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头|论坛

首页 » 劳动者的解放 » 无产阶级看历史 » 国际共运动陷入低潮是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华莱士 - 2014/10/31 16:35:00
这是揭露和批判清源“资本主义复辟必然论”、“社会主义早产论”的文章,当初对清源还是非常客气,甚至把它当成朋友来对待的。
————————

国际共运动陷入低潮是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清源先生商榷

清源在他的《第一波社会主义潮起潮落的原因和第二波社会主义发生的方式试探》中总结“人类社会第一波社会主义潮落的原因”时说,“抛开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只凭主观意志来创造历史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上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尚且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两个阶级的反复搏杀和复辟与反复辟的交替现象出现,更何况用公有制来代替私有制以及要与传统的私有观念进行彻底的决裂呢?没有一、二次的反复反而是奇怪的。”他的理论根据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根源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的论述。所以,清源认为,“人类社会的第一波社会主义的出现和暂时退潮也应该在这个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矛盾中去寻找”,并因此得出结论说,“一国可以出现和建成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无法”在一国“最后确立和巩固”。
事实真像清源所说的那样吗?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清源引用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如何论述的吧。
恩格斯:“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头脑,在人们以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马克思:“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恩格斯:“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
马克思:“只能逐步改造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
在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这些论断的确切含意之前,首先必须澄清马克思、恩格斯和清源在文章的论述中使用的“变迁”、“变化”、“变更”、“变革”与“复辟”等几个重要概念。否则,就很难辨别问题的本质。
根据1978年12月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
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
变更:改变,变动。
变革: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
复辟:失位的君主复位,泛指被推翻的反动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被消灭的反动制度复活。辟:君主。
我们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谓本质属性就是决定该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它事物的属性。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概念的客观内容;同时,人们通过概念反映的本质属性去认识具有这些属性的事物,即它反映的具体对象。概念的这两个方面,又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即上文说的概念的客观内容。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但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是发展变化的,反映该对象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曾经说过,“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客观现实中的各个阶级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是不同的,是变化的,因此,“人民”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必然有所不同。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又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它的内涵和外延也是相对确定的,甚至有的并不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因而,我们在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和写作文章,特别是有关理论性的著述中,必须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每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具有什么本质属性和所指的对象,不能混淆,更不能偷换。比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有一条最基本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如果我们把它说成“人是历史的创造者”,那就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甚至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从“变迁”、“变化”、“变更”、“变革”和“复辟”等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变迁”、“变化”和“变更”反映的本质属性都是事物的整个变动过程,这个过程既包含量变过程,也包含质变过程。同时,“变迁”、“变化”和“变更”等概念的外延虽然有交叉重叠的成份,但又是可以相互并列并相互替换的。这种现象在逻辑学中称为概念的“兼容性”。而“变革”和“复辟”则不然。
“变革”所反映的是事物的质变,是一种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变化。它的内涵很小,既包含在“变迁”、“变化”和“变更”之中,与“变迁”、“变化”和“变更”等概念是不能相互替换、更不能混淆的。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所有著作的语境中,尤其是关于社会和政治制度变化的论述中,“变革”一词的指向始终都是向上的、积极的和进步的,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革命性”变化。
“复辟”一词专指社会制度而言,这种方式的变化,是恢复过去曾经存在的一种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尽管我国没有经历过完整的资本主义这一社会阶段,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我国都是存在过的。虽然“复辟”这一变化也带有质变的性质,但这是一种复古的、倒退的甚至是极其反动的社会现象,与“变革”一词所反映的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是完全相悖的。因而,敝人认为,我们只能把“复辟”这一社会现象看作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变迁”、“变化”或者“变更”,而不能把它看作社会“政治变革”。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就不能像清源那样,按照恩格斯关于“……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头脑,在人们以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的论述对第一波社会主义“退潮”(这个词的使用也是极其含混不清的——笔者注)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否则,不仅会使我们陷入教条主义的泥坑,而且还会轻率地得出“第一波社会主义”运动之所以跌入低谷,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复辟就是必然的错误结论;更会像清源那样轻率而简单地认为,一百多年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也是必然的。必须严正指出,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也是十分荒谬的。因为,这样一来,我们也会像清源那样,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之名,把那些无产阶级革命的判徒、修正主义集团和一切机会主义分子对无产阶级工农群众和普天下的劳动者犯下的滔天罪行轻轻放过或者一笔勾销了,把国内外反动派光绪起来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罪恶赦免了。
在这里,清源先生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可以理解为“变迁”、“变化”、“变更”的地方偷换成“变革”去理解,而把该用“变革”这一概念理解的地方又偷换成了“变迁”、“变化”、“变更”等。实质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诡辩论。
在最后的结论中,清源这样说“一国可以出现和建成社会主义”,接着又提出“一国要最后巩固社会主义是会遇到困难的”命题,这种看法本来比较切合实际,是符合马列主义观点的。但是最后,清源仅仅根据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力量对比、相对封闭和局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原因”,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再次得出“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整个体系里无法最后确立和巩固”的错误结论。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相对弱小、“相对封闭和局部生产力水平落后”代替了一切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颠覆活动、代替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背叛、修正主义集团和一切机会主义分子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破坏而犯下的种种罪恶,代替了剥削阶级思想文化在意识形态里的作用。我想请问,清源是在总结国际共运的经验,还是在为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革命的判徒开脱?
那么,社会主义真的“无法”在一国“最后确立和巩固”吗?答案是极其明显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逝世后,尽管他的继承者斯大林同志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又犯了一定的错误,但是,他毕竟捍卫了列宁的旗帜,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世界上顽强地屹立了近半个世纪。如果毛泽东的继承者也像斯大林同志那样,能够捍卫毛泽东的旗帜,并且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汲取斯大林同志的教训,正确运用毛泽东同志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带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斗私批修,在向人们头脑中残存的封建残余、特权思想和私有观念开战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并逐步消灭资产阶级法权,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社会主义难道不能在一国巩固下去吗?
但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必须认真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总结上一轮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历史经验,汲取前人的教训,用以指导下一轮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革命斗争和国际共运的实践中少走弯路。
要认真地、系统和全面地总结过去的革命经验和教训,完全可以写上几十万字的著作。在此,本人只是根据自己掌握和了解的历史事实,简要地谈一下大体想法和认识。
不可否认,毛泽东同志逝世后,资本主义这个腐朽、垂死而又灭绝人性的怪物也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大地上复辟了。这一事实,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彻底走入了低谷。但是,一百五十多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结局,原因是复杂的,是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资本主义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复辟是造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俗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资本主义在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时间虽然不同,但又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一是以不同面目出现、并挤身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当局,既在各国共产党内窃取无产阶级革命领导大权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分子自觉自愿地背叛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结果。前苏联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之流,中国的刘邓走资派,南斯拉夫的铁托等等。毫不奇怪,因为这些人本身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混进无产阶级革命队伍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这从他们全都信奉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实用哲学就可以得到充分证实。二是被无产阶级革命推翻和镇压的剥削阶级残余分子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敌视与仇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梦想恢复他们失去的天堂。因此,他们就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和捣乱,并与境外敌对势力勾结,以实现他们颠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匈牙利事件、东欧事变等都是境内外反革命分子勾结对社会主义革命进行颠覆的结果。三是无产阶级政治上不成熟,尤其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没有正掌握马列主义理论,因而就没有把马列主义理论作为武器识别修正主义和一切机会主义分子的能力。因此,一旦把自己打扮成马列主义者的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分子窃取党的最高领导权时,无产阶级革命者就不能很好地组织对他们的有效反击。四是一部分党员丧失革命意志、革命性削弱而放弃信仰和斗争,也是导致资本主义复辟的一个重要原因。五是大部分党员和多数革命群众的共产主义觉悟没有提高到能够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水平上,没有真正意识到剥削阶级残余分子时刻都在把复辟的希望变为复辟的行动。六是由于资产阶级法权和封建残余思想、特权思想与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等产生新资产阶级的土壤和温床依然存在,时刻侵蚀、麻痹着无产阶级政党和广大革命群众,使他们对阶级敌人放松了警惕。七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不足,也是造成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的重要原因。八是剥削阶级思想文化没有受到彻底扫荡,共产主义思想文化没有真正确立,也是资本主义复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由资本主义(中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出来的,因此,它身上依然带着剥削阶级遗留下来的深厚烙印——剥削阶级的思想文化和道德。尽管在这一阶段中,共产主义思想文化与剥削阶级思想文化的斗争中取得主导地位,但还没有真正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中真正确立起来,修正主义分子一旦篡夺共产党的领导权,剥削阶级思想文化就会像决堤的洪水,把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冲垮。
以上几个方面,每一项都是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因素,但是,上面一项项偶然因素关联在一起,便融合而成起决定作用的资本主义复辟的必然因素。
再一点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破坏、封锁、扼杀和对社会主义阵营实施“和平演变”,并与境内修正主义和反革命分子勾结,对各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的颠覆活动。但是,这个原因只是次要的、外在的,在资本主义复辟的过程中并不起决定作用。因此,本人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有革命者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必然因素又是各种偶然因素发展积累的结果。
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清源先生如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作为“抛开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只凭主观意志来创造历史是不可能的”这一观点的论据的:
恩格斯:只能逐步改造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
马克思:当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必然消灭、从而也使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必然颠覆的物质条件尚未在历史进程中、尚未在历史的‘运动’中形成以前,即使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它的胜利也只能是暂时的。
清源先生在引用马克思恩格斯这两段文字时还特别强调地要求人们“注意”上述文字中的“‘逐步’二字”,并补充说,“逐步”就是“共产主义的最后胜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两段引文既没有注明出自马克思哪部著作,也没有说明马克思论述的什么问题,更没有告诉读者马克思什么时间这样论述的。因此,读者根本无法查证与核对。本人认为,清源这样做是一种极不负的、蓄意误导读者的恶劣表现。即使不是这样,清源在此文中引用马克思恩格斯这两段话,也根本证明不了清源自己想要论证的问题——“抛开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只凭主观意志来创造历史是不可能的”。
上述两段文字,分别出自1847 年10 月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和马克思的《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上面两段论述掐头去尾或者孤立起来,势必得出列宁和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奇迹”。是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上面的论述存在漏洞?不!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把社会变化看成一连串的运动过程,而推动社会运动变化的动力来自阶级之间的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水平(物质资料的生产属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范畴。下同)是在阶级斗争中不断提高的。因此,我们阅读、理解和引证马克思等导师的论述也必须在这一框架内,超出这一框架或者抽掉其中的任何内容,都是故意歪曲。但是,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总是片面地孤立地和教条地看待社会运动和变化,把阶级斗争从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抽掉,单纯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衡量社会发展变化的程度。而他们所谓的“生产力”也是被他们抽像为仅仅指科学技术的东西,而在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人——包括人的思想、知识理论和认识能力等——都被他们故意抹杀或剔除掉了。刘少奇的“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先发展一段资本主义,等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再搞社会主义)、邓小平的“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等,都是抽掉了阶级斗争内容后,再把马克思恩格斯这些论述当教条提出来的。资本主义复辟后,现代修正主义的变种——“三中全会派”最早提出的“补课论”也是这样提出来的,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分子攻击列宁和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早产论”也是这样提出的。这都是典型的唯生产力论,是修正主义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一惯鼓吹的反动理论。清源先生为了论证“人类社会第一波社会主义潮落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是没有形成“颠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物质条件,是人们“抛开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只凭主观意志来创造历史”的反动观点,就把导师上面两段论述掐头去尾之后再拿出来作论据,这不仅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上面论述的恶意歪曲,更是对人们别有用心的误导。
马克思的完整论述如下:“如果资产阶级从政治上即利用国家权力来‘维持财产关系上的不公平’,它是不会成功的。‘财产关系上的不公平’以现代分工、租代交换形式、竞争、积聚等等为前提,决不是来自资产阶级的阶级政治统治。相反,资产阶级的阶级政治统治倒是来自这些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宣布为必然规律和永恒规律的现代生产关系。因此,当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必然消灭、从而也使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必然颠复的物质条件尚未在历史进程中、尚未在历史的‘运动’中形成以前,即使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它的胜利也只能是暂时的,只能是资产阶级革命本身的辅助因素(如1794年时就是这样)。所以,法国的恐怖统治所能起的作用,只是通过自己的猛烈锤击,象施法术一样把全部封建遗迹从法国地面上一扫而光。这样的事情是懦怯的资产阶级在几十年中也办不到的。因此,人民的流血牺牲只是给资产阶级扫清了道路。同样,如果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经济条件没有充分成熟,要推翻君主专制也只能是暂时的。人们为自己建造新世界,不是如粗俗之徒的成见所臆断的靠‘地上的财富’,而是靠他们垂死的世界上所有的历来自己创置的产业。他们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首先必须创造新社会的物质条件,任何强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们摆脱这个命运。”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论述是针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而言的,历史上每个革命阶级最初的反抗都是如此。任何一个革命阶级在“颠覆”统治阶级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物质条件”没有“在历史进程中、尚未在历史的‘运动中’形成以前”只能是“替人做嫁”。春秋战国时期的奴隶起义是地主阶级革命的“辅助因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民的流血牺牲只是给资产阶级扫清了道路”。因此,无产阶级要取得统治地位,不仅要“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首先必须创造新社会的物质条件”,还必须把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等“遗迹”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全部“一扫而光”,而这才是马克思上述结论的立论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固然是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基础,但这个条件仅仅是必要的,只有这个条件是不充分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如果像邓小平那样只看到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不把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等旧社会的“遗迹”从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全部“一扫而光”,建立起新社会所需要思想文化,资本主义还会照样复辟。中苏两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生产力水平可谓与最强盛的美国旗鼓相当,毛泽东时代也拥有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但资本主义还是复辟了。这些事实都充分证明:清源之流所谓“人类社会第一波社会主义潮落的原因”是“抛开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只凭主观意志来创造历史”完全是对列宁和毛泽东等人的诬蔑,是对原社会主义制度的恶毒攻击。马克思立论的论据:“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首先必须创造新社会的物质条件”、“把全部封建遗迹从法国地面上一扫而光”为什么都被清源先生别有用心地掐掉呢?因为马克思这些观点不符合清源“抛开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只凭主观意志来创造历史”这一观点的需要,如果清源不故意把马克思的论点和论据消灭掉,就不能彻底掩盖他否定列宁和毛泽东时代曾经在“创造新社会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料和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生产等方面所作的极大努力,就不能证明列宁和毛泽东等人都是在“凭主观意志来创造历史”。这样,清源先生提出的“资本主义复辟必然论”的反动观点也就没有了存在的理论基础。
列宁指出,“在巴黎公社出现以前几个月,即1870年秋,马克思曾经告诫巴黎工人说,推翻政府的尝试会是一种绝望的愚蠢举动。”(列宁《国家与革命》)当巴黎工人阶级不得不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时,马克思对巴黎工人阶级的行动依然持坚决的反对态度,而在巴黎公社之后,马克思就彻底改变了他的这一观点。他“从这次群众性的革命运动(虽然它没有达到目的)中看到了有极重大意义的历史经验,看到了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定进步,看到了比几百种纲领和议论更为重要的实际步骤。”因而,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时,写下了“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列宁《国家与革命》)这一著名论断,并因此修改了共产党宣言的个别论述。同时,早在1871年4月12日,即正当巴黎公社存在的时候,马克思就在给库格曼的信中写道:“……如果你读一下我的《雾月十八日》的最后一章,你就会看到,我认为法国革命的下一次尝试再不应该像以前那样把官僚军事机器从一些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些人的手里,而应该把它打碎。这正是大陆上任何一次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决条件。我们英勇的巴黎同志们的尝试正是这样。”(引自列宁《国家与革命》)因而,他号召无产阶级,只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才能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物质形式的——法庭、警察和监狱;另一方面就是摧毁由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派生出来的思想文化既关于“国家”等一切传统观念。而后一点正是上一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被许多共产主义者所忽视甚至遗忘的,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正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观念的东西不像人死了把尸体钉在棺材里埋掉,也不像阶级战争中把敌人杀掉那样简单,例如私有观念,产生这种观念的物质条件——阶级被消灭了,而私有观念还会在人们的思想中长期存。一旦时机成熟,就重新萌发出新的幼芽并茁壮成长起来。
在此,本人必须提醒清源,引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论述必须注明出外和版次,是直接引自导师的原著,或者是从其它人的著作中转引的,以方便读者查阅和核对。如果没有注明出外,至少也应该告诉读者,革命导师在什么时间、或者什么情况下作出这样论述的。这是写作著文的基本常识,我想清源不会不知道。如果不注明出处,更不说明时间和语境,就会误导读者。随便把别人或者自己的什么话转述过来,挂上革命导师的名字,难道就是革命导师的论述吗?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九日
华莱士 - 2014/10/31 16:38:00
请看看清源是如何歪曲、阉割马克思恩格斯某些论述的——

清源《第一波社会主义潮起潮落的原因和第二波社会主义发生的方式试探》
(一)人类社会第一波社会主义潮起的原因
马克思:“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此外,对于某一国家内冲突的发生来说,完全没有必要等这种矛盾在这个国家本身中发展到极端的地步。由于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马恩选集》第l卷81页)
随着“世界市场”以及“世界历史”的形成,越来越多的落后民族或国家卷入或被“拖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然而,在这个体系中,西方资本主义却“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列宁选集》第1卷255页)。
这样,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已经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系统,落后国家是这个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个系统中,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也是落后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时已经世界化了,这就是落后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原因。所以,人类社会的第一波社会主义不是什么“早产儿”,而是世界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作用的结果。
在世界进入到帝国主义时代的初期,资本主义的交往方式发展的还不是十分紧密,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就出现了列宁的那个“薄弱链条”。这样,历史就给了列宁、毛泽东了一个“创造历史”的机会,这就有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波社会主义的出现。在这里,列宁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必然的历史现象。
(二)人类社会第一波社会主义潮落的原因
人类社会的第一波社会主义现在的确是基本上退潮了,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其退潮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我不能不正视和要研究的问题。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马克思主义的精典作家们是怎么说的。
恩格斯:“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头脑,在人们以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恩格斯在这里说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矛盾。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该在这个社会发展的这个根本性矛盾中去寻找。同样,人类社会的第一波社会主义的出现和暂时退潮也应该在这个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矛盾中去寻找。
马克思:“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恩格斯:“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再明白不过的指出了社会制度、政治变迁的根源是起源于经济,起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如果我们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发现隐蔽地存在着无阶级社会所必需的物质生产条件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关系,那么一切炸毁的尝试都是唐•吉诃德的荒唐行为。”
这里的生产条件是指生产力,交往关系指的主要是指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说,奴隶社会里的奴隶手中的木耒是绝不能创造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来的。
要最后消灭私有制,必须有“物质生产条件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关系”的出现。这样,共产主义运动的暂时失败是不奇怪的。
马克思:“只能逐步改造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
请注意这个“逐步”二字,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的最后胜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恩格斯还指出,马克思和他所设想的那种共产主义社会“是资本义社会本身的最后产物”。
这是说,抛开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只凭主观意志来创造历史是不可能的。不消灭三大差别,共产主义运动是不可能取得最后胜利的。
马克思:“当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必然消灭、从而也使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必然颠覆的物质条件尚未在历史进程中、尚未在历史的‘运动’中形成以前,即使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它的胜利也只能是暂时的。”历史上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尚且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两个阶级的反复搏杀和复辟与反复辟的交替现象出现,更何况用公有制来代替私有制以及要与传统的私有观念进行彻底的决裂呢?没有一、二次的反复反而是奇怪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复辟的主要危险出现在上层建筑,而根源则在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上。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先从当时的生产关系来分析,生产关系的三要素:1.生产资料归谁所有;2.产品如何分配;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反作用于所有制和分配关系。如一个社会主义的工厂,工人是这个工厂的主人,而厂长则是工厂为工人服务的仆人,由于厂长处于工厂管理的主导地位,这个厂长如果摆不正和颠倒了这个位置,不把工人当做工厂的主人而是把自己当成了工厂的主人,并推行资本主义的利润挂帅、物质刺激和以权谋私,把职权当特权,这个厂长实际上就把本属于工人的工厂变成了自己的工厂,这时,所有制的主体发生了转换,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工厂的领导权不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和“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工人阶级处于尖锐的阶级对立之中”现象。这种在经济基础里发生的变化必反映到上层建筑中去,在上层建筑里就出现了刘邓的走资本主义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刘邓这样的党内资产阶级走资派。
以上可以说明一点,由于几千年的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异常强大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国家、家庭、资产阶级法权不能马上消亡和废除,这就造成了在公有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非常容易发生向资本主义的复辟。所以,社会主义的暂时失败是毫不奇怪的。因此,毛主席就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后胜利,不但需要本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而且有待于世界革命的胜利,有待于在整个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因此,轻易地说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错误的,是违反列宁主义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以上说明一个问题,英雄人物不能创造历史,英雄人物只能加速和延缓历史的进程。毛主席只能推迟资本主义复辟的时间,而不能阻止资本主义的暂时复辟。因为历史给英雄人物的表演舞台是一定的,不是无限制的,超出了历史给定历史舞台,英雄人物的作用就会趋于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1、人类社会第一波社会主义的出现与其暂时的退潮不是一回事。
不能以第一波社会主义的暂时退潮来否定它出现的合理性。“当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必然消灭、从而也使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必然颠覆的物质条件尚未在历史进程中、尚未在历史的‘运动’中形成以前,即使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它的胜利也只能是暂时的。”马克思的这一段话再清楚不过的指出了人类社会第一波社会主义暂时退潮的原因,以及它出现的合理性。因为马克思的这个“暂时”并不是否定它的合理性,而恰恰是在肯定它的合理性。2、人类社会第一波社会主义的暂时退潮不等于资产阶级是进步的,资本主义复辟是合理的。
因为资产阶级在战胜封建地主阶级那一天起,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反动的、没落的社会阶级。这个阶级这时候就已经成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
3、无产阶级的继续革命与资本主义补课论的区别。
无产阶级的继续革命与资本主义补课论的区别是:资产阶级的补课论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认为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是合理的、进步的,列宁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是早产儿,因此要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无产阶级的继续革命是,承认暂时的失败,总结经验和教训,积蓄力量,为人类社会的第二波社会主义积蓄更大的能量,这就是“花落自有花开时,蓄芳待来年”。
4、一国可以出现和建成社会主义,但一国要最后巩固社会主义是会遇到困难的。
人类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冲击波还没有足够的能量来冲破资本主义的大di。也就是一国可以出现和建成社会主义,但一国要最后巩固社会主义是会遇到困难的。在资本主义世界性交往方式的发展开始还不十分紧密的时候,会出现“薄弱链条”的落后国家中出现的社会主义的革命,由于力量对比、相对封闭和局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原因,这样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整个体系里无法最后确立和巩固。这就导致了社会主义不能在一国最后获得巩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最后确立和巩固,必须依赖于在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的全球性社会主义的胜利。
(三)第二波社会主义发生的方式
根据资本主义的全球性发展趋势,马克思设计的共产主义这个社会形态因此也是全球性的。事实上,资本主义的交往方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的时候,资本的流动已全球化,也必将冲击劳动的全球化。这样,它势必将烫平全球雇佣劳动的工资收入。例如:现在资本为了增加自身的全球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纷纷把工厂迁向落后国家,这样势必减少了本国的工作岗位,从而减少了本国雇佣劳动的收入。另一方面,国际垄断资本通过吸收落后国家的大量的合法移民和非法移民,借以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这样也势必要冲击本国雇佣劳动的工资收入。现在所出现的这两种现象的结果,就会造成发达国家中的雇佣劳动由过去的工人贵族(相对于落后国家来说的)跌落到与落后国家中的雇佣劳动大致同等的地位。而发达国家中的雇佣劳动由于知识和素质较落后国家中的雇佣劳动要高,因此他们将会较落后国家中的雇佣劳动觉悟的更快更好。这样,一旦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新一轮世界革命必将在全世界同时取得胜利,至少是在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国家中同时取得胜利。这就会与马克思的那个无产阶级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伟大预言相吻合了。
马克思设想的那种最后的社会制度是以世界为界限和场所的。这就要依赖于资本主义的高度全球化,也就是真正地球村的出现,也就是资本主义的交往方式发展到十分紧密的高级阶段。要达到这个阶段,就需要有新的生产力的出现,也就是能使资本主义的交往方式发展到十分紧密的高级阶段,使我们这个星球变成名副其实的地球村的生产工具的出现。这个新的生产工具就是今天的互联网,是互联网使我们这个广袤的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互联网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今天欢呼互联网出现的原因,这就是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和他所设想的那种共产主义社会“是资本义社会本身的最后产物” 的意思,这就是马克思那个“同时取得胜利”伟大预言真理性的含义。
但是,这样说并不是要排除今后还会出现一国的社会主义,今后还会出现一国社会主义,但是人类社会第二波社会主义发生的方式和主要表现形式很有可能是在全世界同时取得胜利,至少是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也就是在我们这个地球村的城市里取得胜利,这也同时是由城市推向农村的十月革命方式的一个放大版。
华莱士 - 2014/10/31 16:39:00
冬子对清源这一谬论的批判:
这种新的历史观,对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证明了:至今的全部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中发展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是一直存在的;大多数人总是注定要从事艰苦的劳动而很少能得到享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只是因为在人类发展的以前一切阶段上,生产还很不发达,以致历史的发展只能在这种对立形式中进行,历史的进步整个说来只是极少数特权者的事,广大群众则注定要终生从事劳动,为自己生产微薄的必要生活资料,同时还要为特权者生产日益丰富的资料。对历史的这种考察方法通过上述方式对至今的阶级统治作了自然而合理的解释,不然这种阶级统治就只能用人的恶意来解释,可是这同一种考察方法还使我们认识到:由于现时生产力如此巨大的发展,就连把人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最后一个借口,至少在最先进的国家里也已经消失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大资产阶级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不但不能再领导社会,甚至变成了生产发展的障碍,如各国的商业危机、尤其是最近的一次大崩溃(注:指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于1873年席卷了奥地利、德国、北美、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俄国和其他国家,这次危机的特点是猛烈而深刻。——336。)以及工业不振的状态就是证明; 历史的领导权已经转到无产阶级手中,而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整个社会地位,只有完全消灭一切阶级统治、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才能解放自己;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资产阶级不能控制的程度,只等待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去掌握它,以便确立这样一种状态,这时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第336页◎
————1877年6月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摘录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4年版 》(第三卷)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给了鼓吹“抛开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只凭主观意志来创造历史是不可能的”谬论的家伙一记响亮的耳光!
何谓“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
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明确指出:“由于现时生产力如此巨大的发展,就连把人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最后一个借口,至少在最先进的国家里也已经消失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大资产阶级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不但不能再领导社会,甚至变成了生产发展的障碍,......历史的领导权已经转到无产阶级手中,......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资产阶级不能控制的程度,”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难道不是普遍适用的真理吗?!
何谓“只凭主观意志来创造历史是不可能的”?!
难道恩格斯强调的“......而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整个社会地位,只有完全消灭一切阶级统治、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才能解放自己;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资产阶级不能控制的程度,只等待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去掌握它,以便确立这样一种状态,这时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这些话,
不是要求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面貌、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创造历史”、去“改造世界”吗?!
无产阶级不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创造历史”,共产主义能从天上掉下来吗?
恩格斯强调的“ 只有  完全消灭一切阶级统治、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  才能  解放自己;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资产阶级不能控制的程度,  只等待  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去掌握它,以便.....”是什么意思?
无产阶级的失败,只能解释为“无产阶级还没有充分做到象恩格斯教导的‘联合起来......去掌握它’”,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在‘联合起来...掌握它’的问题上做的还远不够好”,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在‘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创造历史’这个问题上做的还远不够好”,说到底,无产阶级在接受马列毛主义改造上做的还远远不够,这,与诡辩论者捏造的什么“  抛开  一定的 生产方式 和 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 ”有什么关系?!
诡辩论者给大家讲一讲,是谁“  抛开 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只凭主观意志来创造历史”啦?
难道诡辩论者是说“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抛开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只凭主观意志来创造历史,所以‘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就‘失败’了”吗?!
实在是岂有此理!
混账逻辑!
典型的唯生产力论的修正主义谬论!
可耻!
锤子 - 2014/11/5 16:01:00
按照清源的落后生产力导致资本主义逻辑,就会产生如此诡异的问题:

合作化运动时期,资本主义是最容易发生的,因为当时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是最差的时期,可当时中国人民要走共产主义道路。而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成为了世界第六大工业国,这个时候,社会生产力比合作化运动时期好多了,这个时期,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更加巩固,怎么会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时期才发生资本主义复辟呢?
锤子 - 2014/11/5 16:14:00
事实上,这个世界从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开始,共产主义革命就具备了它的物质条件了。
华莱士 - 2014/12/30 16:09:00
下面这段文字,是“红旗漫卷西风”群里一个叫“开关”的网友提供的,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写的还是他从别人的文章里摘抄来的,这段论述资本主义复辟的文字魏好。发在下面供网友参考:
————————————
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在其实践的初期——破坏机器和自发斗争时期,他们还只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只认识资本主义各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这时,他们还是一个所谓“自在的阶级”。但是到了他们实践的第二个时期——一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由于实践,由于长期斗争的经验,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的方法把这种种经验总结起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以教育无产阶级,这样就使无产阶级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     《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七七页。
开关(2946881892) 2014-12-30 14:08:17
作为一种国家形式,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上是镇压性的,是一个“革命的暴力”机关。但是它具有一个与之前的国家类型相区分的重要特征,以前的国家的目的是维护特殊阶级的长久统治。而无产阶级专政则不同,它的目的在于阶级和阶级统治的消亡。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种国家形式”,它的目的就是为其自身的消亡准备条件,并逐渐走向消亡。
开关(2946881892) 2014-12-30 14:16:46
毛泽东指出:“那么,社会主义国家有没有阶级存在?有没有阶级斗争?现在可以肯定,社会主义国家有阶级存在,阶级斗争肯定是存在的。列宁曾经说,革命胜利后,本国被推翻的阶级,因为国际上有资产阶级存在,国内还有资产阶级残余,小资产阶级的存在不断产生资产阶级,因此被推翻了的阶级还是长期存在的,甚至要复辟的。我们一定要承认阶级长期存在,承认阶级与阶级斗争,反动阶级可能复辟。”
    毛泽东在1955年以后的著述中反复地强调“阶级和阶级斗争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时期”这一观点。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以后阶级斗争仍继续存在的原因包括:外部资产阶级的存在;反动阶级的残余;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多种所有制体系的存在;小商品生产产生的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分配领域的“资产阶级法权”和“不平等”等等。
对于第一个原因即外部资产阶级的存在,毛泽东这样评论道:国际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以及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颠覆活动,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继续存在的外部条件。国际间的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地反映到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来”。国内被打倒的残余势力同国际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这些外部条件成为他们寻求帮助的源泉。他们不甘心失去国家权力,继续在政治领域同无产阶级进行较量。他们在经济领域企图破坏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关注。他指出,由于都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改造世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斗争持续不断。资产阶级思想的有效传播是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影响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客观条件发生改变之后残余势力继续存在,加上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内在本性,结果就是在所有制改造完成以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仍然持续地发挥着作用:
所有制改造的不彻底性也是阶级和阶级斗争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多种所有制形式——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这是阶级存在的一个原因,也是阶级斗争持续存在的经济基础。毛泽东在1957年讲话中这样指出:“我们说基本解决了所有制问题,并没有说完全解决了。阶级斗争并没有熄灭。”苏联的情况也是这样“他们现在有三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有三种所有制,就一定有矛盾和斗争。”
    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和社会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分子的出现密切相关。生产关系的不完全改造给新资产阶级分子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国有着城市的和农村的小生产者、农民等“广大的小资产阶级”。按照毛泽东的观点,这些小生产者的存在“不断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
开关(2946881892) 2014-12-30 14:19:54
......
以上这些因素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持续存在的原因。这一时期的阶级斗争主要是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文革的“蓝图”就是从这些方面进行描绘的。毛泽东认为: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一场伟大的政治革命”,当然也是一场意识形态的革命:“资产阶级虽然已被推翻,但是,他们企图用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来腐蚀群众,征服人心,力求达到他们复辟的目的。无产阶级恰恰相反,必须迎头痛击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切挑战,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
因此,无产阶级革命之后的阶级斗争是由上层建筑领域引导的有意识的斗争。正如毛泽东所说,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是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的问题”,资产阶级为了达到他们复辟的目的,就要为推翻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而斗争。这首先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做工作,“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作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为了防止资产阶级复辟,无产阶级不得不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来维护和巩固其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会导致向资本主义的倒退。
    尽管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长期存在的,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也是长期存在的,但毛泽东认为斗争的结果却是毫无悬念的。来自生产力的压力最终将会为自己开辟道路,无产阶级将会胜利,资产阶级将被消灭,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目标将会实现。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共运动陷入低潮是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