早已发展为一个农村的财阀(zaibatsu),并由一个家族控股公司所掌控,这个企业集团包括一家当地银行、一家交通公司、一条铁路,以及在日本东亚殖民地的生产设备。产品出口至夏威夷以及美国西海岸,而在野田这个有两万居民的地方,野田酱油则有极大的势力。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武夷山 于 2011/1/20 20:06:03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