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头|论坛

首页 » 劳动者的解放 » 火眼金睛 » 学习参考:恩格斯《费尔巴哈论》解读
华莱士 - 2015/4/10 11:56:00
恩格斯《费尔巴哈论》解读
梁作民,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哲学教授。近年主要研究领域是思维哲学和创新方法。曾在多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举办讲座,获得较好反响。
上面是百度名牌对梁作民的吹捧。毛泽东曾经说过,文学艺术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资产阶级是这样,无产阶级更应该是这样。特色当局培养起来的教授哲学家们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著作?当然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社会制度服务的。因此,他们在解读导师的著作时,一方面掩盖导师们著作中反映出来的革命性,另一方面,把导师著作中可以用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地方加以发挥利用。例如,用“事物总是处于经常不断地变化运动之中”这一真理,为邓小平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号掩盖资本主义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本质辩护;在讲到用辩证法法理解桌子的制作过程时,故意抹杀劳动者在制作桌子的决定作用。在讲到道德的作用时,抹杀道德的阶级性等等。尽管如此,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依然能够从这些资产阶级培养起来的教授哲学家对革命导师著作的解读中学到一些东西,并加深对导师革命著作的理解。
用蓝色字体标出的部分是梁作民置入的毒素,或者是为置入毒素所做的铺垫。
————————
我们来共同研读恩格斯的一本著作,叫做《费尔巴哈论》。这是简称,它的全称是《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一、《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含义
(一)“路德维西费尔巴哈”的含义
“路德维西费尔巴哈”,这是一个德国哲学家的名字,他和马克思、恩格斯差不多是同时代的,比马、恩的年龄大十多岁,他是一个重要的德国古典哲学家,这本书重点论述的对象就是他。
(二)“古典”的含义
“古典”这个词值得我们重视,咱们一般汉语里面讲的古典,往往说的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东西,但是德语的古典这个词的意思主要不是指古代,而说的是经典,就是很好的、超一流的,能够成为典范的这样一种东西,德国古典哲学,几个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他们建立了一连串的伟大的哲学体系,体系很宏大,而且结构可以说精雕细琢,能够成为典范的很伟大的思想。
(三)“终结”的内涵
再接着我们说的是“终结”。这个词也值得重视。汉语说终结,往往就是结束了、到头了、完了。但是德语里这个词有两种不一样的含义:它一个意思就说是结束了,到头了,没有了;但它还有一个意思是出路,结果,出口。什么意思呢?那就是恩格斯的这本书说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了费尔巴哈就结束了终止了,但是它还有一个出口一个结果,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恩格斯这本书的名字简单的说就是论述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它的主题思想。
二、恩格斯当时为什么写《费尔巴哈论》?
恩格斯他当时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这本书是1886年写成的,1888年出版最早的单行本,写这个书第一个直接的原因是,有一个丹麦的哲学博士施达克,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写了一本书来论述费尔巴哈,于是德国的《新时代》杂志,它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刊物,邀请恩格斯写一篇书评。于是恩格斯就写了一篇很长的书评,就形成这样一个著作。但是这只是一个很直接的简单的原因。实际上背后的更深刻的更主要的原因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在年轻的时候,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而且后来又受到费尔巴哈哲学的巨大的冲击,然后马克思恩格斯才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于是就产生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前面的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究竟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恩格斯就抓住了约稿这样一个机会,写了这样一篇很长的文章。这个文章可以说现在已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经典到什么程度呢,列宁曾经说,说每一个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其中有一本就是这一本,因为这本书全面系统准确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论述得很准确,因为恩格斯他本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因此他来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是相当的准确。第二,很系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其中主要的概念,特别是概念之间的联系说得很明白,所以叫系统。还有第三个,很简明。恩格斯这本书里面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上是日常生活的语言,很少有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所以,恩格斯的这本书就成为我们学习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的著作,如果你想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你只打算读一本书,就是这一本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
三、《费尔巴哈论》带给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这本书有什么价值?学习这本书有什么意义?最重要的是两个价值:
第一,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马克思主义最基础的部分。因此咱们必须要看一看马克思、恩格斯究竟是怎么说的,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个什么样的。当然并不是说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但要发挥和发展,必须先学习一下原汁原味,你原汁原味都没搞清楚,就在那个地方引申、发挥,搞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没有出路。当年焦裕禄——兰考县委书记曾经说过,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我理解他这个话的意思是,就是你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馍的那个原味,它肯定沾了别人的唾液味。不是这个道理吗?你比如咱们读一本书,《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个书有一个第四章有一个第二节,这一节就是斯大林写的,这一节的名字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是我们读这一节的时候,必须要认识到,这一节实际上写的是什么,是斯大林所理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说已经是斯大林嚼过的馍。类似的情况很多。因此,咱们直接来读原著,把握原意,可以说离马克思主义更近。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当时谈论的问题,可以说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应该看,这个恩格斯当时论述这些人,谈论这些事情,所运用的分析方法,思维模式,这一点可以说直到今天,还有很多重要的价值。你比如恩格斯在书里面,他讲施达克犯错误,我们看恩格斯是怎么分析他犯错误的。恩格斯的分析方法是什么。我们可以运用恩格斯分析施达克错误的方法,来分析我们今天工作当中的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所以我经常说,读书,读原著要会读,要有技巧,这个技巧重要的就是看他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立场。这可以说直到今天,对于我们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我们读恩格斯这本书有很多的现实价值,我们简单的就说这么两条
四、《费尔巴哈论》的内容
恩格斯这本书主要的内容一共分为四章。一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方法;
第二部分探讨的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第三部分探讨费尔巴哈的唯心论;
最后一部分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
(一)黑格尔的辩证方法
咱们下面就按照顺序,首先来探讨第一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黑格尔的辩证方法。黑格尔出生在一个税务官员家庭,可以说是个中产阶级,他妈妈在黑格尔1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黑格尔后来上大学,是在图宾根大学,后来在图宾根神学院,那里面认识了好几个朋友,后来成为著名人物的,一个就是赫尔德林,德国一个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还有一个就是谢林,后来成为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这三个人是好朋友。大学毕业以后,黑格尔就当过报纸的编辑,当过中学的校长,后来一直担任大学教授。一开始在海德堡大学,后来在柏林大学,而且有一段时间,曾经是柏林大学的校长兼官方代表。后来在1831年的时候,黑格尔生病去世。黑格尔可以说做出重大的哲学贡献,而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他的辩证方法,于是恩格斯首先来分析。
1.黑格尔辩证方法的革命性
恩格斯探讨德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首先把它放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来探讨,而且恩格斯指出,当时的德国和法国是一样,都是哲学革命成为政治崩溃的先导。先有哲学革命,然后发生政治上的变革,或者说政治变革的前面有一个哲学革命作为引导。想一想,这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每一次大的政治运动的前面,都有一个思想上的改变。当年毛泽东说要想推翻一个阶级,先要做舆论工作,先要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你看咱们30多年以前改革开放,前面先有“真理标准讨论”,“思想大解放”,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恩格斯接着说,德国的哲学革命和法国的哲学革命大不相同。先来看法国的哲学革命,法国哲学家都是直接和政府官方对着干。比如伏尔泰,曾经两次被关进了巴士底狱,你看卢梭,卢梭从小就是个孤儿,到处流浪。后来一直被政府迫害的东躲西藏,后来几乎患上被害妄想症。他随时怀疑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出卖他,包括他的很多朋友。更有意思的是霍尔巴赫,霍尔巴赫外表上看,是一个贵族,但是他经常暗地里写文章来反对政府,反对教会。他写的文章和书全部偷偷的运到国外,在国外匿名发表,而且一辈子是匿名发表,从来不署真名,一直到他死以后,很多的朋友都不知道,原来霍尔巴赫是一个著作等身的伟大的思想家。再看德国,德国哲学革命的那些所谓领袖人物,全是正规的官方任命的大学教授。你看康德,一辈子从学校到学校,典型的是一个书斋学者,而且他从来没有出过哥尼斯堡那个地方,生活极其规律,简直就是一个书呆子。据说康德周围的邻居经常根据康德每天散步散到什么地方来对表。这种人怎么能闹革命呢。你看谢林,少年得志,23岁就成为大学教授,而且后来一直给普鲁士国王家的小孩讲哲学,被封为“青年导师”,后来曾经做过政府的顾问。黑格尔,前面说过,他是柏林大学的官方的教授和官方代表。在这样一些书斋学者里面,他们怎么能够有哲学革命呢,怎么可能。而且他们的著作极其晦涩难懂,他们的著作全都像天书一样。28年前,我在北大读研究生,我研究生的专业就是西方哲学。有一段时间,我把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它的德语原文,英语翻译,再加上汉语翻译,三本书对照起来读,好多地方还是读不懂。如此难懂的哲学,如此的书斋学者,但同样是革命,咱们举个例子来说。
这是恩格斯举出来的黑格尔的一个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怎么理解呢?首先我们要注意三个关键词。第一,凡是。就是全部的所有的没有例外的,这是第一个,两个凡是。第二个叫做现实。就是目前能存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很真实的东西叫现实。而黑格尔把这个词理解成是具有必然性的。合理,这个词的意思,咱们一般说是符合理性的,而这个理性,在17世纪以后,特别得到推崇。所谓符合理性的,我们一般认为那肯定就是正确的,就是值得赞美的,是一个褒义词。请注意,恩格斯给它加了一个理解,就是有理由的。各位看,解释完这三个词我们就会发现,对于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可以说有四种不一样的理解。有四种理解。
先说第一种,就是官方的。当时的普鲁士政府的理解和当时官方的反对派,自由派、激进派的理解,他们认为合理的,现实的,意思就是现存的,就是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于是普鲁士政府很高兴,为什么,他说目前存在的都是好东西了,因此我们这个政府是好的,政府的各种措施也都是正确的了,我们的书报检查制度也是值得赞美的了。而当时的自由派就骂黑格尔,认为黑格尔是个走狗,维护官方政府。但是恩格斯说,在这个地方,不管是普鲁士政府,还是反对派,他们全理解错了。他们全是近视,他们看不到深刻的,长远的。恩格斯认为黑格尔是怎么理解的呢,黑格尔理解的是,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当中,表现为必然性。这句话是很典型的黑格尔语言。什么意思啊,就是说在现实性当中包含着必然性,必须是必然的它才是现实的。你不要理解为某一个偶然出现的那个东西,也是现实的。那么具有必然性的,即使现在还看不见,摸不着,比如我头脑当中某种观念,一种新观念,但只要具有必然性,它肯定会发展而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的,是这个意思。黑格尔认为自己这个理解也具有革命性,有可能成为一个出格的理解。德国诗人海涅,有一次曾经记载,说有一次他到黑格尔那个地方去问他这个话什么意思,黑格尔解释完以后,惊惶地四顾,生怕被别人听到,黑格尔自己也认为这个命题,可以说是在当时的政府看起来,是和他们是不合主流观念的。恩格斯接着对黑格尔这个理解做了一个补充。为什么有很多坏的东西,糟糕的东西,明显不合理性的问题,它依然还存在呢?恩格斯说那是因为它有一些客观存在的原因和理由。恩格斯说普鲁士政府为什么很糟糕还存在,那是因为当时普鲁士的老百姓不行啊,政府的恶劣只能用臣民的相应的恶劣,来加以解释,来加以理解。
最后恩格斯对于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加以引申,恩格斯说,按照辩证法的观念,任何现实的,它实际上就包含着一些不合理性。由于不合理性的发展,最后肯定是要灭亡的,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任何存在的,不管你现在看起来是多么了不起,但最终都是要灭亡的。这四种理解,很显然第一种理解是错误的,是不符合黑格尔原意的。而最后一种理解,恩格斯的理解,是最符合辩证法理念的。那么从这样一个简单的命题当中就看出,黑格尔的哲学,表面看起来带有保守性,但是实际上背后隐藏着深刻的革命性。它的最深刻的革命性的地方就表现在辩证方法。
这个辩证方法我们可以用一个图来简单的表示一下。就上面这个图,大家看,现实事物,这个C事物,相对比较低级,D是比较高级的,而E是更高级的事物。C事物发展到3到4这个阶段的时候,它处在一个衰落的时期。在衰落的过程中,它的内部出现了D这样一个新生的事物。而D在1、2这个阶段的时候,是很弱小的,是一种萌芽,或者表明了某种观念,某种可能性。但是由于它具有必然性,所以它不断的发展壮大,最后来到了2到3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它就战胜了C,而成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真正存在的东西了。但是,D这个事物再发展下去,超过了它的顶点,它也要开始衰落,就到了3和4这个阶段。在它衰落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更高级的事物,就是E。现实生活当中,不管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还是思维的发展,可以说一直存在这种状况,于是恩格斯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得出来了辩证法的革命性,辩证法它否认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不要以为说到头了,顶峰,再也不能进步了,那发展完结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种事物它都是暂时的,它目前是这样,但是它会不断的改变,发展。它会不断的最终的衰落,被另外一个新的事物所取代,是这样一个意思。这是辩证法最核心的理念。尽管这个理念说起来很简单,但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忘记了,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往往喜欢把某些东西看作是绝对的,最终的最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喜欢喊万岁,咱们喊人民公社万岁,人民公社如果万岁的话,农村就不要什么改革了。我们今天也喊很多万岁,但咱们喊万岁的时候,要记住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所谓的万岁,只不过是表明我们的一种想法,只不过是一种情绪化的口号,它第一,不符合现实事物的实际状况,第二,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
2.把辩证方法运用在两个领域
所以我们现在按照恩格斯的理解,把辩证方法运用在两个领域。
第一,运用在认识领域。运用到认识领域,我们就再也不要说,我已经获得绝对真理了,这个绝对真理永远也达不到。那么我们不断的追求相对真理,但是我们永远达不到绝对真理。在19世纪末期,有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说,牛顿力学,牛顿物理学简直太完美了,咱们现在只要在那个牛顿的体系上做一点修修补补的小工作,再也不可能有重大的发明发现了。但是很遗憾,他这个话说了还没几年,就发现了原子放射现象,马上就出现了一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后来又出现了波尔的量子力学。
第二个,咱们运用辩证法的观念,运用到实践领域。于是我们就发现,所谓完美的理想的社会,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因为任何一个社会,总有一种针对它的条件来说的先进性,但是也有针对它的另外一些发展的落后性,因此整个人类社会不断的这样一步一步的朝前发展。但是永远不可能达到一个绝对理想,绝对完美的状态。那么所以,恩格斯说黑格尔的辩证法就一下把以往的绝对真理和完美社会,这样一个梦想给破坏了。那么,我们接着就要讲,这个结论实际上是恩格斯从黑格尔哲学当中引申出来的,不是黑格尔自己明确表达出来的。为什么呢?
3.黑格尔哲学存在的矛盾
黑格尔哲学它自身包含一个巨大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后来就导致了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这个矛盾说简单一点,那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和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一个矛盾。辩证方法咱们前面讲过了,黑格尔的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体系,它这个体系很庞杂,可以说包罗万象。一句话很难讲清,如果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觉得它就类似于一个巨大的俄罗斯套娃。你外表看它就一个东西,但是打开一个娃娃,里面还有一个娃娃,这样无穷无尽。黑格尔的基本想法是这样的,人通过感性来认识的事物都是不真实的,人的感觉是不真实的。感性事物背后的它的本质和本体才是更真实的更重要的。
比如桌子,桌子的观念比具体的东西更真实更可靠。那么整个宇宙,万事万物所有东西的背后,黑格尔就把它叫做绝对理念,或者叫绝对观念。它把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自身当中,因此这个绝对理念不断的展开自身,这个展开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逻辑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绝对观念表现为概念之间的逻辑推演,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叫自然阶段。绝对理念表现为各种各样自然界的事物。各位看,学校教学楼门口那六棵雪松,黑格尔的理解是这样的,说那六棵雪松它实际上是绝对理念发展到植物这个阶段的一种具体的表现。他这样来理解。绝对理念再发展第三个阶段,叫做精神阶段。就是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到后来的宗教、哲学、美学之类。这个阶段绝对理念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人类社会当中的事情。你比如拿破仑,按黑格尔理解,拿破仑就是骑在马背上的那个绝对理念。拿破仑实际上表现的是整个理念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他所要做的一种事情。因此黑格尔的体系是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的体系,这个体系和辩证方法就发生了矛盾。按照辩证方法,发展是无穷无尽的,没有绝对真理。但是黑格尔认为,他这个体系发展到黑格尔哲学的时候,就达到了一个顶点。绝对理念在黑格尔哲学当中,把自己就认识完结了,这就是个自我矛盾。第二个,按照辩证方法,人类永远达不到完美社会,但是黑格尔呢,他的体系要求绝对理念发展到当时的普鲁士王国的时候,就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认为君主等级制就是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因此可以说这个矛盾,在黑格尔哲学内部是无法解决的。这个矛盾就导致了整个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这个解体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成这么几个阶段,大家来看。
4.黑格尔哲学的解体过程
黑格尔哲学到了他死前的那一段时间,在整个德意志地区影响相当的强烈。甚至影响到一般的知识阶层,影响到普通的通俗读物。有一个故事说,当时柏林流行一个风俗,谁家里要结婚了,他的亲戚朋友给新娘新郎送的礼物就是一套黑格尔全集。实际上他根本就看不懂。但是黑格尔死了以后,慢慢的他的学派发生了解体,出现了分裂。
解体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老年派。黑格尔学派的老年派,他们抓住黑格尔的体系,而青年派更强调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方法,这两派就开始争论。到了第二个阶段,青年黑格尔派内部又发生了争论。首先出现了斯特劳斯,斯特劳斯认为,影响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集体无意识。但是鲍威尔认为不对,影响整个历史的不是群体无意识,而是个人的自我意识。他们双方发生了争论,这时就跳出来了另外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原来也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学者。但在1841年的时候,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基督教的本质》,他在书里面亮出了唯物主义的理论。他不但批判黑格尔,而且批判所有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东西。这就使得当时的年轻人顿时有一种思想解放的感觉。恩格斯在书里面说,我们当时都感到很兴奋,我们马上就感到我们就是费尔巴哈派了,我们都认为费尔巴哈是正确的。但是恩格斯接着说,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但是他只是简单的把黑格尔给抛弃了。他没有扬弃黑格尔,请注意,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词,就这是“扬弃”,这个词有两个恰好相反的含义,第一叫做捡起来,保存起来,珍藏起来。另外一个意思,是把它取消掉,废除掉,消灭掉,两个意思。这个词一开始咱们汉语翻译不好。现在通常的翻译,把它叫做扬弃,既发扬又抛弃。恩格斯说正确的对待黑格尔的态度应该是扬弃,但是费尔巴哈只是简单的抛弃,这是远远的不够的。
(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那么好,第一部分就到此结束。第一部分说的是黑格尔哲学它具有革命性,就表现在它的辩证方法,但是这个辩证方法,它自身有一个矛盾,就导致了黑格尔整个学派的解体,于是就出现了费尔巴哈,恩格斯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就来探讨费尔巴哈,首先讲他的唯物论。费尔巴哈出生在一个法学者的家庭,费尔巴哈他这个姓很有意思,德语里这个词分为两半,费尔相当于英语里面的fire,就是火,巴哈在德语里面的意思是河流,小溪,水流,英语里的stream。费尔巴哈,就是火的河流,燃烧的河。有人说这象征着费尔巴哈和宗教以及黑格尔哲学斗争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么费尔巴哈也是上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就在一个大学当讲师。但是发表了一篇反宗教的文章,结果在大学里待不下去,就到了一个乡村,在乡村里做研究。在1841年出版了他最著名的一本书《基督教的本质》,批判黑格尔,批判基督教。晚年曾经参加过德国社会民主党,去世的时候,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很多领袖人物包括马克思都给他送了花圈。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恩格斯首先提出来,唯物主义的标准是什么。恩格斯首先来说,哲学基本问题,因为首先搞清楚哲学基本问题才知道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请注意,“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请注意,说的既不是思维,也不是存在,而是思维和存在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第三个东西,既不是思维,也不是存在,而是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恩格斯首先分析,它有一个历史的来源,这个来源首先是原始社会的人,那个时候文化知识很落后,大家不太理解做梦,原始人做了一个梦,梦中到外面的地方做了很多事情,他醒来以后就开始想,你看明明我的肉体身体待在这个床上一动没动,但是怎么搞的,我到外面做了很多事情啊。于是他就很容易理解:有一个灵魂。就是肉体在这地方不动,但灵魂飘飘荡荡到外面去游玩了很多的地方,这就是灵魂和肉体相分离。因此灵魂和肉体可以说就是最早的思维和存在之间的关系。再到后来,原始人又开始想,既然人有灵魂,那么万事万物的背后是不是都有一个灵魂啊,很多人认为有。树背后有个灵魂,山背后有个灵魂,天上的云它背后也有一个灵魂,叫万物有灵。于是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神。咱们中国古代的道教说,山有山神,雨有雨神,风有风神,有土地爷,灶王爷。于是后来人们经常探讨,神和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啊。特别是在基督教里面,探讨的更激烈。究竟是神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个关系又是什么,又是我们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关系到了近代以后,就变成了一个思维和存在之间的关系。
恩格斯接着就来分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它有两个方面。第一,叫做本源性问题。这个问题指的是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第一性的,谁决定谁。是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根据本源性的问题,把所有的哲学家划分成两大派。一个叫唯物主义者,一个叫唯心主义者。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用,这是第一个方面。还有第二个方面,叫做同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就是说,这个思维和存在之间,它本质上是不是能够同一起来,或者再说简单一点,就是人的思维能不能把握和认识得了那个存在。于是答案就不一样了,所以根据同一性问题,我们可以把哲学家也划分成两大派。一派叫做可知论。就是认为客观世界从本质上能了解能把握的。第二叫不可知论。就是客观世界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可能把握,不可能认识的。咱们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可知论,不太理解不可知论。不可知论实际上是一套很复杂的理论,恩格斯在书里面简单的说了一点,但实际上这个理论很复杂,我们今天就不再详细的说了。
本源性的问题就导致了我们后来说的,哲学上的本体论这一部分。而这个同一性问题,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认识论,所以传统哲学,主要是两大块:叫做本体论和认识论。它都来自于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哲学的基本问题。但是要注意,到了20世纪以后,西方哲学有很多新的发展,其中有很多哲学家认为,本源性问题没什么意义,没什么价值,不要再探讨。我们应该着重探讨认识论问题,所以20世纪以后,很多的哲学家,你很难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来截然的划分成两派,这个比较麻烦,这是第一。第二,用这个标准来划分咱们中国传统哲学家,也比较麻烦。中国传统哲学家很少讲世界的本源性问题。比如哲学家老子,究竟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吵架吵得一塌糊涂,最后大家觉得,用这个标准来划分中国哲学家有很多的麻烦,我们今天也不讲。我们今天讲的是在恩格斯当时和恩格斯以前的所有的哲学家,几乎都可以这么划分成两个大的流派。
那么接着我们再来看,恩格斯所说的这个哲学基本问题,它和我们现实生活有没有联系呢?它好像很玄奥,和我们现实生活不沾边,实际上不是的。咱们可以从恩格斯的同一性问题当中引申出来,和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结论。各位请看,“思维”很容易理解,就是我们发生在头脑之内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和过程,都算是思维这个大的范围。而“存在”,恩格斯所说的,主要指的是头脑以外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那么咱们再朝下推论,头脑以内最主要的是什么呢,是许许多多的观念。比如我头脑当中有桌子这个观念,我头脑当中有革命这个观念,我有改革这个观念,那么接着来看,那头脑之外的东西呢,全是各种各样的物体。说到这个地方大家就发现,有一个麻烦出来了,什么麻烦呢?客观世界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的特殊性。什么意思,各位看这个东西。
全世界只有一个这样的东西,全世界任何一个别的东西都和这个东西不完全一样,甚至完全不一样。你相信我的话吗?同一个印刷机上印报纸,第一张人民日报,再印第二张人民日报,我就告诉你,第一张人民日报和第二张人民日报肯定不一样,肯定有差别。无非是有些差别比较大,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有些差别比较小,我们一眼看不出来,但是它肯定有差别。你看印刷机的压力能一样吗,油墨的浓淡能一样吗,造纸纤维的纹路能相同吗,不可能相同的。那么因此,客观事物它每一个物体都是特殊的,但是接着思考麻烦了。我们头脑当中的观念呢,观念的特点是具有普遍性,各种各样的这些东西都不相同,但是这些东西跑到我头脑里面都变成相同的了。我都把它叫做桌子,我头脑当中的桌子这个观念可以用来指什么,黑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可以指木头做的,塑料做的,铁做的,别的东西做的。可以是方的、长的、圆的、大的、小的、扁的、宽的、三条腿、四条腿、两条腿,我都把它叫做桌子。为什么客观世界千差万别不一样的东西,它跑到我们头脑里面,它都变成一样的了,都变成没有差别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面对。
比如我现在说一句话,黄河向东流。我这句话错没有呢,当然没错。黄河不朝东流朝哪流的。但是接着有人和我吵架了,说他家就住在银川,黄河朝正北方向流的。你家呢,住在壶口瀑布,说黄河朝正南方向流的。在青海黄河九曲十八弯,好多地方是朝西流的。于是我们四个人开始吵架了,我说东流,你说南流,他说北流,他说西流。吵了半天以后我们发现,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什么叫黄河,黄河什么意思,咱们头脑当中的黄河这个观念完全相同,但是我们用这个观念所指的客观事物,完全相同吗?这就不一定了。很多时候,我们用相同的概念所指的客观事物,会大不相同。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某个事情,那个事情我们大家都看到了,都认识到了,但是你把那个事情叫做“革命”,我把那个事情叫做“反动”。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咱们两个人用不同的名词和概念来称呼它呢,为什么,差别在哪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实世界,我们几乎每天都面对这个问题,说简单一点,就是人的头脑和客观世界的一个差距,人既然要活着就要思考认识世界,但你只要一思考一认识,就会发生这样一个差别。怎么样解决这个差别,哲学家们提出来了许许多多的方案,咱们今天就不详细来说了。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的标准,恩格斯就来衡量费尔巴哈。一衡量就发现费尔巴哈可以说是典型的唯物主义,这就是费尔巴哈最重要的哲学贡献——唯物主义。费尔巴哈最著名的书就是《基督教的本质》,在这个书里面他揭露基督教,同时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是神学化的哲学,或者叫做哲学化的神学。这是黑格尔最大失误的地方。黑格尔讲的绝对理念,在费尔巴哈看起来,那就是上帝,就是对于造物主崇拜的一种残余。这正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费尔巴哈认为,真正客观存在的真正现实的东西,就两个东西,第一,自然界。第二,人。自然界和人,这是整个宇宙当中最最真实,最最客观,最最扎实的东西。因此哲学就必须研究自然界和人,为了研究自然界,费尔巴哈认为先要研究人。先把人搞清楚,才能够了解那个自然界,于是费尔巴哈把自己的哲学叫做“人本学”。他认为哲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研究活人,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的人。这不正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吗?但是,恩格斯接着分析,奇怪在什么地方呢?费尔巴哈尽管是唯物主义,但是他不承认自己是唯物主义。为什么不承认呢?恩格斯认为,因为费尔巴哈混淆了唯物主义的一般的概念和唯物主义的特殊的表现。
当时在德国有很多自称是“唯物主义”的人,但是是庸俗的唯物主义,是一些很糟糕的很低档次的唯物主义,而费尔巴哈认为,我和那些人不一样,那些人自称唯物主义,那我就不是唯物主义,我和他们不一样嘛。但恩格斯说,费尔巴哈搞错了,旧的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唯物主义,都有一些重要的缺陷,这个缺陷有两条。第一,机械论。17、18世纪的唯物主义,他们解释任何现象都用力学来解释,因为当时整个自然科学最发达的就是力学,最完善。比如笛卡尔,说动物是机器,猫和狗就和机器没有什么差别。到了18世纪,一个法国的哲学家,叫拉美特力,写了一本书叫《人是机器》,他说,人的心脏就相当于一台水泵,肌肉就相当于弹簧。因此他们就用力学的观点,来解释整个世界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现在看起来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人是不可能用纯粹力学来解释的,人的思想更不可能用力学来解释,这是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第一个重大的缺点。第二个,非历史。非历史什么意思,他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非历史的观点,恩格斯说表现在两个领域。第一,表现在自然界。当时研究自然界的人,把世界全划分成一块一块,一部分一部分的来研究,他看不到块和块之间的,部分和部分之间的一种线索,一种发展。比如你是研究树的,你就专门研究树。我是研究草的,我专门研究草。当时的人看不到,草和树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联系。自然界出现了非历史的观点。那么人类社会,他们更是这样。他们觉得人类社会没有一个发展规律,中世纪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暗的历史停滞时期,简直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一直是停滞不前的。但是恩格斯说实际上中世纪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时代,它无非就是发展比较慢,如此而已。恩格斯首先指出来,根据我那个划分标准,费尔巴哈是唯物主义,但是他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是唯物主义呢,因为他混淆了唯物主义的一般的理念和唯物主义的特殊表现,之间的一个差别。这首先指出来费尔巴哈的缺陷。
接着说施达克。施达克这个人就更糟糕了,施达克竟然认为,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者。他凭什么说费尔巴哈是唯心论者呢?施达克说,你看费尔巴哈,他追求一种理想的目的,这不叫做唯心论吗?费尔巴哈他相信整个社会的进步,这不是唯心论吗。但是恩格斯说,你这两个全搞错了。你不要以为只有唯心主义是追求理想目的的,也不要以为只有唯心主义者是相信社会进步的。实际上唯物主义也是有理想目的,也可能是相信社会进步,这两个东西和唯物唯心没有什么关系。施达克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混淆了同一个概念的不同的含义。我又要来解释两个名词了。这两个名词德语和英语基本上一样的,materialism和hedonism。第一个含义就是哲学上讲的唯物主义,第二个是日常生活当中人们理解的讲究物质享受的那样一种理念。咱们现在翻译成叫享乐主义。idealism这个词,在哲学上叫做唯心主义,唯心论。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把这个词理解成叫做理想主义,大家看这个词头,英语里面ideal,就是理想,理想化的,加一个ISM,叫做理想主义,一个人很有理想。所以恩格斯的意思是,施达克你竟然用这种现实生活一般人的看法来理解哲学概念,你这不是很糟糕的事情吗。哲学概念和日常生活的含义你不能搅在一起。因此按照恩格斯的观点,我们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应该从哲学上来划分派别,而不能用日常生活的普通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我觉着恩格斯讲的这种混淆,直到今天,现实生活里也还存在。直到今天,很多人就把唯心主义纯粹理解成胡说八道,胡思乱想。唯物主义调查研究,要实事求是,实际上没这个含义。不要以为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是胡思乱想的,也不要以为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是搞调查研究的,实际上不是的。这是哲学上的含义和现实生活的含义有一个差别,咱们要给它搞清楚。
那么好,恩格斯《费尔巴哈论》的第二部分到此结束,这个第二部分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为了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恩格斯先提出来一个区分的标准,就是哲学基本问题。那么根据这个标准就看出来,费尔巴哈是唯物主义,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有一些重大的缺陷。正是因为这个缺陷,才引发出来后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变革。费尔巴哈他是唯物主义,但他确实有很多的唯心论的成分,这些唯心论的成分,接下来第三章,恩格斯来详细的探讨。
(三)费尔巴哈的唯心论
恩格斯说费尔巴哈确实有唯心主义的部分,并不表示在刚才说的地方,而是表现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社会历史的两大部分,可以说都表现出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
第一部分就是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很典型的表现出他的唯心主义。首先,费尔巴哈在人的情感,就是感情和爱的宗教之间的关系上,犯了一个唯心主义的错误。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咱们说简单一点,费尔巴哈的理论叫“人本学”,他认为哲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人,而人第一要义是活着。用费尔巴哈的话来说,这叫做自我保存,是人的第一个最大的特点。那么为了自我保存,我们就必须要趋利避害,有利于我们生存的我们就想得到,而不利于我们生存的,我们就想避开。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我们想要的利要不到,我们想避的害避不开。于是我们就构想有一个更伟大的,更有力量的东西,我们借助这个东西来让我们得到自己有利的,而避开自己有害的。用费尔巴哈的话来说,这个人有一种“类”意识,把整个人看作一个“类”,”类”意识就提升出来了一个神。费尔巴哈说,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人创造神是为了人自己。费尔巴哈说,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上帝究竟是什么东西。费尔巴哈的定义就是,上帝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
比如我一个人,力量有限,但是我把它放大,变成整个”类”呢,这个人类的力量是很大的,每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放大到”类”,知识就是无穷的,于是我就把整个类意识对象化,就是异化,对象成了一个全智全能,所以神的全智知全能从哪里来的?是来自于人,每一个个人都既不全智也不全能,但是提升以后,就得到了一个全智全能的上帝,既然上帝是类本质的异化,所以人崇拜上帝就等于人崇拜自己。我崇拜上帝,上帝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等于崇拜我人的本质。所以费尔巴哈说,直接崇拜人不就行了吗,这不就省了事了吗,崇拜人自己,自己崇拜自己。于是,他认为宗教没必要把它消灭,而是要把它改造,改造成什么呢?我崇拜人的本质。而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有三个最重要的东西,叫理性、意志和爱,情感。所以他特别强调的就是爱,说干脆咱们就建立一个新的宗教,叫做崇拜爱的宗教,崇拜人和人之间的这样一种情感关系。恩格斯就说了,你看这是一个明显的唯心主义的错误。马克思曾经在费尔巴哈提纲,就是这本书的附录里面说,费尔巴哈他分析到这个地方是完全正确的,上帝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完全正确。但是,最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呢,这个时候应该解决人类社会自身的异化,然后才能解决那个类本质的异化。你不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解决好,你怎么可能把上帝回归到人间呢。但是费尔巴哈,他反而要用爱的宗教来代替那个基督教。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恩格斯讲,你在这个地方并没有客观真实的研究人的感情。如果你客观真实的研究感情,应该看到人和人之间,他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里面的,从这样一个真实的人,再来研究人的感情,你就是深刻的正确的。但是费尔巴哈不这样研究,而是用宗教这样一个所谓虚幻的东西,把人的感情加以虚幻化,你这不就是很糟糕吗,是不是唯心主义啊?第一条。
其次,费尔巴哈还有一个观点,他说宗教变迁是划分人类时期的一个标准。意思是宗教变迁是更主要的东西。恩格斯说你在这个地方又搞错了,为什么?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并不是宗教变迁决定历史变迁,而是反过来,是历史变迁决定了宗教变迁。表面上看起来,重大的历史改变都伴随着宗教上的改变。想当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正好和罗马帝国分裂相关,罗马帝国分成东罗马,西罗马,所以基督教就分成天主教和东正教。后来整个资产阶级闹革命的时候,从天主教里又分成新教,两次大分裂,就和历史变迁密切相关。但是恩格斯说你要看到,这里根本的因素是历史变迁,它影响了宗教变迁。恩格斯举了三个例子来证明。
第一个,部落宗教它实际上是不变迁的。部落宗教就是在一个狭窄的部落里面,产生发展。它实际上和外界没有关系。如果这个部落它以后灭亡了,被合并了,那他这个部落神自然就死亡了。和你费尔巴哈的看法不一样了。
第二个,16世纪的宗教改革,来自于当时整个社会历史的变迁,当时的市民阶级,咱们后来叫资产阶级,他们准备登上历史舞台了,所以才出现了路德在德国的宗教改革,后来是噶尔文在法国的宗教改革。最后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资产阶级可以说已经力量十分强大了,他们就没必要借助宗教的东西,所以法国大革命全是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而很少打着宗教的外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它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扎根长在一个具体的社会环境当中,是社会环境决定宗教,而不是宗教决定社会环境。这可以说是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的第一个表现,他在宗教的看法上是唯心论的。
第二部分是道德。在道德问题上,费尔巴哈又是一个唯心论者。费尔巴哈的道德观,它的起点就来自于自我保存,因为他要研究人嘛,人的第一要义是活着。那么在自我保存的时候,我们就会追求我们的幸福。追求幸福的欲望,费尔巴哈认为是天生的,每一个人都有。但是欲望它受到两方面的约束。第一,受到自然后果的约束。你追求欲望,但是这个自然条件是约束你的。比如我今天喝酒,喝酒很快活,我有一个喝酒的欲望。但是如果喝的太多了就会很难受了。我吃巧克力,吃巧克力很幸福很快活,但你吃多了就发胖了,就高血压了。因此受到自然后果的限制。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费尔巴哈提出来的道德要求就是节制自己,追求幸福的欲望不能太过分,太过分了,你就反而得到了一个反面,这是第一条。然后,追求幸福的欲望还受第二个东西的制约,社会后果。你在追求幸福,别人也在追求幸福啊,因此,人和人之间就会发生问题了,在追求幸福的社会后果上,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两类,费尔巴哈认为,第一类是竞争型的关系。比如这块面包,我想吃,为了追求幸福。但你也想吃,问题是只有一块面包,如果我吃了你就没了,你吃了我就没了,这是个竞争型的问题,我得到幸福了,你肯定得不到了。你得到幸福了,我肯定就没有了。类似的竞争关系,现实生活当中很多的。怎么办呢?费尔巴哈的道德要求是要尊重他人,而费尔巴哈更强调的是社会后果的另外一种互利性。我追求幸福,你也追求幸福,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就是我在这个事情当中得到的幸福越多,你也会得到的越多。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一个互利的关系,双赢的关系。这种事情是什么事情呢?费尔巴哈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人际感情。你比如咱们两个是朋友,在咱们两个人的友谊当中,我得到的感受越好,你也会越好。对咱们俩的关系越来越加深。而更重要的,费尔巴哈说的爱,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性爱,极其典型的表达了人际关系的互利性。因此他特别主张,要彼此相爱。费尔巴哈的道德要求就这三条。节制自己,尊重他人,彼此相爱。好不好呢,挺好。但是恩格斯接着分析。
道德一个最重大的特点就是抽象化。恩格斯说,费尔巴哈提倡的道德适合于整个人类每一个时期,但是它实际上什么时期都不适合,为什么呢?因为恩格斯认为探讨道德,不能抽象,而应该具体。怎么样来具体探讨呢?恩格斯的观点就是:
首先第一,要关注物质手段。人都要追求幸福的欲望,但欲望的实现要靠物质手段。没有物质手段,你的欲望再多,没有什么作用,纯粹是空话。现实生活当中,人和人之间所拥有的物质手段是大不相同的。有人有很多的物质手段能够获得自己的幸福,但有的人基本上没有物质手段,那这个时候你空谈道德还有什么价值?这叫做具体的道德,就是分析它的物质手段,这一点极其重要。恩格斯写过一本书叫《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描写了当时的英国工人,整个居住条件很差,一个大工棚里面,男女老幼,好几十个人住在一起,因此经常出现一些当时的有教养的阶层所说的不道德的事情。但是恩格斯说,在这种条件下,他怎么可能达到你那个所谓的道德的要求啊。因此你要从物质手段上来分析这个道德问题。
第二个,阶级差别。不同的阶级大家的道德显然不是相同的。在你这个阶级看起来,某一件事情很符合道德,但在我这个阶级看起来,你那根本就不道德。假如农民要造反,农民造反在地主阶级的观点看起来,你那就是糟糕的,你这个人整天要造反,你根本不是个好人啊。阶级不一样,因此他的道德评价标准,也会有重大的差别。这句话不是鲁迅讲的吗?说贾府里的焦大也是不爱林妹妹的。什么原因啊?阶级不一样啊。
第三个,时代。几百年,几千年,你以为道德是不变化的,这不可能啊。就看我们中国改革开放,我们整个的道德评价是不是大大的改变了?想当年我们评价一个人,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你再想想我们今天评价某个人,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完全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啊。今天已经大大的改变了,很多的道德观念和当年的道德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差别。什么原因?时代改变了。因此恩格斯说,费尔巴哈的唯心论就表现在,他空洞的,抽象的谈很虚幻的道德,没有扎扎实实的看到具体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就说必须先搞清楚物质生活条件,才能谈所谓的道德,否则道德就没有价值,就没有意义。可以说根据恩格斯的分析,费尔巴哈他是唯物主义者,但他只是一半的唯物主义。恩格斯说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上半截是唯心主义。最主要的表现在两个领域。第一是宗教观念,第二是道德观念。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分析完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以后,恩格斯的这本书就进入了我们整个书的最后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是怎么回事。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
在这一部分里面,恩格斯讲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来龙去脉。而且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几个理念以及它们理念之间的一种联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实现的?
首先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创始人就是马克思,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观念全是马克思提出来的。马克思的生平咱们都很熟悉的了,马克思进柏林大学的时候,黑格尔已经死了五年了,但是请注意,教马克思的老师,几乎全是黑格尔的学生。
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变革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呢?恩格斯首先来分析:
(一)扬弃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理论来源。但是马克思主义对它进行了扬弃,就是既发扬又抛弃,怎么扬弃的呢?最重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很好,而马克思主义给它加以彻底化,怎么彻底化呢?恩格斯说,那就是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都应该直接面对事实,不要先加一些各种奇思怪想,你把奇思怪想先去掉,直接面对事实是怎么样的,我们就来加以研究,就很简单,这就是唯物主义,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而且恩格斯强调,这个事实是联系的事实,不能光看到单个儿的事实。单个的事实实际上不算真正的事实,真正的事实全是联系在一起的事实。比如我今天讲课,假如有一个记者来采访,来报导我讲课,尽管他写的全是事实,但是有可能对我进行了歪曲,为什么呢?他写的是部分的事实,他写,3点钟的时候梁老师的右手动了一下,3点10分梁老师的左脚动了一下,3点20分,梁老师的左手动了一下,他写的全是事实吧。但是如果大家看了他的报道会有什么感觉,觉得这个梁老师莫名其妙嘛,怎么搞的,一会儿动左手,一会儿动右手,什么原因啊?因为他没有从一个联系的事实上来报道我啊,对不对。要把我整个动作给它联系起来,才会看到我是在讲课,不是这个道理吗?因此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吸收了,并加以彻底化改造。这是第一。
第二个,黑格尔的辩证法很好,但是恩格斯说,我们给它来一个颠倒化。什么叫颠倒化呢,黑格尔的辩证法最大的特点,它讲的是概念的辩证法。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绝对理念的自我展开,绝对理念展现出这个东西,绝对理念发展成那个东西,它全是这样的。这个辩证法可以说整个搞颠倒了,应该看到概念之间的变化,它背后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变化。由于客观世界改变了,所以我们的观念才跟着改变。这样一颠倒就会发现,概念辩证法只不过是现实辩证法的一个反映。如果你有了这种观念你就会发现,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恩格斯强调,客观世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你不能把客观世界看作是一堆事物的集合体,而应该看作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注意,这是两种大不相同的看待世界的方法,一个把世界看作一堆事物,一个把世界看作一个过程。
比如这个桌子,我现在请在座的某一位,请你来认识一下这个桌子,你告诉我这个桌子有什么性质和特点。大多数人会说,这个桌子是木头做的,它有这么高,有这么宽,有这么长,有这么光滑,有这么硬。那么你刚才说了半天全是桌子目前现在的静态的性质。如果我把这个桌子当作一个过程来理解,我就会这样理解:这个桌子目前是这个状态,但是它曾经是这个状态吗?不是的,它曾经是崭新透亮刚刚出厂的,没有磨损,而且曾经它在工厂里面还没有钉好,是几块木板。它曾经连木板都不是,曾经是一棵绿油油的树。这个桌子它是从一棵绿油油的树变成现在这个模样。而且,这个桌子它不可能永远是这个模样,以后会磨损,破破烂烂,扔到垃圾箱里去,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桌子,把它理解成一个过程,就是从一棵绿油油的树到一堆烂木头,它中间的一个短暂的阶段。所谓用辩证法看问题,就是把它放到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来思考。大家会说你这个思考问题有什么意思啊?很有意思。如果我们用这个方法来观察整个现实世界,观察整个历史,我们顿时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新东西。比如现在很多中国人喜欢嘲笑以前,说30多年以前,中国人简直很笨啊,他们居然搞“两个凡是“,毛泽东当然也会犯错误了,这多简单的一个常识啊,以前的人真笨。但是,如果再过30年,回过头来看现在,也许会有同样的感觉,同样会觉得,2011年中国人怎么会这样想啊,2011年的中国人连这个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啊。为什么呢?因为整个整个世界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变,所以我们讲思想解放,他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过 程,无穷无尽的过程,永远达不到一个终点,一个止点。不是的吗?那么因此这样,马克思主义首先吸收了费尔巴哈,吸收了黑格尔,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 什么?叫辩证唯物论,或者叫唯物辩证法,这是我们说的第一理论来源。扬弃德 国古典哲学。
(二)吸收自然科学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吸收了当时最先进的自然科学成果,自然科学成果, 刚才我们说的恩格斯的一个观点,他认为,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就是自然科学的 发展和那个工业的发展,自然界研究自然界。
恩格斯认为,他和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在 18 世纪和 18 世纪以前当时研究自然界,他主要处在一个收集 材料的阶段,什么意思呢?当时研究自然界,全是分门别类的,就是把整个客观 世界给他砍的七零八落的, 就是我刚才说的研究花的光是研究花,那个研究草的 光是研究草的,那个研究树的是专门研究树的,那个研究石头的就光研究石头,当时看不到石头和树和花和草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发展?他看不到的,这可 以说是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没有办法的事情,在那个时候就很 容易带来一个思维方式,metapnysik,叫做形而上学,那么当时,由于自然科学是这样发展的,所以很容易出现一种思维方法,就是 metapnysik。但是恩格斯接着说了,到了19 世纪,19 世纪自然科学,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最大的特点就 是整理材料, 整理材料是什么意思?就是把各个具体领域,得到的材料给他综合 起来,结果呢,就发现了不同的领域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而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思 维方法。Dialektik,这个词英语、法语、德语拼法全是一样的,我们翻译成辩 证法,辩证法。那么 19 世纪整理科学整理材料的科学,他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呢?三大发现, 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成就,更重要的是给哲学家们带来了强烈的 影响, 影响到了什么?就使得在自然界大家有了一个辩证法的观念,为什么这样 说呢?各位看,三大发现第一个叫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最大贡献是一下看到,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所有的生物最基础的东西都是一样,我们说人,就和那棵 树有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就是细胞,树是由细胞构成的,我们人的身体也是 细胞构成的,不是吗?一下打破了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个界限,联系起来了吧。第二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一下就把这样几个领域给他联系起来了,位能、动能、化学能、电能、电磁波,所有的这些能量,表面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能量定律 告诉我们什么呢?它们是相互转化的, 而且根据公式我能算出来,比如说是电能,它发出光之后变成光能, 我能给他出个公式把它给算出来,对不对?它法的光有 多大,它损失的热量是多少。能够给他定量地算出来,那么因此一下就使得这几个领域全都联系起来了,联系起来了吧。最后,达尔文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最大的贡献发现最高级的动物和最低级 的生物, 海洋里面漂的那个小虫子, 实际上是一条线索演化过来的, 是一条线索。这一下就把整个地球上,各种各样的东西,可以说给它结合成一体了,给他联系 起来了那么好了,恩格斯说,三大发现就使得什么?就使得整个自然界方方面面贯通起来了,连接起来了,而且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有了这样一个三大发现,自然哲学就不需要了。那么所以现在既然有了三大发现,既然我们有了一个自然界的辩证的观点,那么所谓的自然哲学,就可以完全甩掉了,完全可以不理睬它了,被排除了。这是第二个方面。
(三)创立唯物史观(上)
马克思主义一下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最新的成果,那么再接下来,就是恩格 斯重点论述的问题,那就是,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
1883 年马克思去世, 3 月 14 号对吧。埋在英国的海格特公墓,恩格斯在公墓上主持仪式,发表了一篇演说的是用英语讲的,还记得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学的那篇课文就是恩格斯的《在马克思目前的演说》,恩格斯说,马克思对我们人类有两大贡献,哪两大贡献呢?第一,剩余价值学说。就是《资本论》当中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第一个理论贡献。第二个贡献,唯物史观。为什么把唯物史观当做马克思的两大贡献其中之一呢?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以前的所有的哲学家,所有的学者全是唯心论的,没有一个是唯物论,就是以前的人没有一个人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看待社会,看待整个历史发展的。什么原因?原因是自然界它和人类社会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那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构成的,人的活动各种各样的活动不就是社会历史吗?比如说我们今天在这里讲课, 我们活动,就构成了中国的当代史,发现没有,就是我们今天的讲课听课就是中国当代历的一部分内容。不是吗?既然是人的活动,我们就发现,人的活动的最大一个特点是什么,有意识、有目的,人做任何事,任何一件事情,他都是在脑子里面想过的,他都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马克思曾经说,一个再高明的蜜蜂和一个再蹩脚的建筑师相比,蜜蜂盖的那个蜂房,蜜蜂建筑的那个蜂房,是相当符合科学的,知道吗?它那个六角形很准确的,而且是相当符合科学,造的很好。但是马克思说,再高明的蜜蜂都比不过一个再蹩脚的建筑师,我们人类的建筑师, 那么我们的建筑师高明在什么地方?建筑师在建好一座房子之前,房子已经存在于建筑师的头脑之中了,什么意思?就是说人,他做任何事情,他事先都有一个意识和目的,那么动物没有,动物没有为什么能做事呢?动物凭的是本能,动物不是靠思想,不是靠意识和目的,好了。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现有意识和目的,于是问题就出来了,问题在于以前唯心主义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理解,发生了重大的差别,各位我们先来看一看唯心主义的哲学家是怎么理解问题的,以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既然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而搞活动,而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那我们来看意 识和目的,它第一个特点他们认为是偶然性,人他为什么有动机和目的呢?这纯粹是偶然,一个无法预见的无法断定的,各位,你能不能断定接下来 3 秒钟以内 我会把杯子怎么处理, 你能准确地百分之百的断定,你能吗?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动机和目的来把杯子处理一下,你能不能百分之百的断定。你不可能的,动机和目的都带有偶然性,因此,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意识和目的是偶然的,所以人的活动就也是乱七八糟的,所以整个社会历史,就没有规律,你不可能说准确的预测,准确的把握未来社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它全是你搞不太清楚,他突然这样想,他就这样做了,他那样想了,他就那样做了,不是道理吗?因此历史是偶然的,很古老的时候,西方的历史学家就说一件事情,叫什么呢?克利奥巴特拉,就是那个埃及艳后,埃及艳后长的很漂亮,说最漂亮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是她的鼻子。说埃及艳后的鼻子,简直就是漂亮的不知道怎么形容法,据说当时消息传到了古罗马,古罗马的很多贵族,就为了看她鼻子,一趟又一趟地跑过去,普通人跑过去还好,结果像凯撒,像安东尼都跑过去,他就带着一个大兵团,整个把中东给扫荡一遍,于是后来的西方历史学家就经常喜欢说一句话,说如果克利奥巴特拉的鼻子要是短一点或者长一点的话,结果会怎么,结果整个中东的历史,都会重新改写,就和你现在知道的根本就不一样了,但是你们想,一个人的鼻子长一点,短一点,一个人有什么想法,看鼻子还是不看鼻子,这有什么规律,你这怎么能摸到一个必然的原因,根本不可能的嘛。好,这就是以前的哲学家们的第一个观点,历史是没有规律的。第二,动机和目的它带有个人性,什么意思?我们普通人的这样的一个想法动机和目的是无所谓的,比如说我刚才把个杯子不管怎么处理都无所谓的,那不影响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但是,各位你要知道,如果是一个大人物呢?一个政 治家、一个军事家,领导几千万人、多少亿人的那个人,他如果有一个动机或者是目的那结果会怎么样?就会使得整个社会一下子朝这个方向发展,或者一下子朝那个方向发展,所以以前的历史学家们认为,整个历史是谁的历史,英雄个人的历史,就是这些不得了的大人物,他们的脑子里面有想法,结果历史就朝方向拐弯了,如果他们从另外一个方向想呢?那历史肯定就朝另外一个方向拐弯了,不是吗?这叫英雄史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他们对于问题得到的两个结论,第一历史没有规律,第二英雄史观。
各位接着我们来看,马克思主义,就是恩格斯在这个地方是怎么分析的问题呢?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大不相同,恩格斯首先说,确实不错,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构成的,人的活动是先有一个意识和目的,但是恩格斯说,你应该接着来探讨,历史和目的背后根源是什么?根源是什么?就是你为什么会有意识目的,你为什么没有另外一个意识和目的,你为什么,这样一想,恩格斯的观点就是你不能用意识来解释意识,你不能这样说,由于我有想法,所以我产生另外一个想法,你解释等于没解释。对不对。如果你这样一看就会发现,你之所以会有想法,因为什么,因为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客观物质条件下,观念背后有一个客观的原因。 想一想在座的各位你们的想法和那个农民工的想法会不会完全一样,那肯定不会一样,接着来分析了,那为什么你的想法和农民工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什么原因,因为你所生活的客观物质条件和那个农民工所生活的客观物质条件有重大的差别,这就造成了你们两群人的想法上的重大的差别,是不是原因,那就是你分析意识和目的,不能在框框内区别,应该跳出来找到它的背后的物质性的客观性的原因,这是不是问题就比较深刻了,而且你一找到客观原因,你顿时就会发现你在这个客观条件下,你必然有这个想法,他在另外一个客观条件下,他必然会有另外一些想法,这不就找到它的规律性的东西了吗?好。这是恩格斯分析的第一条线索。那么第二条,现实生活当中,你不能光看到个人的意识和目的,什么原因,个人的意识和目的千差万别,但是你会发现社会当中,很多人的动机和目的发生冲突,结果呢?相互抵消,相互抵消了,你有这个动机目的有人和你恰好相反,结果你们两个人的力量抵消了,一抵消,对于你们两个人的意识和动机动不起作用了,因此真正起作用的什么呢?真正起作用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动机和目的而是一大群人的那个所谓合力,恩格斯把它叫做合力,就是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这叫做合力,这才是引起社会变动背后的更深刻的原因,各位为什么千百万人都有这种想法,那这就不是你所谓纯粹的用偶然性能解释的了,你能让千百万人同时都产生这种想法吗?不太可能。那么所以你这样一看研究意识和目的,应该研究它群体性,表面看起来是英雄个人在那个地方挥巨手,很多人在讲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毛泽东一挥巨手,结果中国就朝那个方向发展,毛泽东当时如果朝这个方向挥巨手,那肯定中国就朝这个方向发展了,很多人都把许多问题归结到毛泽东个人身上了,不对。按照恩格斯的理解, 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为什么?你不能光看表面上毛泽东挥巨手,你应该更深刻的看到,为什么毛泽东一挥巨手,当时中国千百万人愿意跟着毛泽东干,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毛泽东力量的来源,否则你英雄个人挥巨手,如果没有人理睬你,你挥有什么用?没有人睬你,你挥不就白挥了吗,就是说不能影响任何历史对不对?真正能影响历史的,你表面看起来是英雄个别人物,但是你更深刻的发现,是背后千百万的人是千百万的目的,那么说,所以从这个是意义来说,我们就发现什么,历史不是英雄个人的历史,这个看法太肤浅,而应该看到千百万群众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这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的动力。千百万群众都这么想, 那么你个人在其中是无能为力的你想阻挡历史潮流,你让千百万人不这么想,这不太可能的,是办不到的,对不对?这样经过恩格斯的一分析,大家发现,同一件事情,历史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是先有意识和目的,但是以前的哲学家得到的是这两个结论,没有规律,英雄史观,但是恩格斯的分析得到正好相反的结论,有客观原因就能总结规律而历史不是英雄史观而是群众史观,那么好了,如果大家把问题搞清楚了,那么剩下的问题就很简单了。
(四)创立唯物史观(下)
剩下的问题就是,恩格斯接着来分析,刚才说的是群众,千百万群众,要注意,他是分为阶级的,群众是分为阶级的呀,这个阶级的群众,那个阶级的群众,群众是分为阶级的,那么因此你会看到,群众在现实生活当中,他展开阶级斗争, 而阶级斗争背后是什么东西呢?是经济利益。恩格斯分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个国家,一个是英国一个是法国。而他们内部有三大阶级在展开斗争,一个是帝国地主阶级,一个是资产阶级,还有一个叫无产阶级。这三大阶级为什么斗争呢?为了经济利益。为了一个经济利益而产生的阶级斗争他就推了整个社会的变化,所以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在经济社会当中,那个阶级斗争他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改变、变化、发展,不就是这么一个原理吗?接下来,恩格斯 就把阶级东西朝上朝下, 两个方向来探索,结果就出现了我们今天所知道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模型。是不是看到了,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社会模型不就是这样的吗?这样我们就得出来平时说的马克思主义,他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框架,就是什么,生产力生产关系,他是什么?他是最基本的是最基础的东西,然后国家和法律这是所谓上层建筑,是政治上层的建筑,最高的是思想意识上层建筑,是从上往下这样确定的。我们会发现,刚才讲的自然科学的发展结束了那个自然哲学,而这个地方唯物史观指出就是结束了以前的历史 哲学,就不需要历史哲学了,就不需要你从脑子里面想出来,人类历史有什么联系了,就是说不需要了。我们有了一个唯物史观做指导,就可以具体的来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而得出的具体的结论,就是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大的创新,就在于建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五)两段结束语
那么恩格斯的整个书到这地方基本上就结束了。这最后留了两段结束语。就是我们书的最后的两段结束语,结束语也值得我们重视。首先恩格斯说,哲学它以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全,是个科学之科学,他什么都研究,但是,自从那个三大发现以后,哲学就不要研究自然界,那么自从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哲学以后不要研究历史了,哲学既不研究自然也不 研究历史,那它研究什么东西呢?恩格斯说,未来的哲学,最主要研究的就是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这是未来哲学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思维思维,可以说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说简单一点就是人面对世界你怎么想,你怎么思考, 这一点可以说极其重要, 这一点也是我们哲学家一直在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恩格斯的第一个结论。第二个就是最后一段话, 就是我们全书最后的一段话,恩格斯说在德国古典文学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学派新派别,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什么呢?是在劳动发展当中,理解社会史,从劳动史中找到了理解社会史的那个钥匙。什么意思,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史是从劳动角度来看待的,那么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特别重视那些普普通通的劳动人,而资本主义社会普普通通劳动人是什么人?工人阶级,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新派别,他一开始针对的对象,就是工人阶级。而这个时候在工人阶级的时候理论兴趣他们很高,很想学理论,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要改变自身的状况,就必须要用理论作为一个武器,那么所以恩格斯最终的结论就是,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真正的继承者,这句话是我们恩格斯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一句。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他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而他提出来的理论,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是为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造舆论的,是工人阶级的一个理论武器,所以工人阶级运用武器来搞革命,搞斗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人阶级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 我们恩格斯的这本书,到此就结束了, 最后我们简单地来一个总结,而且再来讲这么两个启示。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这样一本薄薄的著作,一共包含四大部分内容。 还记得吗?第一部分,恩格斯讲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一开始,先说他的辩证方法 的革命性, 然后指出黑格尔他存在的一个矛盾,由这个矛盾就导致了黑格尔整个哲学的解体,在解体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费尔巴哈,那么费尔巴哈是个唯物主义,但是怎么才能断定费尔巴哈是个唯物主义呢?所以恩格斯一开始先提了一个标 准,那就是哲学基本问题,按照标准,分析费尔巴哈,发现他是唯物主义,但是费尔巴哈他本人唯物主义有一个重大的缺陷,最主要的缺陷就是他在社会历史观上是一个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的两个大观念,就是他的宗教观念和他的伦理观念,道德观念。那么好了,在基础上,就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来了一个重大的革命性的变革,变革首先吸收了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然后呢?又吸收了当时的自然科学,那么就提出来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一个全新的理论,全新的理论。这就是整个恩格斯这本书里面讲的一共四大部分内容,那么最后,我们再来简单地讲两点启示。 第一个就是思维方法的价值,思维方法我们以前忽略了。什么意思,人的思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叫想什么,第二叫怎样想。想什么,说的是思维的内容,比如你想的和我想得可能是不一样,比如你今天想的和明天想的也会有差别, 但是第二个怎么样想?就是通过什么思路什么方法什么模型来思考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看到没有,恩格斯在书当中所讲的那些人和事,可以说早就烟消云散了,对于我们今天没有什么价值,但是恩格斯的那个怎样想,对于我们的是极其重要的,极其重要的。我们学原著能够学到那个思维方法,可以说终身受用,终身受用,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理论创新,这个理论你发现没有,他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才能够有生命力,不创新的理论肯定早就完蛋了,不创新就死亡,因为那个黑格尔的理论他为什么被抛弃了,消失了灭亡了,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一个创新的东西,他那个体系把他给束缚住了,他创新创不了了,他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不是吗?那个费尔巴哈的理论,也缺少一个创新的机制,不是吗?他只是一半唯物主义,一半是唯心主义,结果最后他也糟糕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意义上来说,应该说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地与时俱进,很多人经常说,与时俱进是最近几年提出来的,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一直就有与时俱进这样一种理念,一直具有,所以他要不断地来一个发展变动,发展变化,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运用理论来解决我们许许多多的现实生活的问题,谢谢大家。我们到此结束。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参考:恩格斯《费尔巴哈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