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头|论坛

首页 » 劳动者的解放 » 学习.讨论 » 屠呦呦凭借中药青蒿素获世界最权威医学奖 打了哪些狗的脸
人民最大 - 2011/9/17 20:10:00
   屠呦呦凭借中药青蒿素获世界最权威医学奖 打了哪些狗的脸?

一,打了那些 反毛污毛把毛时代描述成无任何科学成就的大右 小右 的狗脸!因为这一医学成就是在文革时期创造的!

二,打了河蟹,特色,维稳的崇尚GDP的走资本主义道路修正主义集团的狗脸!因为这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是的看病难,医疗难,人民得病,咬牙忍着等死 也看不起病。而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毛时代,医疗为人民服务,才会有此成就。

三,打了改革开放后一切所谓的资产阶级的教授 科学家和专家的狗脸!因为一个沉浸在物欲  金钱 名利 职称 包二奶的学术圈子里的, 叫兽们是出不了什么成就的!

四,特别打了何祚庥 方舟子这两个老小傻逼的狗脸!因为他们说中医是伪科学,中药是毒草。
  

  



七律二首·送瘟神
     毛泽东


读6月30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屠呦呦,浙江宁波人,自幼目睹中药之神奇疗效,立志长大探索其奥秘。1951年她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所学专业为药学,这在当时是个冷门学科。1955年,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从事中药研究工作,开始了终身的平凡而高尚的事业,而那一年我才出生。

    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赖以生存的根。西医西药没进入中国时,中国人也活得好好的。今天,人均占有西医药资源平均极低的中国人也加入到人均长寿国家,这实际上是中医药对我们民族的贡献。屠呦呦先生一生研究中药,并以祖宗的宝贵医药学问为基础,受到东晋名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的线索启发,在文化大革命中取得了青蒿素抗疟疾药的研制成功,四十年来,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对其评价甚高。

    前天,拉斯克基金会将这个全世界最权威的拉斯克医学大奖毫不吝惜地发给了屠呦呦,奖励她将一种草药变成了世界广泛使用的抗疟疾药物,其颁奖辞让人感佩:“显然,屠呦呦的洞见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尤其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命,并将在今后抗击这种致命疾病的斗争中继续造福人类。”

   屠呦呦先生不是院士,退休年龄单位才吝啬地给了一个研究员的职称,如果拉斯克大奖不颁给她,她在中国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科学工作者,中华民族之所以在百般磨难中坚持至今,就是因为有屠呦呦这样伟大而平凡的一员。 我由衷地向屠呦呦先生致敬,祝愿她健康长寿。 拉斯克医学奖简介

拉斯克医学奖简介
    艾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由艾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于1946年共同创立,以表彰在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拉斯克医学奖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
     拉斯克奖设有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1997年后增设特殊贡献奖。
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由艾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于1946年共同创立,以表彰在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拉斯克医学奖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   拉斯克奖设有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1997年后增设特殊贡献奖。  位于纽约的拉斯克基金会是拉斯克基金的管理机构,其奖项得主由25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杰出科学家组成的评委会评选产生。  位于纽约的拉斯克基金会是拉斯克基金的管理机构,其奖项得主由25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杰出科学家组成的评委会评选产生。

1965年6月26日 毛泽东对于卫生工作有过一个著名 的指示: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因此他主张“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毛泽东主席的这一被右翼精英攻击为“民粹化” 的方针,曾主导中国28年;颠覆之后实行“市场化”迄今也快28年了:二者给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的各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一,毛泽东时代曾创造过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进步成功的辉煌;它身后的“市场化”,不光使卫生保健出现严重不公,而且使国民的公共卫生保健事业出现倒退趋势。  
毛泽东时代曾为全世界创造了公共卫生事业进步成功的光辉典范。刚解放时,中国人民的健康指标属于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别组。到70年代末,中国已成为拥有最全面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80-85%的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健。这使得人均寿命从旧中国的不到40岁提高至七十年代末的近70岁,婴儿死亡率从195‰降到41‰。直到80年代,每逢国际组织对各国进行排序,按人均GDP ,中国的排名虽然不高,但按健康水平,排名则高得多,赢得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广泛的赞誉。  
到了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会员国的卫生系统分三个方面进行了绩效评估,在卫生负担公平性方面,中国被排列在第188位,即倒数第4,仅比巴西、缅甸、塞拉里昂稍强,属于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连近遭受十年经济制裁的伊拉克都排在第56位,其它发展中人口大国如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埃及、墨西哥都排在中国前面。  
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医疗卫生的投入是有很大多增长,1900-2000年即增长了7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己从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2001年的71.8岁,高于世界平均寿命(65岁)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寿命(69岁)。同时,我国的婴儿死亡率也从解放前的20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2‰。不过不要忘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是在八十年代以前“民粹化”的时代取得的,人均寿命的增长基本上是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完成的。  
建国头30年,结核病的发病率下降了60-70%;后20年,尽管资金更加充裕治疗手段更加成熟,发病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的趋势。据估计,中国大约有四亿人受过结核病感染,全国约有500万肺结核患者,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结核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数量高居世界第一。  
特别是,本来已被彻底消灭的各种性病(如淋病、梅毒)又死灰复燃,并在各地泛滥成灾。  
二,医疗卫生的弊端,根子正是“充分市场化”也即盲目市场化:它颠覆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变成了为有钱人服务,而将弱势大众边缘化。  
(1)政府对卫生投入的逐年减少,居民个人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多,这一趋势超过世界上最穷的国家。  
无论是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还是占GDP 的比重,在"一五"至"五五"期间都是逐年上升的,双双在改革开放之初达到历史最高点。80年代以后,由于实行“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制,卫生支出占GDP 比重一路下滑,到1995-96年,卫生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跌到了历史最低点。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预算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36%,到1990年下降到25%;到2000年下降到14.9%。这意味着,在20年时间里,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比重平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与此同时,社会支出的份额(公费医疗经费)也从44%下降到24.5%。反过来,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节节攀升。1980年居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过23%;到2000年已高达60.6%。  
难道我们的“市场化”还不够“完全”么?--不是说“接轨”么?让我们与“全球化”的市场列车比较一下:  
200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略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5%的下限。  
政府支出部分:发展中国家57。2%,最穷的国家也占59。3 %,而我们中国只有39。4%。  
居民个人支出部分:发达国家是27%.,发展中国家42。8%,最不发达国家40。7 %,我们中国是占60.6%。  
(2)政府投入的严重不公更加大了城乡、贫富之间的差距。  
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5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为587.2亿元,其中农村占92.5亿,仅占15.9%。当年,城镇人口为约3.79亿人,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130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乡村人口为8.66亿,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10.7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前者是后者的13倍。  
2001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96.61元,城镇居民为343.3元,两者相差3.55倍。   
政府预算卫生拨款、医疗保障和个人医疗保健支出相加的卫生总费用,2000年为4763.97亿元,其中农村卫生费用1073.6亿元,占总费用22.5%;城镇卫生费用3690.2亿元,占总费用77.5%.同一年,全国12.7亿人口中,63.8%是农村居民,36.2是城镇居民。换言之,占全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农村居民只拥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卫生总费用,而占人口三分之一的城镇居民享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卫生总费用。  
在城市里,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大城市;在大城市里,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大中型的医院。这些大医院贵族化现象日益明显。相形之下,农村医院的卫生资源乏匮,医疗设施落后,医护人员素质不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不是垮台,就是“卖光”。  
现在乡村医生的数量只有1975年的三分之二,而卫生员的数量则从1975年的328万跌到2001年的27万,还不足当年数量的零头。另外,农村接生员的数量也下降了一半,从1975年的61.5万人降为1997年的32.2万人。  
(3)一切以钱为中心,使卫生保健从“防重于治”到重治轻防,有治无防。市场化不仅大大提高了卫生防疫的成本,更使防疫系统陷于危机状态。  
全国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1/3仍在较为正常地运转,另外1/3在瓦解的边缘挣扎,还有1/3已经垮台了。  
(4)对市场化的迷信所打造出来的原始积累的浮躁使各级医院疯狂逐利,不仅导致医疗费用的快速攀升,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  
中国现在的医疗资源并不丰富。但很多人该看病不敢看、该住院不敢住的同时,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就是资本与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很明显,“市场化”的结果除了不公,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  
(本文数据引自香港学者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 》)  


马列毛主义的红旗高高飘起!无产阶级革命必胜!
欢迎加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讨论阵地   红旗
红旗Q群:79634556红旗联盟---阶级利益:142071371
IS  ispeaker 语音 红旗 频道:3075097 软件下载方式:打开网页 http://www.ispeak.cn/  ,下载软件,注册用户名,输入红旗频道号码:3075097  即可找到同志们。
张宏雷 - 2011/9/17 21:01:00
狠打了改革家的一际耳光!
无风 - 2011/9/17 21:22:00
改革开放让十几亿中国人回归并停留在人的动物需求上,自然啥人类高级点儿的活都难弄出来。
最明显还不是在医学界,对中国大众来讲,最明显的是中国足球~
悉净贫 - 2011/9/18 0:02:00
绿水青山枉自多,
一样悲欢逐逝波。
孙大圣 - 2011/9/20 11:54:00
事实说明,只有走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才能实现“病有所医”,中国的医学家才能专心看病,中国才能出高精尖的科技成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屠呦呦凭借中药青蒿素获世界最权威医学奖 打了哪些狗的脸