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头|论坛

首页 » 劳动者的解放 » 无产阶级看历史 » 文革老照片鉴赏(九)
锤子 - 2013/1/14 18:24:00
文革老照片鉴赏(九)
作者:刑天起舞



上回书说道——中国人三十多年来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唯一的原因就是爆发于全世界的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材料革命”。这种生活条件的重大改善,在全世界同时发生,与特色改革开放没有一分钱关心。

    “说评书啊”?

    当然是说评书——古今中外所有人关于历史的叙述,无一不是文学创作——无论是历史课本,还是史学专著。

    我的中学语文老师,曾经夸我是“文学鬼才”——“李贺再世,王勃重生”。我的这位语文老师,是文革创造的一个“谪仙儿”。教过我后的第三年,这“仙儿”就归位到天津南开大学当教授了。

    尽管“仙儿”在下一年里对其它同学一遍遍讲我的“才华”,一次次给人印发我的“作文”启迪别人;但是我当时每次语文考试的成绩都很一般,好的只是作文。为什么呢?因为我基本上不学语文——从来不看语文书,历史课本我差不多能背诵下来。

    而我学历史学的当然不是历史,学的是历史书中的文学。在我看来:文学家相比于历史家,其文学能力就是猪。

    历史家怎样叙述历史呢?

    他们从历史的太平洋里精选出一滴水,打亮他们需要的背景灯,按这个情况下的形色描述这一滴水。

    事实上历史家也只能这样——因为历史材料真的是浩如烟海。我们这里一个最普通的三口之家,在最普通三天里经历的事,我都可以整理出相当于长篇小说的文字——而为了让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人能够比较清楚、全面的了解、理解他们的这三天,这样量度的文字解说实际上是必须的。由此推之,可知所谓史学,实际上百分之百只能是史家创作的文学。

    决定这个“历史真面目”的,只能是史家的选材和选择的背景灯——并不是史家故意如何如何,而是他只有这个能力——选的能力。无论讲者还是听者,即使再兢兢业业地皓首穷经,也都只有能力了解太平洋里的一滴水。

    史学,在过去、现在、将来起到的作用都是唯一的——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当然,还捎带着培养一些文学鬼才,比如我和莫言。


书归正传——继续说材料革命改善中国人生活条件。

    这件事必须说明三点。

    一. 准备。

    因为这样大规模的材料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在此前一段时间毫无疑问是可以预期的,当然也毫无疑问的被很多很多人预期到了。

    预期到了,自然就要准备。

    谁准备得最好呢?

    当然是文革中的中国人民。


首先是人的准备——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融入劳动人民。

    这是最根本的准备。没有这个根本,“神马都是浮云”。

    劳动与知识的紧密结合,是保证任何科技进步服务于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唯一人间正道。

    【心在左边跳】【愚蠢小猪】等等以及我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朋友,都念念不忘文革期间海量发行的《无线电》等等“跟我学”性质的科技、科普杂志。各个科技领域的杂志都有,如《内燃机》《数控机床》,我这里有很多资料。《无线电》的影响特别大,是因为无线电这玩意适合任何人做业余爱好。

    当时的电视机、收音机、半导体之类稍带技术的产品,售价都很高;但是,又都大量的销售相对非常便宜的零件。目的很明显——诱导大家自己学着组装。很多很多当时的年轻人,学会了基本的无线电知识技能。

    我收藏的文革小说里,有几乎一半涉及这个。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海铺路》中的符丹山。符丹山在1969年由技术员经自己强烈要求到车间当工人,业余时间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电视机,每天晚上给邻居小朋友“演电视”。因为当时的电视信号发射、接收能力都不高,所以欧美老电影里常有生气砸电视的情节。符丹山脾气好,重感冒还得坚持给小朋友“演”——不断调节让小朋友看。(1975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大海铺路》中,技术知识分子精英符丹山,与工人技术革新大王朱凤荣友谊、合作、矛盾、争执的故事,是我看过所有文学作品中最精彩深刻的故事。虽然,这两个人物都不是这部小说一级重要的人物,而且,他们的故事也没有得以展开)



二. 面对。

    1971年,美帝国向文革中的中国递上了一个大礼单。中国人民圈定了“四三工程”。这“工程”中,包括几十条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化肥、大化纤、大乙烯生产线。

    工程立刻上马,外国专家随来。没有了与原来完全配套的环境与设施,外国专家全傻眼了。此时,通过文革锤炼的中国工人、贫下中农的才干得以充分显现。我们吉林省的技工大宗师李国才的故事,感天地泣鬼神——就像我们吉林省的贫下中农种子研究大宗师李贞生一样。

    文革中国,培养出无数个劳动人民技术大宗师,谱写出无数曲感天地泣鬼神的乐章。

    外国的最先进,来到中国,就被中国的劳动人民更新换代。看似那样驾轻,仿佛就是就熟。

    中国如不被特色,世界将完全不同。




三. 结果。

    材料技术革命所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还需要论证?比如化肥使粮食增产,增产的粮食喂猪,猪多了猪肉就多了,猪肉多了人就能多吃猪肉了?),被说成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那既然成果这样伟大而明显,改革开放就没有理由被拒绝了。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进行下来,不是因为特色有什么过人之处——它们没有任何过人之处。它们不过就是按部就班地本能地控制了社会舆论而已。它们也不需要说谎,说事实就行:

    1. 国家在改革开放。2. 人民生活条件在改善。

    哪个是假的,都不是假的。

    有选择地反复强调某些事实,并把这些事实联系起来;同时有选择地掩盖一些事实,把另外一些事实间真正密不可分的联系切开——这是人世间一切史学、文学,甚至自然科学自然必然的作法。问题只有一个:

    你想要什么?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曾经深受迫害的剥削阶级、准剥削阶级、预备剥削阶级求仁得仁,终成正果。


经济问题,一直都是所有人类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基础。

    经济问题,就是人的生活条件问题。

    在一切人类历史的重大社会变迁中,都是经济问题在起决定性作用。

    文革建立起来的一切,虽然时间很短;但中国的情况,已于此前或苏联那样的国家完全不同。资本主义复辟之所以能完成,根本的原因还在经济问题——“借东风”。“东风”,当然不是天师作法呼来的——呼不呼,它都在那个时候来。天师们的言行,都不过是装神弄鬼而已。

    中国人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改革开放的春风”没有一分钱关系;生活条件的改善,完全源自于材料技术革命。“改革开放的春风”刮不刮,材料技术革命的“东风”都一定在那个时候温润中国大地。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只会得到“东风”之利,也不会失去原来的益。

    特色,用人民本来就该得也会得的利,换去了人民原来的,更根本的益——因为它们说:你生活条件的改善,是它们登坛作法“改开搞”出来的。为了继续坚定不移扩大深化“搞”,你得忍受“阵痛”下岗、交保险、买私房、接受高消费教育、医疗、被拆迁、被城市化上楼等等等等。

    劳动人民的“阵痛”变成了“恒痛”,而裆中间儿那些老王八以及它们狗操驴日的杂种后代,则过着“高品质的现代化生活”“获得帝王般的享受”。

    它们借“东风”行“春风”,“天天都是好日子”“不知道咋吃咋玩儿了”。

    它们借材料技术革命必然带来的经济好看,改变了生产关系。不同的生产关系,就是不同的社会制度。

    剥削制度的表面,是人与人之间生活条件的天渊之别;而其本质,是一些人在奴役另一些人——绝不仅仅是生活条件差异的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生活条件的差异,人奴役不了人;而这种差异本身,第一不允许过大。第二以必要为限。第三会在不断进步的物质条件下逐渐抹平。当然,抹成绝对平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

    什么叫适合呢?

    能发展、维护、巩固一个经济基础的,就是适合的上层建筑。

    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是一个实践问题。

    最可笑的,就是有些人真诚地盼望或者惧怕“改旗易帜”。


这是小章庄小学1975年毕业的初中班学生。正中间端坐黑黑的老头,是该学校最高决策者——贫下中农代表。

    老头的主要工作包括打更、烧水、摇铃(后期改为按电铃),捎带着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

    这个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直属小学,从1970年开始“戴帽”初中。原计划1977年开始戴帽高中,1980年戴帽大本,1990年带研究生——争取让该生产大队社员的孩子,在二十一世纪初有20%以上接受完研究生水平的教育。

    贫下中农的孩子,煞是可爱。

西凉剑 - 2013/1/15 9:53:00
改旗易帜是好事,脓包明显了,才能溃破。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革老照片鉴赏(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