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也谈革命和改良--兼与秋石客同志商榷发布: 2011-5-24 09:19 | 作者: 报春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772 | 回复: 20
清源:也谈革命和改良--兼与秋石客同志商榷
目录
一、改良是对革命的反动
1、改良和革命是不是互补的
2、改良是对革命的反动
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不能进行改良
三、资产阶级政党不能转变成无产阶级的政党
四、不能回避政党、社会的性质
五、 私有制向公有制以和平的方式转换的前提和条件
六、革命和改良各自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
秋石客在他的《《改良与革命的互动与统—》中对革命和改良进行了他的观点论述,他的这些观点
完全是当前泛左翼之间争论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和焦点问题之一,不能不争论清楚,为此,对他的这些
观点作以下评述。
一、改良是对革命的反动
“改良和革命都是历史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途径,二者互为补充,只不过通常革命是事物性质发生变
化的普遍规律罢了。改良与革命的关系,又常表现为改良是革命的助手,通过改良的不断量变,达到革
命的质变。”(秋石客:《改良与革命的互动与统—》,下同。)
1、改良和革命是不是互补的?
那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改良?
改良,原指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使更适合要求之义,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修改,不包括推翻重来。
什么是改良主义?
改良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一般来说,是作为暴力革命对立面而出现的。 所谓革命,是要求从根本
上改变事物的本质。 所以改良主义排斥一切暴力革命,以温和的手段在细枝末节上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
补充修定。
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秋石客同志所指的改良是什么?
“中国最基本的政治现状,是共产党一党执政。要解决问题,离不开共产党。对当前的中国共产党
,怎样看,是抱有希望还是不抱希望,左派内部目前分歧是严重的。抱有希望的自然主张改良,不抱希
望的自然主张革命。我是抱有希望的一个,给中共四中全会的十条建议,关于加强中共执政地位和能力
的思考与建议说明了这一点。”
“在现代社会,一切暴力的革命条件已基本丧失。......在目前历史环境下,非暴力运动才是正确
选择,......。”
对照以上改良和改良主义的含义,对于这两者,我们的秋石客同志全都占了。
根据改良和改良主义的含义,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例子是不是“改良和革命都是历史发展的不可缺
少的途径,二者互为补充”的?
(1)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并没有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清朝统治秩序的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而是为
了推翻反动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清朝统治而奋斗了终身。
(2)列宁搞过在沙皇统治的基础上修修补补的改良吗?没有。
(3)毛主席也没有搞在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基础上搞修修补补的改良,而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
了这个反动阶级的统治。
以上哪里有什么“改良和革命是互补的”情况?哪里有“改良是革命的助手”的情况?没有。无产
阶级要上升为社会的统治阶级,她必须要克服资产阶级才能使自己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因此,她
只有革命这一条路可走。因为她不可能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来对其进行修修补补的资产阶级改良。当
然,这里所说的改良是相对革命而言的改良,不是被压迫阶级为了争取自己阶级的生存而开展的经济斗
争的那种改良。关于这一点,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么说的:
“马克思主义者不同于无政府主义者,承认争取改良的斗争,即承认争取改善劳动者境况的斗争,
尽管这种改善仍然不触动统治阶级手中的政权。但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者又最坚决地反对改良主义者
,反对他们直接或间接地用改良来限制工人阶级的意向和活动。改良主义是资产阶级对工人的欺骗,只
要存在着资本的统治,尽管有某些改善,工人总还是雇佣奴隶。”(《马克思主义和改良主义》,见《
列宁全集》第24卷第1页)
秋文中所说的改良,明确的不是指列宁所说的经济斗争,而是指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其进行修
修补补的改良和改良主义。
2、改良是对革命的反动。
什么是量变?量变又称“渐变”。与质变相对。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场所的变更,是
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的整体,都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不仅仅是质
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而秋文却将事物延着同一个方向运动中的不同阶段中的量变替换成了改良,量变和改良是完全不同
范畴的概念。因为改良的对立面是革命,而革命中质变前的量变并不是在维护旧有秩序的基础上的改良
和改变,而革命中质变前的量变是推翻旧有秩序的力量和成果的积累。因此,改良不是革命中的量变,
不是“革命的助手”,而是对革命的反动。
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不能进行改良。
“中国最基本的政治现状,是共产党一党执政。要解决问题,离不开共产党。对当前的中国共产党
,怎样看,是抱有希望还是不抱希望,左派内部目前分歧是严重的。抱有希望的自然主张改良,不抱希
望的自然主张革命。我是抱有希望的一个,给中共四中全会的十条建议,关于加强中共执政地位和能力
的思考与建议说明了这一点。”
1、秋文在这里回避了现执政党的阶级属性。
2、在旧中国,也是国民党一党执政,要解决中国的问题,难道也离不开国民党吗?秋文这样说显然
是会遇到尴尬的。
3、如果现执政党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如果你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作为早已经失去历
史的进步性的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资产阶级的对立面阶级,难道无产阶级还要对一个反动没落的资产
阶级及其政党报有希望吗?难道无产阶级还要对压迫自己阶级的对立面阶级进行修修补补的改良吗?而
在事实上,我们的秋石客同志就是这样干的,这就是他为了加强这个反动没落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执政
地位的稳固和提高而进行改良的上书行动。
三、资产阶级政党不能转变成无产阶级的政党。
“中共特点是不同于其它共产党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至少有十一次重大路线斗争,正确
路线是可以战胜错误路线的,遵义会议就是一例。”
1、在这里,作者同样回避了现执政党的性质。回避了毛主席的党与邓小平的党之间质的区别。
2、我们的秋石客同志(“左转派”、改良派)在这里明确地梦想重演“遵义会议”的道路,他不知
道事情已时过境迁,却还在那里刻舟求剑。梦想在一个已经变成了资产阶级的政党内来进行无产阶级政
党内的路线斗争。在无产阶级的政党内,在不是事关方向、道路的路线斗争的前提下,(王明路线并不是
事关方向道路的修正主义路线),并且是在无产阶级政党不占有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遵义
会议”的模式才能行得通(这也是国际共运史上无产阶级政党唯一一次在不占有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
不是事关方向道路的路线斗争的前提下自我纠错的例子),而在无产阶级的执政党演变成一个资产阶级
的执政党以后,并且这个资产阶级的执政党又受到它的经济基础和其阶级基础--官僚资产阶级、一般资
产阶级制约的情况下,再采用“遵义会议”的模式根本就是一个天方夜谈。这一点说的通俗一点,就是
他们要通过“遵义会议”式的路线斗争,从而把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转变成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
四、不能回避政党、社会的性质。
“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逐渐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呼声,对国退民进等反动政策有所改
变。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上层,在路线。中央如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克服改革开放后的消极面,反动
面,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在这里同样是回避了当今执政党和社会的性质,回避了当今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性质,回避了统
治阶级的主导成分和主要领导人的阶级属性。回避了以上的性质和属性,必将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五、 私有制向公有制以和平的方式转换的前提和条件。
“在现代社会,一切暴力的革命条件已基本丧失。......在目前历史环境下,非暴力运动才是正确
选择,......。”
1、“在现代社会,一切暴力的革命条件已基本丧失”,这个结论的根据是什么?
2、私有制向公有制的和平过渡在什么条件下才是可行的?
私有制向公有制以和平的方式转换的前提和条件,是共产主义思想对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和现实的
私有观念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时候,也就是资本家们都能够自愿的将自己的财产交出来给无产阶级的时候
。如果这个前提和条件得不到满足,私有制向公有制的和平过渡就是行不通的。显而易见的是,在相当
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这个前提和条件是无法出现的。压迫阶级手里拿着刀,被压迫阶级要成为统治阶
级,就必须手里也要拿着刀,这是一个常识。
关于是和平过渡,还是暴力革命,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么说的:
“凡是以为可以用和平方式使资本家服从大多数被剥削者意志,可以通过和平的、改良主义的道路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都不仅是极端的愚蠢行为,而且是对工人的公然的欺骗,对资本主义的雇佣奴
役制的粉饰和对真理的隐瞒。”(列宁:《关于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基本任务的提纲》《列宁选
集》第4卷第312页)
六、革命和改良各自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
“改良是左派不应该放弃的一种尝试,改良不成,方有革命,正如有康、梁变法的失败方有孙中山
的革命—样,把改良同革命对立起来,非此即彼的观点是片面的,因而是错误的。改良和革命是不同的
左翼战线,大可不必相互排斥。”
1、前面已经说到,改良不是革命的助手,二者不是互补的关系而是对立的关系,也不是前后继承和
承上启下的关系。
2、作者在这里举的康有为的改良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两大对立阶级
间的对立行为。我们来看看孙中山是怎样论述革命与改良和保皇的吧!
“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孙中山:《敬告同乡
书》)
孙中山和康有为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完全对立的社会阶级,在这里,哪里有什么“改良和革命是不
同的左翼战线”?
3、当今泛左翼的论战,一方是站在康有为式的保皇和改良的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一方是站在当今被
压迫阶级--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立场上,双方的阶级立场与康有为和孙中山一样的完全不同。这又何来的
“改良和革命是不同的左翼战线,大可不必相互排斥”一说?
小结:
下面拿马克思和列宁的两段话来作为本文的小结。
“只有在没有阶级和阶级对抗的情况下,社会进化将不再是政治革命。而在这以前,在每一次社会
全盘改造的前夜,社会科学的结论总是:‘不是战斗,就是死亡;不是血战,就是毁灭。问题的提法必
然如此(乔治.桑)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凡是以为可以用和平方式使资本家服从大多数被剥削者意志,可以通过和平的、改良主义的道路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都不仅是极端的愚蠢行为,而且是对工人的公然的欺骗,对资本主义的雇佣奴
役制的粉饰和对真理的隐瞒。”(列宁:《关于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基本任务的提纲》《列宁选
集》第4卷第312页)
-----
清源博客:http://blog.sina.com.cn/nanjiecun
华山高 (2011-5-24 10:09:15)
看来所谓高级知识分子在政治方面,和普通老百姓差一大截。他们已经不是“先知”,成了糊涂虫。
当下如何和“遵义会议”相比。
现在当权掌控着军队和强大的维稳力量,争取一方有什么?
遵义时,毛是排挤下去的,根据地是朱毛创建的,有一大批人,手里握有枪杆子。现在争取的手里有什么?
哪个时代各派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林立,革命队伍生在夹缝中,当今一统天下。
不管可能不可能出现“中兴”,不能和遵义简单类比。
甄岩 (2011-5-24 10:17:11)
比较清源与秋石客二同志观点,我更赞成清源的观点!
一片枫叶 (2011-5-24 10:39:45)
寻求最大公约数。相互支持、互不拆台,优先开展工作。有道是,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一定阶段的实践检验,两种理论的优劣就会体现出来,那时候再下结论不迟。现在的争论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
sgq948 (2011-5-24 11:12:28)
有些人赞成当权者和平左转,不是认识问题,是立场问题。这些当权者和平左转的论调,就是精神鸦片。
乃从容 (2011-5-24 11:38:34)
用毛主席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理论指导当前,用文化大革命具休实践应用于当前。若忘记了文革的理论和实践,毛主席的文化大革命就白搞了。还是要号召被压廹被剝削的革命人民‘’革命、造反干社会主义‘’。清源的这篇文章是基本正硧的。
秋石 (2011-5-24 12:11:15)
清源同志:你与我的争论有七八年了吧,我的改良没见效,你的革命也没见效,争论还将继续,历史会有结论。改良与革命是历史不同阶段的范畴,当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改良的行为,不妨碍他成为革命家,就当前而言改良与革命都是在动摇邓路线,不必厚此薄彼,这是我对你的忠告。你革命有成我第—个向你祝贺,但革命的时机还没到来,请不要作超前的事。
顺附原文以便分辩。
秋石客:改良与革命的互动与统—
按:当前左翼内革命与改良的争论再掀高潮,其实是个老问题,笔者发此题目原为《革命与改良的艰难选择》旧文谈些看法。
之所以有心写这个题目, 首先源于东方斥责我是改良主义者, 其次看到李宪源的革命的和平演变论受到围攻,心有所思,不吐不快。有人根本不懂改良主义与改良的本质区别,不懂改良与革命的对立统—关系,对许多理论一知半解,停留在教科书水平上,只会评头论足,实在文风欠佳。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叫改良,什么叫改良主义。
所谓改良,是指对某一事物的局部存在问题的改进,一般说来,改良是以对事物本质含有保留为前提,这是改良的主要特征。人类社会历史上,改良是普遍大量存在的。小到修理一架旧机器,增加一些新功能,大到国家方针政策调整,都属于改良范围。极个别的改良,也能起到改变事物的本质作用,日本明治维新和大化革新就是例子。大化革新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内部出现的一些社会主义萌芽,如国有化浪潮和福利化浪潮也是改良性行为的结果。印度走上独立也可算是改良主义成功的范例。因此,无视改良的积极作用,是无知和错误的见解。
那么,什么是改良主义呢?改良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一般来说,是作为暴力革命对立面而出现的,改良主义不同于改良,改良者不排斥革命,改良主义者排斥革命。
所谓革命,是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事物的本质,改良主义排斥一切暴力革命,以改良作为唯一革命手段,这就是改良主义。改良者同改良主义者有根本性不同,改良者不排除暴力革命方式,而改良主义者绝对排除暴力革命方式,这就是有人看不到的区别。同时,有些同志也同样不懂革命并不是绝对排斥改良的道理。拿李宪源同志和我为例,我们哪一个文章中谈到否认暴力革命的字样呢?像东方这位同志,凭什么说我是改良主义者呢?这不是盲人摸象又是什么呢?大谈革命容易得很,也痛快的很,但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所为。
必须明白,改良和革命都是历史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途径,二者互为补充,只不过通常革命是事物性质发生变化的普遍规律罢了。改良与革命的关系,又常表现为改良是革命的助手,通过改良的不断量变,达到革命的质变。革命成功后,往往还要进行不断的改良,以巩固革命的成果。另外,事物发展什么时候需要改良为主,什么时候以革命为主,一般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程度所决定。当一定的事物发展要求质变时,革命才会发生并取得成功,当一定的事物发展不需要革命,强行革命的结果一定会失败。同样,改良只有在事物内部矛盾不要求质变时才会发生作用,如果事物发展要求质变,强行的改良就成为反动。因此,判断一定的事物内部是要求质变还是量变,就成了采取改良还是革命的关键。
当前的世界,特别是中国,问题那么多,那么严重,不但是左派同志,而且有的问题,如贪污腐败,连正直的右派也不能忍受,全国人民绝大多数人更不满意,包括左中右,一个强烈的要求改变当前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思潮已经不可逆转的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势必对中国的未来发生深刻的甚至是划时代的影响。对此,应该怎么办,这是各个阶级,各个政治集团,各个政治派别和有头脑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中国究竟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向纯粹的资本主义方向迅跑,还是走修修补补,维持现状,不解决关键问题的折中道路,或者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方向,恢复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是必须做出选择的问题。
对左派而言,不但要解决走什么道路问题,还要解决方式方法问题。
无论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方法,是革命还是改良,都必须经过客观地,真实地分析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现状,方能做出正确选择。
中国最基本的政治现状,是共产党一党执政。要解决问题,离不开共产党。对当前的中国共产党,怎样看,是抱有希望还是不抱希望,左派内部目前分歧是严重的。抱有希望的自然主张改良,不抱希望的自然主张革命。
我是抱有希望的一个,给中共四中全会的十条建议,关于加强中共执政地位和能力的思考与建议说明了这一点。对此,曾有网友提出是否有两个秋石客的疑问,是豪不奇怪的。我认为,即使在将来,形势发展使革命成为必需的情况下,也不要将改良者拒之门外。
我之所以目前赞成改良,主要有三条原因:
一个是仔细研究中共历史,发现中共特点是不同于其它共产党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至少有十一次重大路线斗争,正确路线是可以战胜错误路线的,遵义会议就是一例。
另一方面,中国经历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大革命,不但会影响年轻一代人,而且会影响中央工作的一些同志。
另一条原因,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逐渐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呼声,对国退民进等反动政策有所改变。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上层,在路线。中央如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克服改革开放后的消极面,反动面,是完全可能的。
最后,也曾考虑革命的方式问题。在现代社会,一切暴力的革命条件已基本丧失。有些同志深受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影响,单凭一腔热血办事,是我不赞同的。除非万不得已,暴力革命才是选择的办法。在我看来,在目前历史环境下,非暴力运动才是正确选择,改良是左派不应该放弃的一种尝试,改良不成,方有革命,正如有康、梁变法的失败方有孙中山的革命—样,把改良同革命对立起来,非此即彼的观点是片面的,因而是错误的。改良和革命是不同的左翼战线,大可不必相互排斥。
对于革命与改良的主导方面是艰难选择,是需要历史推动并做出裁决的,当改良没有破产之前,革命必然是非主导方面,相反,当改良破产后,革命自然会成主导方面。
以上想法,不论当否,还望阅读者斧正。想主席 (2011-5-24 12:41:40)
想通过劝说让他左转吗?天真!这就如同一个农民和地主商量;让他把地都拿出来平均分给农民,让农民也都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一样,可能吗?其实共产党几十年的历史,始终否定改良,这并不是一个复杂问题,不难认识。革命同志定要团结,尤其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少争论。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原则问题上、方向问题上不能糊涂。方向定错了、口号喊错了,就不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就会给革命事业造成挫折和失败。资改派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靠的就是欺骗,因为毛主席、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没人能比的,所以他们举着这块招牌就最轻松、最容易得逞。已经欺骗了30年,还要再来30年吗?人生有几个30年?通过30年,才让人看清、看透,代价够大了!当然,不同的时机、不成熟的条件下,有不同的斗争方式和策略,但绝不能把方向定错!
太行玉笛 (2011-5-24 12:41:42)
清源同志的文章观点正确,旗帜鲜明,逻辑缜密,有理有据,说服力强,是不可多得的符合马列毛主义革命理论的好文章。文中指出:“秋石客同志(“左转派”、改良派)在这里明确地梦想重演“遵义会议”的道路,他不知道事情已时过境迁,却还在那里刻舟求剑。梦想在一个已经变成了资产阶级的政党内来进行无产阶级政党内的路线斗争。”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刻舟求剑的比喻很贴切,秋石客网友如果出以公心,应该不难理解,不难转这个弯。
工农红军万岁 (2011-5-24 14:16:58)
不触动消灭私有制的任何变动都是一种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长治久安的改良,对无产阶级的翻身和解放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进步可言!资本家给奴隶一碗粥并不意味资本家就会把他的资产无偿拱手分与奴隶共同劳动平等分享收益!无产阶级的解放除了暴力革命没有其它路径可走!公有制和平演变成私有制容易,私有制和平演变成公有制除了幻想就是异想天开!
工农红军万岁 (2011-5-24 14:21:59)
千万不要以为资产阶级左翼的改良就是社会主义的回归,一边唱着红歌,一边搂着美女喝着XO的共产党员多了!
春天里 (2011-5-24 14:37:42)
我是一向支持争论的(即大辩论),反对宣传什么“左派要团结,不争论”的调子。为什么会有争论?因为思想不统一,不经过大辩论能行吗?不翻案为什么搞不争论?就是要蒙住全党、全国人民的眼睛嘛。现在有的人拎着极左的大帽子搞不争论,是什么目的?世界观中没有阶级斗争还算一个左派吗?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橘子皮 (2011-5-24 15:45:07)
"只有在没有阶级和阶级对抗的情况下,社会进化将不再是政治革命。而在这以前,在每一次社会全盘改造的前夜,社会科学的结论总是:‘不是战斗,就是死亡;不是血战,就是毁灭。问题的提法必然如此"——诚哉斯言。
WCSWCS (2011-5-24 16:57:45)
5#
sgq948发表于 5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赞成当权者和平左转,不是认识问题,是立场问题。这些当权者和平左转的论调,就是精神鸦片。
----究竟什么是"鸦片",结论不要下得太早!如果能逼其左转有何不好呢?关键是去做了没有.如果革命一夜能成功,我双手赞成,但现实吗?如果一味感革命口号,而无法付诸实践,又能诱惑人,这可能才是"鸦片"
.铁心兰兰 (2011-5-24 17:10:08)
“最后,也曾考虑革命的方式问题。在现代社会,一切暴力的革命条件已基本丧失。”
特色主义资本主义总危机爆发,群众像北非阿拉伯世界那样自动走上街头,你帮忙维稳吗?而特色主义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简直像秃顶头上像鸽子一样大的跳蚤了!
云水翻腾 (2011-5-24 17:47:07)
讲的很在理,受益了。
一片枫叶 (2011-5-24 19:39:40)
改良者之所以不是改良主义者,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反对革命。要伺机为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条件是所谓改良者的策略;而所谓革命者所言不无道理,但切实可行的革命途径是什么?这个问题必要要做出明确的回答,才能将目前的众多群众引导到革命的道路上,否则,只能是优先改良,为后面的质变不断积累条件。
阿郎郎 (2011-5-24 20:08:15)
最后,也曾考虑革命的方式问题。在现代社会,一切暴力的革命条件已基本丧失。========不知道你用什么方法、依据什么试试得出这样的结论!什么是暴力革命的条件?是先进武器吗?是完备组织的军队吗?不是!开始武装反抗的被压迫者在这方面都是缺乏的!暴力革命的条件是:反动阶级的专政下的反革命暴力镇压!在资产阶级专政和帝国主义还存在的时候暴力革命的这个基本条件就一定会存在!革命的暴力对无产阶级革命不是仅仅由主观臆想出来的可有可无的条件,而是资产阶级专政下的反革命暴力镇压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无产阶级要想取得政权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暴力的手段! ( 前面有个网友已经做出了质疑,我这里跟着补上一句!)
跃上葱茏 (2011-5-24 21:03:26)
回秋石:
另一条原因,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逐渐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呼声,对国退民进等反动政策有所改变。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上层,在路线。中央如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克服改革开放后的消极面,反动面,是完全可能的。
================================================
似是而非的理由,再加上“如果”的想当然,就是秋石客的思想方法?“手电筒照人不照自己”,只有共产党人有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改革以来捅了那么多娄子,从没有人主动认领。
华山高 (2011-5-24 21:48:36)
大家的愿望是好的,然而经常事与愿违。
“逼”左,拿啥逼?
有的人还在逼右呢。美国还在逼呢!
只看自己的一面,不看另一面。人大会前,不是雄心勃勃的提议反转基因吗?结果人家倒过去参观转基因。
到底左,还是右,走到这一步,临近政治体制,退?进?拖?这里不涉及装门面应景的表层现象。
发言者,在圈子内,圈子外?阁下对核心层有本质的了解吗?你晓得多少鲜为人知内部东西?留心多长时间了。可能受过伤害压制的,亲身体验更深刻,眼睛更亮。
大家应该好好琢磨那位说“鸦片”老人的话。
以后会验证一切。
刘军1950 (2011-5-25 08:55:23)
秋石说的在理,有革命的激情,是不够的。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否则都是空谈。在我国现实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人的意愿还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你不依靠这么多的民众,搞少数人抛开现实,一盘散沙地空谈革命,有意义吗?如果有就拿出行动来,看看具有多大本事,不然再过十年,还是反改良搞革命的口号,过网络帖子瘾,民众是不会支持的。还是秋石老师说得对“必须明白,改良和革命都是历史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途径,二者互为补充,只不过通常革命是事物性质发生变化的普遍规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