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头|论坛

首页 » 劳动者的解放 » 学习.讨论 »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读书笔记
郑雁男 - 2013/10/31 15:01:00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读书笔记

        现在,世界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包括中国这个从原社会主义国家复辟而来的资本主义的新伙伴,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研究马克思主义。据说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德国再版马克思的《资本论》,比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第一次出版《资本论》时的销售量还要大得多。无论资产阶级政府花钱雇佣走狗和文痞研究马克思主义,还是某些资本家阅读马克思的著作,都是希望从马克思那里寻找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化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力图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阻止资本主义的灭亡,继续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转。
        一、特色党歪曲、篡改马列著作的目的
        特色党不惜代价研究马克思主义,除了上述目的外,还有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特殊作用,那就是借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之名维护他们法西斯统治的合法性,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掩盖他们早就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本质,欺骗中国工人阶级和全世界被压迫阶级,缓和、消除直至彻底瓦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出于这一战略目的需要,特色党一方面抽象肯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学说的指导地位,而在具体实践中则彻底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从歪曲、篡改当代历史、否定阶级斗争入手,一步步把人们的思想、认识扭转到更有利于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另一方面,利用他们掌握的新闻出版机构重新编译出版导师著,不遗余力地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把指导工人阶级进行阶级解放与阶级战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理论和学说逐步加工改造成他们镇压无产阶级革命,镇压全国各族人民反抗的理论武器。
        例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自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中,阶级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然是支配和解决生产、分配与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然而,邓小平为首的特色党为了复辟资本主义,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学说采取实用主义态度,一方面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胡说“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依然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号篡改、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鼓吹“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等谬论。这样以来,他们就可以打着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号,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肆无忌惮地镇压反抗他们法西斯统治的工农群众和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清查‘四人帮’帮派分子”、“清理‘三种人’运动”以及1989年公然出兵镇压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自发反抗邓小平复辟资本主义的“六四事件”等等,都是特色党利用经过他们歪曲后的“阶级斗争理论”犯下的滔天罪恶。
        为了继续借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等导师之名维护其法西斯统治,特色党及其新闻出版机构打着“精确”、“准确”、“完整”地反映马列等导师的思想,统一译名、纠正错译和误译的幌子,甚至恬不知耻地宣称“可靠的文本基础更有利于了解列宁思想全貌”,是“代圣立言”的伟大工程等等,从1984年开始重新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导师的著作,把马列等导师的著作中不符合特色当局复辟资本主义,反对和镇压无产阶级革命现实需要的内容,用近意词、多意词以及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的概念偷换掉,把资产阶级各种反动、腐朽思想渗透到导师们的著作中,使之成为分化、瓦解直至镇压各族人民反抗,维护他们法西斯统治、愚弄中国乃至全世界被压迫阶级的思想工具。现在我们看到的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导师的著作,无论是全集还是选集,基本上都是经过特色党歪曲、篡改之后的东西。
        例如:1972年版的《列宁选集》第二卷《论民族自决权》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任何情况下,雇佣工人总是剥削的对象,因此,无产阶级为了顺利地进行反剥削的斗争,就必须摆脱民族主义,必须在各民族资产阶级争霸的斗争中保持所谓完全中立。任何民族的无产阶级只要稍微拥护“本”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权,都必然会引起另一民族的无产阶级对它的不信任,都会削弱工人的国际阶级团结,都会分散工人而使资产阶级称快。
        而特色党1990年出版的《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对这段话则是这样翻译的:
        在任何情况下,雇佣工人仍是剥削的对象,因此,反剥削的斗争要有成效,无产阶级就必须不依赖民族主义,必须在各民族资产阶级争霸的斗争中保持所谓完全中立。任何民族的无产阶级只要稍微拥护‘本’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权,都必然会引起另一民族的无产阶级对它的不信任,都会把工人拆散而使资产阶级称快。
        从上面两段话使用的某些关键性词汇可以看出,1972年翻译出版的《列宁选集》才基本上符合列宁的思想。因为列宁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不仅是俄罗斯工人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也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因此他思考问题就不单单是从俄罗斯民族的工人阶级利益出发,而是从全世界各民族工人阶级的整个利益出发论述民族主义问题。而1990年翻译出版的《列宁全集》则使用近意词把1972年编译出版列宁这部著作时使用的词汇替换掉,故意删除关于工人阶级国际团结的内容,目的就是企图把体现列宁关于工人阶级国际团结这种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连根拔掉,使读者不至于从导师著作中认识到民族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仍是”陈述问题的语气要比“总是”缺乏底气得多,而“不依赖”表达的则是无所谓心态,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不依赖”民族主义,也不反对民族主义,因为不反对民族主义同样可以反对剥削和压迫。而“摆脱”就是完全彻底地与民族主义划清界限,表现了作者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彻底决裂的革命态度。
        从这些细微的地方,就可以看出窃取无产阶级政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特色党既想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牌坊并以此证明他们统治的合法性,又想当资产阶级的婊子,向帝国主义和其他民族的资产阶级献媚取宠,调和全世界工人阶级与国际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革命心态。
        因此,翻译导师们的著作与翻译其他著作例如文学作品、自然科学论文等是不同的,仅仅通晓原著所使用的各种语言,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典故或方言是根本不够的,还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翻译工作的具体实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敏感的阶级斗争观念。否则,就不可能完整、准确、系统地反映出导师们的思想。
        二、歪曲、篡改导师著作的几种常用手段
        言语和文字都是人类在产生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用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和文字本身并没有阶级性,但是不同阶级的人根据不同需要把不同的文字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不同的语句和文章,反映出来的思想和观点就具有了一定的阶级性。不同民族的言语和文字虽然大相径庭,但是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交流思想时使用的声音、语调和文字排列组合成一定结构的文章所遵循的规律,则是大致相同的。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特点和精神信仰的不同,使用相同意义的文字表达相同感情时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国家”这一概念,汉语中就只有这样一个词汇。而在英文中,表示“国家”这一概念的词汇就有:Country、States、nationality等几种形式,而且这几种不同形式的文字蕴涵的意义又有很大区别。因此,把一个民族的语言翻译成另一个民族的语言,无论怎样都不可能完全达到准确无误的程度,这就给特色党歪曲、篡改导师著作,抹杀导师们的革命思想,削弱他们著作的革命性和战斗力一个充分的理由。
        下面我们就以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著作为例,看看特色党和他们豢养的编译家们到底使用哪些手段篡改、歪曲导师些著作,看看他们为了达到这一无耻目的是如何处心积虑、卑鄙无耻了。
        (一)、同意词、近意词或多意词相互替换
        例如,1990年第二版的《列宁全集》第345-346页,特色党的编译家们把1972年出版的《列宁选集》中“银行原先的主要业务”修改为“银行基本的和原来的业务”,把“所有一切货币收入”修改为“各种各样的货币收入”,把“银行就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修改为“银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发展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等等。
        注意:这段文字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时期,银行由原来的支付中介逐步转变成支配产业资本家的垄断者的描述。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复辟后重新编译出版的导师著作对事实的陈述,虽然与复辟之前出版的导师著作没有本质区别。但是,用近意词替换后陈述出来的事实毕竟是有相当差别的。这种方法在特色党重新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导师著作时经常反复使用,其目的就是为他们篡改、歪曲导师著作中的革命原则,削弱甚至消除导师的革命思想作铺垫。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掩盖他们歪曲、篡改和抹杀导师著作的革命思想的阶级本质和丑恶嘴脸而戴上的一方面纱。
        (二)变换句式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同一句话由不同的人说出来,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在语言学中,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都具有不同目的和作用。特色党的编译家们歪曲、篡改导师著作的经常反复使用的手段就句式变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看看特色党的编译家们通过变换句式篡改、歪曲导师著作究竟希望达到达到什么目的吧。
        第一种方式:把原来编译出版时使用的必然性判断转化成或然性判断。例如,文章的第四部分:“资本输出”的第一段,1990年再版的《列宁全集》这样翻译道:
        对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是商品输出。对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则是资本输出
        而1972年版的《列宁选集》第二卷对这段文字则是这样翻译的:
        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
        以上两种翻译方式都是关于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结果作出的判断。既根据事物发展的必然或可能出现的状态作出的肯定判断。1972年版翻译导师这段话时使用的是必然性肯定判断,而特色党1990年编译版列宁著作使用的则是或然性肯定判断。虽然两种翻译方法字面上表达的内容没有多大区别,但是,两种方式翻译方式反映出来的思想观点则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用必然性肯定判断对事物作出的结论,语气既诚恳又坚定,读者在接受这种判断和结论时就会坚定信心,毫不动摇。而用或然性肯定判断对事物发展作出的结论则是受某种条件限制的,因此是或然的、动摇的、模糊的甚至是模棱两可的,由此产生的效果就是让读者对这种结论产生无所适从甚至摇摆不定或者不能完全相信的心理。例如,按照1990年版那样的翻译方式思考问题,十九世纪的中国是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那么对这种情况来说,大英帝国对中国进行的鸦片贸易就不是“商品输出”。这显然是一个极其错误的结论。所以,特色党的编译家们使用或然性判断翻译列宁这句话,就给列宁作出的判断制造一种逻辑思维上的漏洞,让读者对列宁作出的判断产生疑惑和动摇。1972年出版的《列宁选集》之所以使用必然性判断句式翻译列宁这段话,不仅表现了列宁对这一问题作出结论时既坚定又自信的态度,而且也让读者因为文章作者或翻译家们既坚定又自信的态度所感染,从而增强读者对导师思想观点的理解和信任力。
        第二种方式:通过句式转换或改写,改变强调的内容。例如:1990年第二版的《列宁全集》第三部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翻译的:
        这个定义不完全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指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即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了会导致而且已经导致垄断的高度。
        这段文字强调的内容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已经发展到足以而且已经“产生垄断”这种“程度”。
        1972年版的《列宁选集》对这段话则是这样翻译的:
        这个定义不完全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指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即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就会造成垄断,而且已经造成了垄断。
       很明显,1972年编译出版的列宁著作中,这段话强调的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造成垄断,而且已经造成了垄断”这一事实,而不是强调造成垄断的“程度”。不管这种程度有多高,都不是列宁强调的重点。因为列宁这篇文章,主要是用“帝国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事实驳斥考茨基之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工业文明向农业文明扩张的经济政策”这一谬论。如果列宁强调的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成垄断的“程度”,既不能证明“帝国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这一结论,也驳不倒考茨斯的无耻谬论,而且还会给考茨基留下反驳的逻辑漏洞。特色党的编译家们利用他们掌握导师著作编译的权力,通过变换句式的方法把列宁强调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成而且已经造成‘垄断’”这一内容偷偷地变成“导致垄断而且已经导致垄断”的“程度”,目的就是为了扰乱思想,把人们的注意力和思考问题的方向引导到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去。
        第三种方式:把清晰简洁的句子换成冗长、拖沓的句子。例如:1990年第二版的《列宁全集》第七部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第三句话是这样翻译的:
        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阶段,资本主义的某些基本特性开始转化成自己的对立面,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时代的特点已经全面形成和暴露出来的时候,资本主义才变成了资本帝国主义
        而1972年版的《列宁全集》则是这样翻译的:
        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阶段,才变成了资本帝国主义,这时候,资本主义的某些基本特性开始变成自己的对立物,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那个过渡时代的特点,已经全面形成和暴露出来。
        只要稍微读一下上面两个不同的句式就可以体会到,读下面这段文字时有一种轻松自由,简洁明快的感觉,因为这样的陈述句式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一目了然。而读上面那段文字时,不仅有一种压抑和沉闷,甚至会让读者感到好像要断气似的感觉,而且也让读者难以把握文章的重点。特色党的编译家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故意把导师们的文章故意弄得繁琐复杂、晦涩难懂,让读者难以捉摸其中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意义。
        第四种方式:把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改为充分必要条件。例如,德文和法文版的序言中关于帝国主义战争暴发的条件,1990年第二版的《列宁全集》是这样翻译的:
        铁路网的分布,这种分布的不平衡,铁路网发展的不平衡,是全世界现代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造成的结果。这种总结表明,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还存在,在上述这样的经济基础上,帝国主义战争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而1972年编译出版的《列宁选集》对这段话则是这样翻译的:
        铁路网的分布,这种分布的不平衡,铁路网发展的不平衡,就是全世界现代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总结。这种总结表明,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还存在的这种经济基础上,帝国主义战争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生产资料私有制、垄断组织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是引发帝国主义战争的必要条件,但并是不充分条件。虽然列宁用黑体字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条件的必要性,但并没有把这些必要条件提升到必要且充分的程度。而特色党的编译家们为了到达某种目的,已经到了不顾事物的发展逻辑和历史事实的疯狂程度,通过句式转换把列宁提出的引发帝国主义战争的必要条件转化为充分必要条件,似乎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引发帝国主义战争的唯一条件,或者帝国主义战争是由垄断组织挑起的。表面上看来,他们是为了引起读者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帝国主义战争的仇恨,而本质目的则是借读者的“爱国主义”情绪把他们引导到民族主义的轨道上,从而转移读者对特色帝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仇恨,以此掩盖特色党发展私有制,培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支持他们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主的斗争。
        (三)、用中性词把贬义词或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替换掉
        用中性词把贬义词或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替换掉完是特色党及其编译人员为了“阉割”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导师“革命学说的内容,磨去它的革命锋芒,把它庸俗化”的最终目的和阶级本质。
        例如:1972年出版的《列宁选集》对帝国主义的定义是这样翻译的:
        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这样的定义包括了最主要的内容,因为一方面,金融资本是与工业家垄断同盟的资本融合起来的少数垄断性的最大银行的银行资本;另一方面,世界的分割,就是由无阻碍地向未被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强国占据的地区扩张的殖民政策,过渡到垄断地占有已经瓜分完了的世界领土的殖民政策。
     过于简短的定义虽然方便,因为它概括了主要内容,但是要从定义中特别引申出应该规定的那个现象的极重要的特点,那毕竟是不够的。因此,一方面不要忘记,所有的定义都只有有条件的、相对的意义,永远也不能包括充分发展的现象的各个方面联系,同时也应该给帝国主义下这样一个定义,其中要包括帝国主义的如下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 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分割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而1990年第二版《列宁全集》对这段话则是这样翻译的:
        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这样的定义能包括最主要之点,因为一方面,金融资本就是和工业家垄断同盟的资本融合起来的少数垄断性的最大银行的银行资本;另一方面,瓜分世界,就是由无阻碍地向未被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大国占据的地区推行的殖民政策,过渡到垄断地占有已经瓜分完了的世界领土的殖民政策。
     过于简短的定义虽然方便(因为它概括了主要之点),但是要从中分别推导出应当下定义的现象的那些最重要的特点,这样的定义毕竟是不够的。因此,如果不忘记所有定义都只有有条件的、相对的意义,永远也不能包括充分发展的现象一切方面的联系,就应当给帝国主义下这样一个定义,其中要包括帝国主义的如下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注意:把“列强”改为“大国”、把“扩张”改为“推行”,不仅反映了特色党和他们的编译家们向帝国主义列强献媚取宠的洋奴思想,同时也彻底暴露出他们希望抛弃革命、背叛革命和极力抹杀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的无耻嘴脸。
        再比如,1972年版《列宁全集》中第二卷第839页的一段文字是这样翻译的:
        考茨基抹杀帝国主义的最深刻的矛盾,也就必然要粉饰帝国主义,这种情形在他批评帝国主义政治特性时也表现出来了。帝国主义是金融资本和垄断的时代,金融资本和垄断到处都带有统治的趋向而不是自由的趋向。这种统治趋势的结果,就是在一切政治制度下都发生全面的反动,这方面的矛盾也极端尖锐化。民族压迫、兼并的趋向即破坏民族独立的趋向(因为兼并正是破坏民族自决)也变本加厉了。希法亭很正确地指出了帝国主义和民族压迫加剧之间的联系,他写道:“在新发现的国家里,输入的资本加深了各种矛盾,不断地引起那些有了民族自觉的人民对外来者的愈来愈强烈的反抗;这种反抗很容易发展成为一种反对外国资本的危险行动。旧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的革命性的变化,各“史外民族”千年来的农村闭塞性日益被破坏,他们正被卷到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去。资本主义本身在慢慢地为被征服者提供解放的工具和手段。于是他们也就提出了欧洲民族曾经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目标: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作为争取经济自由和文化自由的工具。这种独立运动,使欧洲资本在被它剥削的那些最宝贵的、最有光辉前途的区域中受到威胁;因此,欧洲资本只有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兵力,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
        1990年第二版《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432-433页对上面这段话是这样翻译的:
        考茨基掩盖帝国主义的最深刻的矛盾,就必然会美化帝国主义,这在他对帝国主义政治特性的批评中也表现出来了。帝国主义是金融资本和垄断组织的时代,金融资本和垄断组织到处都带有统治的趋向而不是自由的趋向。这种趋势的结果,就是在一切政治制度下都发生全面的反动,这方面的矛盾也极端尖锐化。民族压迫、兼并的趋向即破坏民族独立的趋向(因为兼并正是破坏民族自决)也变本加厉了。希法亭很正确地指出了帝国主义和民族压迫加剧之间的联系,他写道:“在新开辟的地区,输入的资本加深了各种矛盾,引起那些有了民族自觉的人民对外来者的愈来愈强烈的反抗;这种反抗很容易发展成为反对外国资本的危险行动。旧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各“史外民族”千年来的农村闭塞状态日益被破坏,他们正被卷到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去。资本主义本身在逐渐地为被征服者提供解放的手段和方法。于是他们也就提出了欧洲民族曾经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目标: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作为争取经济自由和文化自由的手段。这种独立运动,使欧洲资本在它那些最有价值的、最有光辉前途的经营地区受到威胁;因此,欧洲资本只有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兵力,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
        在语言学中,同意词就是概念的意义和内容是完全相同的;而近意词则是意义相近或相似,但还存在某些差别。从逻辑学上讲,同意词的内涵和外延完全重合,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统一关系,可以相互替换。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等等。而近意词的内涵和外延有部分重叠,近意词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不能随便替换。例如,“青年”和“大学生”等等。翻译这段话时,特色党豢养的编译家们把“抹杀”改为“掩盖”,表面上看没有多大区别,两个词都是表示“否定”或者“不承认”某种实事上存在的东西,但是反映出的思想则是不同的,甚至有着本质区别。“抹杀”意味着“把客观上存在的事实从根本上消灭”,而“掩盖”则是口头上“不承认”而事实上则是其存在的。那么把“统治趋势”改为“趋势”的目的就更显而易见了。同样,他们把列宁翻译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希法亭著作中使用的概念“新发现的国家”修改为“新开辟的地区”,把“革命性的变化”修改为“变革”,把“资本主义本身在慢慢地为被征服者提供解放的工具和手段”修改为“资本主义本身在逐渐地为被征服者提供解放的手段和方法”?把“被…剥削”这样的字眼从1972年翻译出版的著作中彻底扣掉,一方面反映了特色党和他们豢养的编译家与他们的祖师爷考茨基惺惺相惜的阶级感情,同时也反映出特色党和他们的编译家们对曾经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农群众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这根历史“井绳”的恐惧心理。
        (四)形容词或副词替换和用部分代替整体
        形容词和副词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为了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阶级立场,政论文章除了使用准确的概念外,经常使各种形容词或副词作为修辞手段增强文章的战斗力和感染力。使用哪种形容词或副词对自己表达思想观点进行修饰或限制,作者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表达内容的需要,经过认真考虑和慎重选择的。特色党豢养的编译家们把毛泽东时代编译出版列宁著作时使用的某些感情色彩浓厚的形容词或副词替换掉,如上面的例文中把“极重要”换成“最重要”,把“特别重大”换成“突出”等等;或者用部分代替整体,如上面的例文中用“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代替“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序言中谈到帝国主义战争的地方用“所有交战大国”代替“各交战国”等等;或者用小概念换成大概念,如上面例文中把“不断地引起”换成“引起”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减轻、削弱导师著作的战斗力和感染力,直至彻底抹杀导师学说的革命锋芒。
        还有一些其他方式和手段我们一时无法也不可能全部进行对比和分析。
        只要我们对不同时期编译出版的导师著作简单比较分析一下,任何人都会发现,以上种种手段,不仅在编译出版列宁这部著作时经常地反复使用,在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其他著作时,也是经常地反复使用。真可谓不遗余力、处心积虑了。
        特色党的编译机关用同意词、近意词、多意词,或者使用模棱两可的概念把毛泽东时代翻译出版的导师著作使用的清晰明了、准确无误的概念统统换掉,并不像文学艺术作品使用修辞那样,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而是为模糊、混淆导师表达的思想。他们把贬义词改换成中性词,通过变换句式把原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整合成冗长沉闷的学理性语言,通过更换不同程度的形容词或副词,用部分代替整体、用小概念代替大概念等手段,把表达爱憎感情的词汇更换成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词汇,把导师的革命著作加工锻造成没有感情、没有爱憎、没有思想、没有政治倾向、没有阶级立场,似乎既客观又公正的刑事判决书,处心积虑地掩盖并竭力抹杀导师著作的阶级性和革命性,阉割导师学说的革命锋芒,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遗余力地淡化、清除导师对工人阶级无限热爱,对资产阶级鄙夷、蔑视和仇恨的思想感情,调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把每个读者都引导到资产阶级方面去,彻底实现特色党去革命化,去阶级化,去意识形态的愿望,从而掩盖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奴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罪恶,消除、化解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及其走狗的阶级仇恨,瓦解劳动者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意志。不然的话,始终把唯心主义实用哲学奉为治国宝鉴的特色党,决不会耗神费力,动用各种资源组织人马重新编译革命导师宏伟庞大的著作。
        稍微关注工人阶级生活和命运的人早就看到,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现在一百五六十年的时间内,资产阶级总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说,甚至通过他们掌握的报纸和杂志等媒体反复宣告马克思主义被他们驳倒了,但是每当他们这样宣布的时候,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就会顽强向他们证明,资产阶级不仅没有驳倒马克思主义,而且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因为如此,在阶级斗争中锻炼得老辣成熟的特色党才不惜耗费血本雇佣走狗和文痞,从篡改、歪曲和修正马克思列宁等导师的著作入手,一方面戬灭导师们的革命思想,彻底销毁指导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化害为利,使之成为维护他们法西斯统治的理论武器。这真是一箭双雕的毒计!
        我只是从汉语的角度,对两个时期编译出版列宁著作使用的不同概念对特色党的编译机关歪曲、篡改导师著作的手段与目的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和分析,如果能够运用俄语与汉语的对应关系对不同时期编译出版导师著作使用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分析,对特色党歪曲篡改导师著作的卑鄙手段和险恶用心的揭露可能会更深刻得多。
        三、学习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现实意义
        列宁这总光辉著作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因为以考茨基和伯恩斯坦为首的第二国际的叛卖行为受到严重挫折,各种机会主义泛滥成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向何处发展,成了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最关切的问题。为了揭露考茨基之流继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美化帝国主义,破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罪恶,使各国共产党认清考茨基之流的阶级本质,认清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的反动本质,列宁根据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资产阶级各国官方媒体公开发布的经济统计资料,论证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有力驳斥了考茨基之流所谓“帝国主义是资产阶级及其政府采取的向农业地区扩张的一种政策”的无耻谬论,揭露了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理论实质上就是美化帝国主义,为帝国主义战争辩护。从而使俄国工人阶级摆脱了机会主义的影响,逐步把工农群众反抗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斗争引导到革命的道路,最终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正如列宁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中说的那样,“机会主义特别迅速和特别可恶的发展,决不能保证机会主义取得巩固的胜利,正像健康的身体上的恶性脓疮的迅速发展,只能加速脓疮破口而使身体恢复健康一样。在这方面最危险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不愿意了解: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如果不同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密切联系起来,就是一句骗人的空话。”
        列宁所处的时代已经与我们今天面临的情况大不相同了,资本主义全球化几乎把世界所有国家都纳入它的卵翼之下。与上个世纪相比,二十一世纪,帝国主义对各民族工人阶级的压迫不仅没有减轻,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广泛应用,生产的集中和垄断比二十世纪达到更高的程度。因此,资产阶级对各民族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也比二十世纪以前更加沉重,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比上个世纪更加剧烈,各国工人阶级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此起彼伏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那么,我们现在学习列宁这部著作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正如列宁在1917年4月26日为这本书写的序言所指出的,“我希望我这本小册子,能够帮助读者去理解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这个基本的问题。不研究这个问题,就根本不会懂得如何去估计现在的战争和现在的政治。”尽管目前与十九、二十世纪有了很大的不同,各国资产阶级反动集团因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工农群众的监控更加严密,分化瓦解工人阶级队伍的能力也比从前有了很大提高,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也比列宁毛泽东时代更加恶化,但是有一点至今没有改变,那就是目前依然是帝国主义时代,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代。
       在中国,随着工人阶级阶级意识和阶级觉悟的日益觉醒,在邓小平复辟资本主义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而后又被邓小平彻底边缘化的的三中全会派分子重新拾起被他们踩在脚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把自己打扮成毛泽东正确路线的天然继承者,一方面喊着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革命口号,先后提出所谓“补课”、“补台”、“重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资产阶级合作”、“与修正主义合作”等各种各样的谬论混淆是非,扰乱思想,阻挠、破坏无产阶级队伍的形成;一方面摇着“爱国主义”的牙旗,唱着反对帝国主义的高调转移工人阶级斗争的方向和目标,充当特色党的帮凶和打手,配合特色党瓦解工农群众的反抗。自由派资产阶级,为了按照美国模式改造中国,实现他们所谓的宪政民主,则把三中全会派提出的各种谬论进行加工改造,又提炼出所谓民主革命、二次革命、宪政民主等政治口号,使阶级斗争更加复杂化。正如列宁在这部著作的法文和德文版绪言中揭露考茨基时所说的,“在全世界日益发展的一般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特别是共产主义运动,不能不分析和揭露‘考茨基主义’的理论错误。必须这样做,尤其是因为和平主义和一般‘民主主义’在全世界还十分流行,这些思潮虽然丝毫不想冒充马克思主义,但是完全同考茨基之流一样,也在掩饰帝国主义矛盾的深刻性和帝国主义产生革命危机的必然性。所以,无产阶级的政党必须同这些思潮作斗争,把受资产阶级愚弄的小业主和程度不同地处在小资产阶级生活条件下的千百万劳动者从资产阶级那里争取过来。”正因为如此,我们学习列宁这部革命著作,对于我们认清特色党以及国际帝国主义的本质,揭露和批判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破坏,“把受资产阶级愚弄的小业主和程度不同地处在小资产阶级生活条件下的千百万劳动者从资产阶级那里争取过来”,使共产主义运动沿着马列毛主义指引的正确道路前进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四、序言和正文是“帝国主义论”不可分割的整体
        由于列宁这部著作写沙皇统治时代,是继马克思的《资本论》之后第二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为了这本书能够在沙皇统治下的我国公开出版,列宁只能从经济方面对资本主义发展和帝国主义战争进行考察和总结。1920年,这本书用法文和德文再版时,列宁又写了一篇比较长的序言。这个序言实质上是对当时考虑到沙皇书报检查机关而不能直接讲出来的那些问题进行的必要补充。列宁在序言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垄断资本主义榨取高额垄断的本质:
       “很明显,从这样巨量的超额利润(因为这种利润超出了资本家从‘自己’国家的工人身上榨取的利润)中,可以拿出一部分来收买工人领袖和工人贵族这个上层。而各‘先进’国家的资本家也正是在收买他们,用千百种方法,用直接的和间接的、公开的和隐蔽的方法在收买他们。”因此,“如果不懂得这个现象的经济根源,如果不估计到这个现象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那未,在解决共产主义运动和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的实践任务方面,就会一步也不能前进。”
        因此,我们学习导师们的著作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分析历史和现实一样,都不能用静止地、孤立和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看问题。要用运动的、发展的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既用历史的、唯物的和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导师的著作时必须坚持既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把导师的某些判断和结论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等错误倾向,同时还要坚决反对修正主义,反对那些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歪曲、篡改导师革命理论的无耻行为。
        五、准确把握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列宁在的这部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和德国经济学家希法亭等人关于帝国主义特征的论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并吸取了他们著作中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提出了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列宁指出,“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同时列宁还特别着重地指出,“过于简短的定义虽然很方便,因为它概括了主要的内容,但是要从定义中特别引申出应该规定的那个现象的极重要的特点,那毕竟是不够的。因此,一方面不要忘记,所有的定义都只有有条件的、相对的意义,永远也不能包括充分发展的现象的各个方面联系,同时也应该给帝国主义下这样一个定义,其中要包括帝国主义的如下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分割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根据帝国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列宁同志不仅指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寄生的、腐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而且还明确地断言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列宁认为,霍布森和希法亭等人关于帝国主义某些特点的论述基本上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所以列宁的许多论断都是批判地吸收了霍布森和希法亭提出的进步观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叛徒、第二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考茨基则认为,帝国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而是一种政策。既先进的工业国兼并农业国。列宁通过对霍布森和希法亭以及考茨基等人的论述进行了深刻分析之后揭露说,“考茨基自以为在继续维护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比社会自由主义者霍布森还退后了一步,因为霍布森还比较正确地估计到现代帝国主义的两个‘具体历史’特点:(1)几个帝国主义的竞争;(2)金融家控制着商人。”而“考茨基的定义恰好是对具体历史的嘲弄!”
        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事实清楚地说明”,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既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的本质是,“输出的增加,恰好是同金融资本的骗人勾当相联系的,金融资本并不关心什么资产阶级的说教,它要从一条牛身上剥下两张皮来:第一张皮是从贷款取得的利润,第二张皮是在同一笔贷款用来购买克虏伯的产品或钢铁辛迪加的铁路材料等等时取得的利润。”
       (一)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寄生性
       在阐明了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后,列宁还引证了大量的历史事实,进一步分析了帝国主义由于垄断导致的生产停滞和人为地阻止技术进步等现象,指出了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某些工业部门和某些国家,而且在特别广大、富饶或地理位置方便的殖民地,也起着同样的作用。比如,某项新发明被垄断该行业的资本家买断专利后本来应该立即用于生产,然而,由于新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必须淘汰和更换旧的生产设备,这样以来,不仅需要非常庞大的投资,而且由于设备更新过程中产量的降低就必须放弃原已经垄断的市场份额。但出于竞争、利润和其他方面的考虑,这项新技术必然会被暂时封存起来。据了解,基本垄断了国内肉制品市场的河南××集团公司曾经考查过一条先进的火腿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投产以后,将有5000多名工人失去工作。为了社会稳定,在当地政府的压力下,这家集团公司不得不放弃这条生产线的投资计划。生产的停滞和人为阻碍技术进步是帝国主义腐朽性最突出、最明显的表现。但是这决不是说,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生产和技术不可能再迅速发展了。恰恰相反,在帝国主义时期,由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技术的发展要比以前更快,更迅速。比如,美帝国主义在二战后,就是凭借原子物理的发展和核技术这种优势,向其他国家进行核讹诈攫取了目前世界的霸主地位。
        同时,由于帝国主义把大量货币资本聚集在自己手中,金融垄断企业也日益发达。比如美国利用美元作为世界通用货币这一优势,一方面通过金融企业不断向其他国家扩大资本输出以“剪息票”为生,另一方面又通过生产金融衍生品、发行美国国债并使美元缩水等恶劣手段从债权国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息”。仅凭这些无耻的金融手段,美国就是不开办任何生产性企业依然可以比弱小国家更加富裕。在帝国主义国家里,由于国家与金融垄断企业紧密结合,使股票大量上市,在金融、股票和期货场上又培养出一个庞的大食利阶层,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寄生于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的食利国。
        上述两点充分证明,帝国主义不仅是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且也是寄生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寄生性的不断加剧,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更加激化,从而最终导致帝国主义彻底走向崩溃和灭亡。
        (二)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列宁在论述述了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和寄生的资本主义后指出,帝国主义腐朽性和寄生性的趋势并不排除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帝国主义时代,某些工业部门,某些资产阶级阶层甚至某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但就整体说来,帝国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这种发展不仅加剧了帝国主义各国生产的不平衡,而且发展越迅速,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就表现得越突出。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越突出,某一部门、某一国家的资本家获得的垄断高额利润就越多。这就有可能使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收买个别的工人阶层,而且还可能暂时收买相当数量的少数工人,培植工人贵族阶层,不断分化瓦解工人队伍。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因为瓜分世界加剧民族的对抗,更加强了这种趋向。
        列宁还进一步指出,这个从生活方式到工资数额和整个世界观来说已经完全资产阶级化了的“工人贵族”阶层,是第二国际的主要支柱,现在则是资产阶级的主要社会支柱(不是军事支柱)。他们是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的真正代理人,是资本家阶级的工人帮办,是改良主义和沙文主义的真正传播者。因此,他们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各种斗争中必然会站在资产阶级方面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比如,目前××、××等网站所代表的那些人,在各个所谓“左翼”群体中很出名的××××、×××等人。虽然他们并不是工人阶级,但是他们跟考茨基和伯恩斯坦之流一样一再标榜为工人阶级而奋斗。这些人,拿着特色党发给他们的丰厚薪水和津贴,享受着特色帝国教授的各种荣誉和福利,必然会不遗余力地保卫特色党和河蟹帝国的国家利益,诬蔑坚持马列主义的人是“沉船派”、“带路党”,甚至咒骂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是“混账逻辑”!他们每月数近万元高额薪金,无不是河蟹帝国非垄断资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从本国工人阶级和非洲、拉美、中东等国家的工人阶级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这些人在未来的资本与劳动的国内战争中,必然会坚定不移地站在资产阶级方面,站在“凡尔赛派”方面来反对“巴黎公社活动家”。因此,列宁忠告说,“如果不懂得这个现象的经济根源,如果不估计到这个现象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那么,在解决共产主义运动和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的实践任务方面,就会一步也不能前进。”
        帝国主义因瓜分世界而加剧的这种对抗,使帝国主义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针对这个问题,列宁又一针见血地指出,“机会主义特别迅速和特别可恶的发展,并不能保证机会主义取得巩固的胜利,正像健康的身体上的恶性脓疮的迅速发展,只能加速脓疮破口而使身体恢复健康一样。”所以,“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如果不同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密切联系起来,就是一骗人的空话。”
        列宁根据以上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的全部论述,最后得出结论说,“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些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三)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列宁同志通过本书各章节的分析,论证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是由垄断资本主义这一经济实质所决定的。垄断资本主义造成了生产的高度集中和社会化,但生产资料依然是少数人的私有财产。很明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使各种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换句话说,因为生产已经实现了高度社会化,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关系正处于向完全社会化的社会主义过渡。同时,由于垄断导致的生产停滞、人为阻碍技术进步、培植了一大批脱离生产劳动的寄生虫以及整个世界观都资产阶级化了“工人贵族”阶层……帝国主义这种腐朽性和寄生性日积月累,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断裂和全面崩溃!如果说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毋宁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列宁当初写这部著作的时候,因为考虑到必须通过沙皇政府的书报检查才能出版,所以不可能像我们现在这样用明白无误的语言来表达这一光辉论断。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的论述中曾反复指出,发展物质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但这一任务是在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实现的。这个任务的实现意味着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准备物质条件。这样,资本主义就在发展生产力中不仅为自己安排了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也为自己的灭亡安排好了掘墓人。在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已接近全面社会化,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已创造出来。同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对抗已极为尖锐,这一切就决定了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剥削制度终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真理。
        现在,我们面临的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率先觉悟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能不能尽快地“把受资产阶级愚弄的小业主和程度不同地处在小资产阶级生活条件下的千百万劳动者从资产阶级那里争取过来。”
        以上所称1972年版《列宁选集》是在1960第一版,1972年第二版,1976年5月济南第三次印刷的《列宁选集》纸质版本。1900年第二版《列宁全集》是1990年出版的纸质版本的基础上制作的PDF格式的电子版。文中所引列宁语录未注明出处的,均出自1972版《列宁选集》第二卷《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与狼共舞 - 2013/10/31 17:12:00
好文章!  学习了!  垄断的本质是什么?  是资本垄断!  帝国主义就是高度垄断的资本主义。现今河蟹统治者是不是从上到下、从政治到金融资本、工业实体经济都实行着高度垄断且有大量资本输出到世界各地?  如果承认这一点, 那么现今河蟹国的性质就是: 高度垄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即帝国主义国家。

如果不承认这一点, 仍然认为河蟹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买办主义, 那就滑入了片面、肤浅、唯心主义的泥坑。
与狼共舞 - 2013/11/1 13:28:00
社会历史进程是动态变化的, 我们看问题也得动态地看。

在特色党背叛了马列毛路线而走上资本主义复辟之初, 其买办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1、众所周知, 文革中曾经批判过刘邓的资产阶级洋奴哲学,  由此可见这帮叛徒的祟洋迷外的买办思想是历来就存在的,  这也是历史上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之一。
      2、因为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比较完整的,所以当党内资产阶级发动76政变后,  一下子就把他抓在手中了,变无产阶级专政为资产阶级专政,  变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官僚垄断国家资本主义。(这一点很好理解, 但某个理论大师却不理解, 进而突然发难, 真是奇怪, 有什么问题就不能好好说吗? 是智力问题还是故意为之?)
      3、由于毛泽东时代的巨大遗产作用, 特色党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不得人心的, 唯一可走的路只能是: 一靠对内进行欺骗+清洗镇压+扶资培资, 二靠对外巴结、依附西方列强, 引进外资,  共同剥削世上人口最多的中国无产阶级劳动人民。

以上三点, 构成了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买办性"。  

而苏修的那种改革→解体的道路, 对特色党的统治不利, 党内资产阶级十分清楚这一点, 所以投靠、依附西方列强又保持相对独立性, 对特色党的统治最为有利, 苏修的那种道路在中国是万万不能走的。因此, 特色党的外表还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名称与旗号,  正是这一点与苏修不同,  凸显了特色党资产阶级的狡诈,  因而具有强烈的欺骗性,迷惑了许许多多的人们。正如毛主席所说的,  党内资产阶级一旦上台, 搞资本主义很容易。

而当成功地经过了三十多年(化解了无数反抗和危机)的资本主义复辟道路之后, 河蟹资产阶级的经济总量、垄断资本的规模越来越大, 羽翼渐丰, 终于要“腾笼换鸟”“鸟枪换炮”了, 垄断资本的魔爪伸向了世界各地, 大量资本的输出也就意味着河蟹资产阶级正在步西方列强的后尘, 逐渐走上帝国主义的道路。

这样, 这个具有表面上伪装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就变得支离破碎, 其虚假的面纱再也无法掩盖其本质了。

前面说过【因为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比较完整的,所以当党内资产阶级发动76政变后,  一下子就把他抓在手中了,变无产阶级专政为资产阶级专政,  变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官僚垄断国家资本主义。】 而且也不要忘记, 社会主义是一个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形态, 其本身就含有二重性, 即含有国家资本主义的属性。 因此, 不得不说, 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改掉的是“社会主义的公有”, 开放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私有”, 所有的改革措施,不是为了建立资本主义,而是为了完善资本主义,是在社会主义的外壳下完善资本主义。(这一点同样很好理解, 但某个理论大师却仍然不理解, 进而突然发难, 这是智力问题还是故意为之?)
1
查看完整版本: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