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尔文: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根本特点 ——关于阶级斗争与路线斗争的关系 ... [复制链接]

1#
                 版主按语:黄尔文的这篇文章,观点对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关于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这一最关键性的重大理论课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具有历史开创性的探索。并首次试图以马列毛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出一个有关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比较完整全面的认识。尽管由于个人条件或环境视野的局限,作者的认识也许有所不足或不全面甚至有的观点不那么符合马列毛主义的基本原则,但其中依然不乏经常闪烁出精彩的见解和独到的认识。而就提出这一问题并积极认真的探索来说,则无疑是抓住了解决现实问题的重大原则理论课题! 这种善于提出问题敢于解决重大理论课题的雄心壮志,则无疑是目前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队伍所需要积极创导的!同时我们也热诚欢迎有志于无产阶级革命解放事业的有关理论家实践家就这一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黄尔文: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根本特点

                     ——关于阶级斗争与路线斗争的关系



                                      黄尔文

                                   2011-11-13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题目所指的“社会主义时期”也包括“后社会主义时期”。  

引进了“后社会主义时期”这样一个概念——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之后,又出现大面积的资本主义复辟,但在政治上还保留了某些社会主义的特征;原先的社会主义正在快速地滑向彻底的资本主义直到发生根本性质变之前——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应当说,这个概念未必十分准确,也未必能被各方面所接受。但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用某一典型社会状态存在的历史时期来断代,并以此为基准,对后一时期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出根本特征,总要比那种在时代之前加上十分暧昧的、定性模糊的、被用来掩盖时代特征的某些词语,更接近真理。  

例如,苏联从赫鲁晓夫上台,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时代的苏联解体,就属于这样一个时期。中国自毛主席去世后,一直延续到现在,也处于这样一个时期。  

对于人类漫长的历史来说,这一时期显然是一个不稳定的、急剧变化的、相对短暂的历史时期;同时又是一个抛弃人类文明进步最新、最高成果,开历史倒车的复辟、倒退时期。既然这一时期在不少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出现过,中国目前又正当其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的方法,研究这一时期最根本的特点,寻求解决的道路,抵制并扭转复辟倒退的社会趋势,就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阶级分析、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处于核心地位,是贯穿马列主义全部理论的主线。其中的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是这一系列学说的出发点。我们看到,作为马克思理论分析基础的《资本论》,全篇都闪耀着阶级分析的思想。甚至最终未能全部完成的手稿,也中断在对全书带有总结、归纳性质的第三卷第七篇第52章,这一章标题就是“阶级”。  

马克思之后,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继承了马克思的思想,对阶级分析、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发展均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列宁、斯大林以此理论为指导,进行革命实践,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快速发展。毛主席以此理论为指导,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将中国建成了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使中国这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与军工制造体系、自主强大、任谁也不敢藐视的工业国。  

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的革命实践在苏联和中国所取得的成功,已经检验并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谁也无法抹杀的客观真理。毛主席继承马恩列斯的基本学说并作出重大发展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其真理性,在三十多年前,已经被举世瞩目的文化大革命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从正面加以验证;也已被三十年来中国在丢弃这一理论之后资本主义大面积复辟的事实从反面加以验证。毛主席所发展了的这一理论,出发点,依然是阶级分析,并由此做出了社会主义时期至始至终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判断。  

在本人所撰写的一系列文章中,曾系统地分析过社会主义时期阶级、阶级斗争存在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论证了社会主义在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后,为什么还会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同时,本人又重点分析了路线斗争对于中国共产党生存的意义,提出:积极地开展路线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前六十年从弱变强取得伟大成功的根本动力和基本保证。否定这种斗争,共产党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武器,失去了自我更新、自强不息的法宝。其最终结果,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复辟。针对中国目前的局面,则提出:纠缠于局部,就事论事,希望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解决问题,对目前中国全局已成杯水车薪,完全无济于事。“要想根本解决中国问题,做到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局,只有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路线入手,从路线斗争入手,才有可能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实际上,这后一种判断与之前的分析当中,还应当有一个使二者得到统一的前提条件,即必须从理论上解释清楚路线斗争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既然把路线斗争提到如此高度,那又把阶级斗争放到了什么位置?  

尽管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讲到二者之间的关系:路线斗争是阶级斗争在共产党内的反映。但基本上停留在对领袖观点的引用上,缺少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因此深度与高度均感不足。只有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全部的论述在逻辑体系上才谈得上严密与完整。  

这篇文章的着重点,就是对这两种斗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两种斗争的统一性和差异,指出其中存在的必然联系。方法是从路线斗争的产生开始,先分别讨论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在形式上的特点,然后再进行综合。文字难免冗长累赘,对理论探索兴趣不大的读者,可以就此放弃。  

   

自从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地球上就出现了根本对立的两大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其他的阶级、阶层均从属于这两大阶级,暂时不在讨论之列)。剥削阶级利用占有的生产资料,残酷压榨、剥削被剥削阶级;被剥削阶级因为丧失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长期受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伴随着两大对立阶级的产生,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压迫、剥削的斗争,也同时产生了。  

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这种斗争,仅仅处于一种自发的、原始的、萌芽状态,例如,用消极怠工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设法逃离苦难之地,或破坏生产工具,以及进行个别的反抗。尽管斗争形式多样,却并未形成有组织的反抗;斗争的诉求,也多局限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这是阶级斗争的初始阶段。这时还谈不上路线斗争。就是这种萌芽状态的阶级斗争,促使生产关系发生缓慢地变革,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直到被压迫阶级实在无法忍受当时剥削阶级的压迫,开始形成较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暴力反抗,推翻了当时的统治阶级,引起生产关系发生剧烈变革,生产力也在随后一个时期得到较快发展——此时的被剥削阶级已经开始认识到组织的力量,斗争的目标也开始上升到政治层面,即开始懂得通过夺取政权来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例如使无地的农民获得土地——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目的往往就在于此——由于缺少科学的、系统的理论,虽然这种斗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最后结果往往是再次建立起一个比之前有所改良的私有制社会,——阶级斗争仍处于朦胧的初级阶段,当然仍然谈不上路线斗争,因为无产阶级的政党尚未产生。  

直到近代,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已经演化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当中出现了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有明确政治目标的、有系统科学理论的、用以组织本阶级围绕本阶级的共同利益和政治目标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政党——此时的阶级斗争才进入了一个较高级的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共产党的诞生——从这一时期开始,路线斗争开始出现。  

这就是说,路线斗争实际上是阶级斗争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政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发生在无产阶级内部的、围绕着如何实现无产阶级斗争的目标、方向、路径和策略而进行的斗争。  

看看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理论学说帮助工人阶级组建自己政党时批评过的一长串机会主义代表人物名单:布朗基、蒲鲁东、拉萨尔、巴枯宁、等等。他们基本上属于工人运动中的 “同盟军”,属于无产阶级同一阵营的“战友”甚至“同志”。之后,马克思的继承者对伯恩施坦、考茨基直到托洛茨基进行了批判。在中国,则有陈独秀、王明、张国焘、……。  

所有这些机会主义分子,他们看上去像是无产阶级队伍的一员,但真正身份多半是一些“工人贵族”、“既得利益者”或者“同路人”,也有一些是属于认识方法存在重大缺陷、自发地带有经验主义或主观主义倾向的人。他们占据了工人运动的领袖地位,贩卖的却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货色,使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方向不清、目标模糊、策略错误;使无产阶级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意志无法统一、力量无法凝聚;甚至使无产阶级的队伍出现分裂。但由于这些机会主义分子几乎全都是“自己人”,全都披着“共产党”的外衣,或者拥有“领袖”的地位,他们的学说又往往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在无产阶级队伍当中具有很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甚至形成一种思潮,严重干扰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决心,将整个运动引入歧途,使前功尽弃。可见,无产阶级队伍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分子(在后期主要表现为修正主义),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破坏性,是无产阶级最危险的敌人。他们的思想迎合无产阶级队伍当中的消极因素,导致无产阶级的斗争出现一次又一次失败,严重地延缓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进程。  

因此,机会主义者的学说和主张等于在间接地帮助无产阶级的敌人——资产阶级,他们同样会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造成巨大损失;不展开对他们的斗争,就无法团结整个无产阶级完成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全部战斗目标,这是一系列既包括眼前也包括更加长远的、决不应当为了暂时的和局部的甚至假想的利益而放弃的目标。  

无产阶级队伍当中之所以会出机会主义分子,当然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科学世界观的建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长期、艰苦的事情。正确的、科学的观念,包括对本阶级经济地位的认识,对个人利益与阶级利益的关系的认识,都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只有长期、系统地学习,反复实践,并上升到理性高度,才有可能获得;而无产阶级所存在的环境又决定了,世界上一切腐朽的、落后的、反动的意识,都会反映到无产阶级队伍当中,也同样会反映到无产阶级的政党当中。这是完全无法避免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传统的私有制观念。受这种观念影响较深的人,极易接受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这就会使他的理论不彻底,往往带有空想的或者实用主义的性质,很容易为了眼前的或者短期的利益放弃长远的根本利益,为了个人的目标而违背集体乃至阶级的利益。这样的人所制定的路线、政策,包括军事战略,也往往带有短期、功利、主观和片面性质,很容易出现偏差或偏离无产阶级的长期的和根本的目标。  

在无产阶级队伍当中,容易接受机会主义影响的人,除了私心重,有强烈的小资产阶级意识,极度羡慕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多数都存在理论和认知水平问题。  

因此反对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首先是思想和理论上的,属于思想路线的斗争,即与世界观相关的哲学上认识论方面的斗争。其次是针对当前战略路线是否错误的分析,也包括组织路线方面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纠正方法。斗争的目的,概括起来,就是为了纠正错误、加强团结、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准备与无产阶级的敌人进行新的决战。  

任何一个人,要提高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建立起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都十分不易。要使他公开承认并放弃自己的错误,接受正确的观念,更是非常困难;特别在可能涉及个人私利——名誉、地位、职务、收入、待遇时,极易出现思想上的反复。由于斗争的对象往往是“自己人”,是自己的“同志”、“战友”,有时又是自己的领导或公认的领袖。这就使路线斗争变得十分困难:不仅要注意斗争原则,也极其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政策。如“主要针对路线不对具体个人”的原则,和“团结——批评——团结”,以及“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出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局面,给无产阶级革命队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只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心怀坦荡地提出批评,或放弃私心杂念、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作出自我批评。  

这里对“只针对路线不针对具体个人”再作一些说明:只针对路线,是为了纠正错误路线。因为错误路线造成的损失要比孤立的个人行为给整个阶级造成的损失大得多。例如,一条错误的军事路线可能使数万人的军队出现全军覆没、大部牺牲的局面,这是无论如何都要极力避免的事情;不针对个人,则是因为对每个来说,科学的认识方法不是天生就有的,发生错误几乎不可避免。只要不是那种罪大恶极的犯罪,而是由思想路线或认识方法引起的错误,就允许犯错误的人提高认识、纠正错误,并且给他们留出路、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这就能团结更多的人,使斗争力量不断壮大,直至取得胜利。  

综上所述,自从阶级斗争达到较高级阶段,随着共产党的产生,无产阶级就始终面对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条是对外部阶级敌人——资产阶级的作战;一条是对自己内部错误路线的作战。而对自己内部错误路线的作战,则是使无产阶级越战越强的一种斗争,是世上独有的,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可以做到并长期主动进行的斗争。  

就是因为不断地、积极地进行路线斗争,才使中国以及苏联共产党获得了不断强大的动力,在夺取政权的艰苦斗争中,持续地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斗争策略,使阶级斗争力量对比逐步发生变化,从弱变强,最终战胜了起初比自己强大的多的敌人,取得了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分别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上内容从路线斗争的产生开始,多角度说明了路线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路线斗争是阶级斗争在共产党党内的一种集中反映;同时又是使无产阶级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不断强大、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动力和最重要的思想武器。  

下面讨论路线斗争在不同历史时期形式上的特点。  

在共产党未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和夺取政权之后,路线斗争在形式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和出现资本主义大面积复辟之后的今天,也有不同的特点。  

这里分三个阶段进行说明,重点在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和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大面积复辟后的今天。  

在共产党未夺取全国政权之前,中国阶级斗争集中和最尖锐地表现为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和国民党领导的武装集团的军事冲突(其间还出现了一段抵御外族入侵,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的时期)。这是中国无产阶级与外部阶级敌人发生的冲突与斗争;这一外部矛盾反映在中国无产阶级内部,集中表现为共产党采取何种军事战略动员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与敌对阶级对抗的路线斗争——在初期,围绕是否需要组建共产党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建立红色根据地而进行;以后出现了是走以大城市为中心搞武装暴动还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之争;出现了是打阵地战、“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单纯防御还是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积极诱敌深入集中力量加以歼灭的军事战略之争。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是避开主战场向西逃跑还是以北上抗日为主要政治军事目标力求建立一个全民族的统一战线的争论。在统一战线建立起来之后,又有“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的争论。即使在取得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之后,也出现过是“以长江为界、国共分而治之”,还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争议和斗争。  

上述所有围绕共产党的路线发生的争议和斗争,并不是全部。真实的斗争极为复杂,场面宏大、绚丽多彩,最后均以正确路线战胜错误路线而告终结;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夺取政权的道路上,错误路线的出现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损失和苦难,克服错误路线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和丢失的时间,也同样记入了史册,使人永远不能忘怀。  

以上说的是夺取政权之前路线斗争的特点:这一斗争集中反映了无产阶级与外部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  

那么,在夺取政权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外部公开的敌人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被基本消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已经废除,公有制已经建立,阶级划分在经济上的依据已经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条件下,阶级斗争是否还存在?路线斗争是否还存在?如果存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形式是否出现了变化?  

回答是肯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和阶级斗争长期存在,但是这两种斗争的形式全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首先,国内产生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废除,但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仅仅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当中不得不部分地保留资产阶级法权;以生活资料个人所有为核心、以商品交换和分配为媒介的资产阶级法权成为私有制观念孳生、存在的温床;几千年形成的私有制文化加上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和交换、分配领域的资产阶级法权,使每个人——包括工人、党员、干部,全都处于一种类似于小私有者的生活环境当中,在这种生活环境当中,人们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旦有机会,很容易“自发地大批地产生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列宁语——《左派幼稚病》)。因此,阶级和阶级斗争都会长期存在,但更多地存在于思想政治领域。这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的根本特点之一。  

其次,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思想政治领域的阶级斗争必然会集中反映到共产党内,形成两条道路的斗争。由于社会上出现的贪污、盗窃以及各种坏分子已经成为孤立的、个别现象,和他们的斗争尽管仍属于阶级斗争范畴,一般不会上升到政治层面;类似于阶级斗争的萌芽状态,很难翻起大浪。但共产党内居于各级政府机构当中、手中握有各种权力的干部、领袖、一些利欲熏心的“同路人”,由于直接涉及政治权力,他们在类似于小私有者生活环境下自发产生的资本主义倾向以及因为受到私有制传统观念的影响,或者甘愿被外国帝国主义收买,他们所制定的满足资本主义复辟或外国帝国主义殖民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路线之间的斗争,已经直接具有了阶级斗争性质,即在社会主义时期,路线斗争直接代表了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级形式——这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最重要的特点。  

再次,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达到了一个非常尖锐的程度。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已经无法依靠小范围的民主来完成。如苏联赫鲁晓夫上台以后,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这些斯大林时代留下的老干部搞过一次“政变”,以政治局中的多数罢免了赫鲁晓夫总书记的职务,但赫鲁晓夫利用朱可夫,派出军用飞机召集中央委员开全会,因大多数中央委员的支持和投票,反倒罢免了马林科夫等人的职务。这给了我们一个重大启示:仅仅依靠党内民主,也未必能够确保避免资本主义复辟。在特殊条件下,即使是中央全会,也不一定能够代表正确的路线。只有依靠更广泛的民主,即毛主席首创的大民主,直接依靠工农劳动群众,自下而上地彻底揭露、批判共产党可能执行的错误的资本主义路线;对各级政府官员、对共产党的高级领袖实行最广泛的民主监督,才有可能确保正确的政治路线得到执行、避免资本主义的复辟——这就是说,必须使阶级斗争广泛化,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积极投入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批判,使群众、党员、干部全都受到教育,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又一个重要的特点。  

归纳一下,以上的论述表达了这样几个观点:第一,阶级斗争会长期存在,但更多地存在于思想政治领域;第二,路线斗争已经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级形式;第三,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出现了广泛化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党内,必须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参加。  

请注意,这三点表达的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根本特征,如果不存在重大的理论错误,在接下来对后社会主义的分析当中,将会据此作出一些重要的推论。  

下面我们对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作出分析。  

“后社会主义时期”这个概念前面已经做过说明,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大面积的资本主义复辟,但在政治上还保留了某些社会主义的特征。  

对目前的中国来说,随着资本主义的复辟,经典意义的资产阶级——即由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无产阶级以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产阶级,已经大批地出现并合法地存在。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在社会上广泛地存在,且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斗争大体上仍处于一种自发的,无组织状态,已经开始有人提出诸多的政治诉求,试图引导斗争的方向。这些诉求主要见于网络上几家网站的网文中。尽管目前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各种观点相互冲突、很难统一,但毕竟是一个进步,说明中国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正在开始度过朦胧的萌芽期,开始上升到政治层面。但说开始上升,即是说仍未完全摆脱盲目的混沌期。要完全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就必须研究当前的政治环境,其中最主要地是要研究在目前这个后社会主义时期,保留了前一时期的什么政治特征。  

那么,在这个后社会主义时期,保留了哪些前一时期的政治特征呢?  

第一是共产党仍然独自执掌国家政权,在形式上保持着社会主义必须的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格局。  

第二是共产党的纲领、党章尽管被加进去不少修正主义的内容,但基本上全部地保留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三是中国的宪法虽然在具体条款上出现了承认私有化合法的倾向,但总的精神,仍然基本上是社会主义的。  

第四是国有企业的存在。这种国有企业虽然已经出现了国家资本主义倾向,性质上也非常接近国家资本主义性质,和前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有重大差别,在数量上也大不如前,但作为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基本上可以主导中国的经济走向。  

这就是目前中国从之前社会主义时期继承和保留下来的政治和经济遗产中最主要的东西。有这些东西,就不能认为中国已经完全彻底地演变成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国家。直到发生根本性质变即上述因素消除之前——其标志是共产党完全抛弃了自己的政治纲领,资产阶级的政党公开走上中国政治舞台,宪法明确承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国有企业被彻底私有化——在这些因素被消灭之前,都不能认为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性质变,都存在着通过和平方式——例如类似于第一次文化大革命的方式使中国回归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这种“和平方式”当然也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说到“和平”,是相对于通过武装夺取政权的暴力斗争方式而言。  

总之,在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广泛存在,但也存在通过非暴力斗争回归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这是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重要特点之一。  

既然在后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一党专政这种政治形式被继承和保留下来了,资产阶级政党公开走上政治舞台就是非法的。也正因为存在着这种形式,不仅压制着无产阶级队伍中出现足以使无产阶级队伍出现分裂的派别,同时也压制着资产阶级公开地走上政治舞台、对无产阶级进行更加残酷的打击。这种局面还给中国无产阶级提供了统一认识、凝聚力量的时间和机会。这种政治形式对无产阶级显然比对资产阶级更有利。也正因为如此,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更加直接和集中地表达为共产党内的路线斗争——这是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前面讨论涉及到通过“和平的阶级斗争”回归社会主义问题。目前已经有人半公开地提出了“打到xx党,武装夺取政权”的政治要求,也获得了支持者。他们的理论也将路线问题看得很重,但目的是通过路线发生错误直接推导出党的性质已经改变,因此必须被打倒的政治结论,随后就把路线问题丢在了一边,既不联系实际深入研究中国目前的政治环境,也不深入研究相关理论问题,更不打算尝试一下用类似于文革的方法来改变现行路线;他们的“打倒”和“革命”仅仅局限为“武装暴动”这样一种方式,这也未免太僵化了!如果有人要问,你们要唆使民众“武装暴动”,枪支武器从何而来?我相信自然有人乐意提供:美国中情局巴不得给这帮人提供武器,把中国搞乱,然后趁机干涉。当然,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帮人与中情局有联系,我也愿意相信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打算彻底扭转中国无产阶级目前极端困难的处境,而且他们的主张对走资派或者也能形成某种压力。但他们的主张在目前不可能得到实行。一旦实施,必然会给中国造成极其重大的损失。当然,如果回归社会主义的其他努力全都归于失败,他们所提出的道路就是唯一的选择,但做出这种选择绝不是现在。我把这帮人归入到左倾冒险主义的行列。  

在中国,把路线问题看的很重的另有一派人,他们的理论分析多半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所提出的半社会主义理论把中国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在理论上固定下来,让人感到有些哭笑不得。他们所开出的“宪政”这个药方脱离了“大民主”,企图走上层路线,依靠少数人来解决中国问题,也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一派人的理论基础如果能够再深入一些,抛弃半社会主义的学说,还是有可能接近真理。未来中国阶级斗争的方式肯定多种多样,谁对谁错历史将会做出最后的裁决,但在目前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最根本的、和前期同样的政治要求,这就是让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广泛化。这种斗争决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党内,必须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引导更多的人民群众加入到反对修正主义路线、打倒资本主义的阵营当中——这是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最根本的特点,也代表了运动的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是隐藏在共产党内身居高位的一小撮走资派根本不敢违背也无法抗拒的力量,完全能够扭转资本主义复辟的趋势,使中国重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唤醒这一力量,做最后的斗争。  

这就是本文在研究讨论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关系之后做出的结论。
最后编辑红军万岁 最后编辑于 2011-11-24 03:27:26
本主题由 管理员 论坛值班员 于 2011/11/26 4:01:49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黄尔文的文章一开始就引进了“后社会主义时期”这样一个概念——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之后,又出现大面积的资本主义复辟,但在政治上还保留了某些社会主义的特征;原先的社会主义正在快速地滑向彻底的资本主义直到发生根本性质变之前——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并举例说苏联从赫鲁晓夫上台,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时代的苏联解体,就属于这样一个时期。中国自毛主席去世后,一直延续到现在,也处于这样一个时期。

换句话也就是说,  只要“共产党”“社会主义”这两块招牌还在,  那么执政党和社会性质就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质变”, 还有希望救治。

这样的概念正确吗?   是否符合历史的、现实的实际事实呢?  

概念准确是思想正确的前提,概念要准确的反映实际, 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如果这样的概念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事实的, 那么下面的章节也就不用看了, 前提错了, 结论会正确吗?
TOP
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继续革命 最后编辑于 2011-11-24 10:39:20
TOP
4#

笔者很敬重黄尔文先生,是黄先生新浪博客的热心读者。对本文的理解,正是版主按主所言的态度,以下看法,并不是不敬重黄先生。
本文先在黄先生的博客和《乌有之乡》网站发出。笔者在乌网上有个跟贴,与其他部分评论观点相似,即“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广泛化”的路走不通,原因是没有条件让“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广泛化”,所谓条件,说白了,就是----谁-----来组织、推动并“吸收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引导更多的人民群众加入到反对修正主义路线、打倒资本主义的阵营当中”。黄先生在文中没有指明,笔者思考更不成熟,不再累赘。
黄先生只所以使用“后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一如黄先生文中所述,二是笔者推测,黄先生对“后社会主义”这个阶段的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持有“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意思,这与张宏良先生“]救保论”的认识出发点具有相似性。
黄、张先生的认识,是否正确,可以结合本站的另一文章《苏修是怎样变社会主义所有制为资本主义所有制的》进行分析。《苏》文是1975年发表的,阶段也应该只论述到1975年,即勃列日涅夫时代止,还没有“尔巴乔夫、叶利钦时代”。虽然论述的是“所有制”问题,但结论是“苏修叛徒集团利用他们篡夺的权利,推行一整套修正主义的路线和政策,把社会主义所有制完全蜕变成了官僚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但苏修篡权复辟只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个插曲。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苏联人民必定会推翻苏修叛徒集团的反动统治,重新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使克里姆林宫的红星重放光辉。”文中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当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从法律上定性为“国有化”、当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及财产以任何名义和形式私有化、分散化或为管理者支配以后,社会主义即已变成资本主义,而且是最反动的官僚资本主义,任何名义上的“社会主义”或“集体”,“完全是欺人之谈,骗人的鬼话。”亦即:事实证明,在苏联,随着无产阶级专政蜕变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无论是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都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苏修叛徒们却打着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招牌招摇过市。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恩格斯曾经指出:“任何一种国有化,甚至俾斯麦的国有化,都说成社会主义的”,这是“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反杜林论》),是“资产者为了私利而作出的捏造”(《恩格斯一八八一年三月十二日致爱.伯恩斯坦》)。苏修把他们的官僚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冒充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正是他们这伙叛徒“为了私利而作出的捏造”。
对中国现今而言,不但是假名义下掩盖的最反动的官僚资本所有制,而且同生共长了势力庞大的买办、外资和民族(亦是官僚参加)资本所有制,一切都说明,一部分人仍然坚持着骗人的把戏,一部分人努力做着“摘帽子”的奋斗,另有一部分人,在幻想中等待着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回归或转向。其实,路只有一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权,是大的暴力革命,修正主义退回资阶级专政,同样是暴力革命,只不过是小范围内的革命政变罢了,性质是一样的。
在资产阶级专政下,想要统治者给被统治者“大民主”,想要统治者主动发起或允许“阶级斗争(路线)广泛化,无异于让统治者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是绝无可能的。假如“内部健康力量”能通过不打炮的阶级斗争取得胜利,恐怕只能是“革命的政变”为上上策。
附贴:14 楼【-----2011-11-14评论说
黄先生分析的很透彻,但是“让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广泛化”----此路怕走不通,执政者主动发起的阶级斗争,性质一定是“和平的阶级斗争”,即如第一次的文化革命形式的阶级斗争,这有一个前提:无产阶级专政,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才能进行继续革命,失去了这个前提,阶级斗争广泛化是不可能开展的,因为“唤醒这一力量,做最后的斗争”是不为实际当政者接受的。全面分析一下三十多年来的经历,党内外的“阶级斗争(路线)”一直有“广泛化”的趋势,但是越来越被压抑、消解的程度愈甚,力度更强,“和谐”与“管理创新”已成是“纲领”。阳和平认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只有两条路径,一是没有压迫,二是没有反抗,并认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走的是第二条路径,即让一切的集体、组织中的群众分散化,失去反抗的条件和力量。因此,黄先生的此论与何新先生的理论一样,不会被当局采纳,也不可能有实践的条件,相反,压缩“阶级斗争(路线)广泛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
TOP
5#

回复 4楼岭南雪的帖子

完全赞同岭南雪同志的真知灼见。
TOP
6#

我在第2楼说过: 概念准确是思想正确的前提,概念要准确的反映实际, 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如果概念这个前提错了, 则思想认识必然不正确,  其结论也必然谬误千里!

现在的执政党是资产阶级的政党,  还是修正主义的政党?   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因为认清这个问题是重新革命的前提。

对于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看不清了呢?  看看社会现实不就明白了吗?!  因为现在谈认清社会现实这个问题实在是多余,但是, 还是有很多人糊涂, 有的人可能是真糊涂, 而另一些人则不然, 是心里明白的假糊涂。

问题在于, 一些人自己是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所以思想容易右, 自己代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却硬是不承认社会主义早己不存在了, 不承认马列主义的政党早己蜕变为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他们的这种荒唐的思想认识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修正主义机会主义,  大量事实证明,  从“补课论”、“补天论”、“补台论”、“左转论”、“合法斗争论”、“维权论”等等, 到黄尔文的“后社会主义论”,  所有这些论点都有一个特点: 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暴力, 主张和平夺权。 这难道不就是三中全会派多年来一直宣扬的修正主义观点吗?  这与张宏良的“保党救国”以及“宪政民主”等谬论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最后编辑人在途中 最后编辑于 2011-11-24 18:40:27
TOP
7#

解放后的中国主要有二个矛盾, 矛盾之一,就是城乡差别,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工人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矛盾之二, 就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当私有制度基本被取消,国家成为社会经济的实际管理者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那些在国家机构中掌握政治权力的人与那些没有掌握权力的人之间的矛盾,此时,矛盾的性质不再仅仅是经济的,而是政治的了,这实际上就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区分。毛泽东主席早就注意到这一基本事实:他在1957年曾经特别指出过“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并由此得出无情的结论,说中国政治及经济官僚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剥削阶级。他在1965年指责说他们是‘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实际上,这些政治、经济官僚虽然没有多少财产,但就其职能(特权)而言已经成为资产阶级,他们能利用手中掌握的政治权利剥削社会,攫取大量的社会劳动成果。当毛泽东主席和他的拥护者谈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时,资产阶级不是指已经被没收了财产的旧资产阶级残余,而是指那些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内部身居高位的人,认为官僚能形成一个新的统治阶级的观点, 这与米洛凡得拉斯的“新阶级”理论十分相似。在“文革”中,毛泽东主席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实践的充分证明, 也为今天的严酷现实所证实。

现代中国历史离开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理论目标就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既是毛泽东理论活动的基本轨迹,也是把握其思想的主要线索。

如何把握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搞好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是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建立后始终思考着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 在“文革”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提出及其实践, 是毛泽东主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继承、捍卫、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贡献之一。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与实践密切切合起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主席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深刻分析研究了国际国内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向和阶级关系变化等新特点,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内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正在演变的过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十分清醒地一再严肃地告诫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同时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为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制定了基本路线,——那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必须继续进行革命。
最后编辑人在途中 最后编辑于 2011-11-24 19:10:2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